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1篇
  8篇
综合类   25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如何合理使用好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现有的农药品种,甚至是较老的农药品种,对解决病虫害的抗性和农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毒性、残留、生态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适时用药是合理用药的关键。下面作者将根据多年在保护地、蔬菜、果树等作物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防治用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2.
爱宕梨原产日本,果形指数0.85,果个适中;果皮薄,黄褐色,果点较大,表面光滑,果肉白色,肉质松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2.7%;坐果率高,以短果枝和腋花芽结果为主;结果早,产量高,耐贮运。1999年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抗氧化剂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在食用油脂保藏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天然抗氧化剂因其具备资源广泛、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已成为延长食用油脂保藏期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通过介绍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保藏中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旨在为油脂的生产与保藏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石榴采后易出现果皮褐变、籽粒劣变、软化腐烂等问题,导致贮期短,贮后质量差,商品价值降低。优选石榴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研究保鲜剂对石榴采后生理、贮藏品质及贮期病害的影响,为石榴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净皮甜’石榴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合保鲜剂组分比例,通过生理变化和感官鉴评确定最佳配方。用复合保鲜剂涂膜处理石榴,于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以未经保鲜剂处理的石榴作对照。贮期测定各处理果实呼吸速率、相对电导率、果实硬度,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计算贮藏不同时期各处理褐变指数、腐烂指数、失重率和商品果率,贮藏160 d时对石榴果实的口感、色泽、气味等感官性状进行综合评定。对引起石榴贮期病害的病原菌进行科赫氏验证、形态学分析和ITS序列鉴定,测定复合保鲜剂对石榴贮期病原菌的抑制率、半致死浓度(EC50)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复合保鲜剂由壳寡糖、那他霉素、葡萄糖酸-δ-内酯、柠檬酸、抗坏血酸、六偏磷酸钠和酪蛋白酸钠7种组分配制而成。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涂膜处理能够降低石榴果实呼吸速率,减缓果皮褐变指数和相对电导率升高,抑制果皮PPO、POD活性,保持果皮CAT、SOD较高活性,有效地维持籽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糖含量和果实硬度,降低果实腐烂指数和失重率,提高商品果率,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引起石榴贮期主要病害的病原菌为葡萄核盘菌属的富氏葡萄核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和青霉属的小刺青霉(Penicillium spinulosum);复合保鲜剂抑制病原菌生长作用明显。贮藏期可达160 d,褐变指数0.21,腐烂指数0.16,商品果率90.2%,贮后果皮色泽鲜艳,籽粒晶莹饱满,感官品质优良,保鲜效果好。【结论】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壳寡糖0.2 g、那他霉素0.02 g、葡萄糖酸-δ-内酯0.08 g、柠檬酸3 g、抗坏血酸2 g、六偏磷酸钠0.1 g、酪蛋白酸钠0.6 g,各组分混合后加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60 mg·L-1的保鲜剂。石榴果实采后在温度(5.0±0.5)℃下预冷3 d,然后放入上述保鲜剂中浸渍10-20 s,取出自然晾干,单果套塑料袋包装,置于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  相似文献   
45.
【目的】‘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易出现失水、落粒、腐烂、干梗等问题,生产中较难贮藏。研究1-MCP与Na2S2O5对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延长‘红提’葡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陕西合阳‘红提’葡萄为试材,用0.04 mm的带孔聚乙烯(PE)薄膜袋封口,在温度(-1±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用无保鲜剂处理的‘红提’葡萄为对照。以呼吸强度、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丙二醛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性、原果胶、可溶性果胶、还原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测定指标,研究‘红提’葡萄的呼吸类型以及1-MCP、Na2S2O5、1-MCP与Na2S2O5复合3种保鲜剂处理对‘红提’葡萄采后生理及贮藏过程中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计算贮藏期商品果率,贮藏180 d时对‘红提’葡萄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红提’葡萄穗轴为呼吸跃变型,果穗、果粒为呼吸非跃变型。3种保鲜剂处理对‘红提’葡萄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MCP与Na2S2O5复合处理能抑制PPO、POD、SOD、PG活性,增强CAT活性,从而延缓丙二醛、可溶性果胶含量、果实细胞膜相对透性和失重率上升,减缓果实硬度、原果胶以及呼吸强度的降低,有效防止‘红提’葡萄腐烂变质,保持较高含量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贮藏180 d感官鉴评,1-MCP与Na2S2O5复合处理品质良好,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营养成分损失较少,商品果率90.4%,感官鉴评90.2分。【结论】用3 mg·kg -1 FW的1-MCP与4 g·kg -1 FW的Na2S2O5复合处理采后‘红提’葡萄,可有效减缓果实软化、原果胶和呼吸强度的变化速率,保持较高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还原糖,果实综合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46.
鲜食枣营养丰富,口感俱佳,深受人们喜爱,但其贮藏期短,严重影响了鲜食枣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制约了鲜食枣产业发展,研究鲜食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是近年来果品保鲜领域的热点。对近年来鲜食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鲜食枣采后理论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为保鲜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鲜食枣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7.
加压氮气对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莓果实柔软,采收贮运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贮藏保鲜效果很差。为延长草莓贮藏保鲜期,该文研究了冷藏条件下不同压力氮气对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分别在200k Pa空气、150k Pa氮气(14%O_2+85.3%N_2+0.021%CO_2)、200kPa氮气(10.5%O_2+89%N_2+0.016%CO_2)、250k Pa氮气(8.4%O_2+91.2%N_2+0.012%CO_2)和常压氮气(10.5%O_2+89%N_2+0.016%CO_2)条件下贮藏,以未充氮气未加压作对照,所有处理均在0~1℃、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相关品质和生理指标,探讨不同压力氮气处理对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氮气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减缓失重率的上升,减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原果胶含量的下降,维持低水平的呼吸强度。与其他处理相比,200 kPa氮气处理可以保持草莓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力,延缓丙二醛累积,降低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上升,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研究结果:温度为0~1℃、相对湿度为85%~90%结合200 kPa氮气加压处理草莓,可以延缓果实衰老,保持良好品质,草莓贮藏期可达25 d,好果率为80%,贮后色香味形俱佳,为延长草莓保鲜期,提高贮藏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微纳缓释阿维菌素防治苹果全爪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纳缓释阿维菌素进行田间防治苹果全爪螨试验。药剂浓度分别为4000,5000,6000倍液。药后3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5.47%、77.01%和65.90,药后14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2.51%,85.90%和81.68,上述各处理均明显高于目前常用农药,且对植物安全,对害虫天敌及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9.
低温、减压和臭氧对冬枣保鲜的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以冬枣为材料,研究低温、减压、臭氧对冬枣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确定冬枣贮藏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减压和臭氧均能降低呼吸速率,抑制淀粉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减缓淀粉和抗坏血酸降解速度,抑制霉菌孢子繁殖,防止果实腐烂,保持果实硬度。减压还可减缓冷害发生,使用较低的贮藏温度。经正交试验,在高湿、-2℃温度和40.5 kPa压力条件下,每隔10 d用300 mg·m-3 O3处理0.5 h,冬枣可贮藏140 d,好果率达92.6%。  相似文献   
50.
伽师瓜采后生理、贮期病害及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伽师瓜采后生理和贮期病害,探讨贮藏保鲜技术。【方法】以新疆伽师瓜为试材,研究采后呼吸类型和贮期主要病害,探讨贮藏温度、pH、噻苯咪唑(TBZ)熏蒸、壳聚糖涂膜对伽师瓜贮期品质和主要病害黑斑病的影响,测定TBZ和壳聚糖处理后伽师瓜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果胶酶(P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伽师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贮期病害黑斑病病原菌为丛梗孢科(Moniliaceae)青霉属(Penicillium LK,ex Fries)鲜绿青霉(P.viridicatum Westling),TBZ熏蒸和壳聚糖涂膜对PPO、POD、PE酶活性和病原菌抑制作用显著。伽师瓜采后先用TBZ熏蒸,再用pH5.0、浓度为5mg·mL-1的壳聚糖溶液涂膜,在0.5-1.5℃的温度下贮藏105d,腐烂指数0.15,商品果率95%。【结论】TBZ和壳聚糖是伽师瓜良好的保鲜剂,结合适宜的pH和贮藏温度保鲜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