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6篇
  8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01.
移栽期低温强光对烤烟新生叶和成熟叶PS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温强光对移栽期烤烟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胁迫机制,利用人工模拟移栽期低温强光环境的方法,研究了由温室弱光环境转移到低温高光环境下烤烟幼苗新生叶和成熟叶的快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烤烟幼苗新生叶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低于成熟叶,而PS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值虽低于成熟叶,但差异不显著;在低温高光下新生叶片Fv/Fm和PIABS的降低幅度也明显低于成熟叶,说明在低温强光下新生叶更容易发生光抑制现象。新生叶J点和I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_J和V_I)均明显高于成熟叶,即新生叶PSⅡ受体侧的电子传递速率明显低于成熟叶,且在低温高光下新生叶的V_J增加幅度大于成熟叶,即低温强光加剧了新生叶PSⅡ受体侧电子由QA向QB传递的抑制程度,但新生叶的V_I增加幅度却较成熟叶小,说明低温强光对烤烟幼苗新生叶QB向PQ的电子传递影响较小。新生叶的K点和L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_K和V_L)明显高于成熟叶,并且低温高光处理下新生叶V_K和V_L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成熟叶,说明低温高光处理对新生叶放氧复合体和类囊体膜结构的伤害程度更大。总之,移栽期低温强光胁迫对烤烟幼苗新生叶PSⅡ功能的伤害程度明显大于成熟叶,这与新生叶光化学活性、电子传递速率以及OEC对低温强光胁迫更为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402.
百花花楸属蔷薇科花楸属落叶小乔木,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可药用乔木,目前主要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关于药用部分研究较少,该研究对现有的百花花楸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相关文献报道做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展望,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03.
根据涉农高校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懂两爱”新型农林人才,以及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精神,本文以农林专业核心课程植物生理学为例,探讨提出农林专业的课程思政要以培养专业认同感、生态文明使命感、科学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为着力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采取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和实验教学多种途径,找准切入点和兴趣点,通过案例显性引导、理论隐性融入等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并建立教师与学生双主体、过程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多元化评价体系反馈课程思政效果。实践结果表明上述策略显著促进了具“农志”、识“农趣”、有“农技”的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04.
为了解子午岭林区野生白囊耙齿菌生物学特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是果糖,氮源是酵母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5 ℃,菌丝致死温度为50 ℃条件下处理15 min,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pH 5.0~10.0条件下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05.
以营口市鲅鱼圈区贯通南北的重要景观干道——平安大街为例,通过全线调查结合典型性取样分析,探讨了营口景观干道植物配置特征。结果表明:营口市景观干道绿化植物种类共有66种,隶属于31科、49属。乔木与灌木比为1︰0.39,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为1︰7.25。植物种类组成丰富,乡土、色叶树种的选择具有显著的特征。行道树绿带配置主要采用乔木+绿篱模纹配置模式,路侧绿带采用自然式植物配置,分别为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草坪/地被、乔木+灌木+草坪/地被、乔木+草坪/地被、灌木+草坪/地被4种配置模式。建议行道树带适当缩短每种灌木种植长度,增加灌木的种类;路侧绿带2层、3层和4层植物配置交错分布;适当增加能够在冬季展现树姿和色彩的园林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406.
从吉林省人参主产区分离人参根腐病样,获得菌株130株,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均为Fusarium solani。采用生长速率法、菌丝干重法、孢子萌发法,筛选出对人参根腐病病原菌最佳诱导作用的Rg1浓度,以及最适Rg1浓度条件下对防御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为明确Fusarium solani参与人参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筛选出的最适浓度设置试验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氧合酶(LOX)6种酶活性变化。Rg1质量浓度为5 mg/L时,培养4 d后菌丝生长速率为9.33 mm/d,菌丝干重为(946.11±12.73)mg(P<0.05),孢子萌发率(SGR)为35.17%(P<0.05);菌丝生长促进率为3.466%(P<0.05),菌丝干重促进率为9.59%,孢子萌发促进率为44.55%,对人参根腐病菌诱导作用最强,在此浓度诱导影响下的POD、CAT、LOX酶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407.
张秀丽 《河北农机》2023,(17):55-57
大力发展农业,就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技术手段与农业生产管理方法上,而是需要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形式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尤其要借助先进技术与设备的辅助作用来突破传统农业生产对于人力的依赖性与局限性,通过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由零散化,向集约化、现代化的积极转型,从而更好地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了促进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加强对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方法、途径与模式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有效的推广策略,来推动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整体上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更好地迈入现代农业时代。  相似文献   
408.
为确定庆阳市酸枣育苗最佳播种模式,以当地野生酸枣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直播酸枣种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覆膜处理出苗最整齐,出苗率最高,可达87.23%;植株长势最强,主茎基粗达7.65 mm,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打顶处理主茎基部最粗,达8.02 mm,但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出苗率、种苗各生长指标,庆阳市酸枣最适播种方式为宽窄行覆膜,种苗无需打顶处理。  相似文献   
409.
作物行检测是精准农业和自动导航的关键。为研究不同颜色空间作物行提取方法克服光照条件变化影响的性能,综合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情况,选取归一化RGB颜色空间提取ExG分量方法(ExG分量法)、HSV颜色空间提取H分量方法(H分量法)、CIE-Lab颜色空间提取a分量方法(a分量法)3种方法,分别在阴天和晴天2种光照条件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ExG分量法和a分量法在阴天和晴天环境都具有可行性且基本能够满足实际需求;H分量法仅在阴天环境下具有可行性且基本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在晴天环境下无法完全准确分离作物和土壤。分析得出,阴天环境下综合比较优劣结果为a分量法>H分量法>ExG分量法,晴天环境下综合比较优劣结果为a分量法>ExG分量法。  相似文献   
410.
收集吉林省人参主产区锈腐病病样,对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定优势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菌丝干质量测量法3种方法相结合,测定Rg1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对人参锈腐病菌(Ilyonectria robusta)的致病力影响。通过测定施加不同质量浓度Rg1后人参粗壮柱孢菌(I.robusta)侵染相关酶活力测定试验确定最佳Rg1添加量。开展了Rg1最适质量浓度条件下,pH值以及碳氮源对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Rg1质量浓度为2 mg/L时对粗壮柱孢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此条件下,病原菌最适生长pH值为5.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明确了Rg1对人参锈腐病菌(I.robusta)具有明显的趋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