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概述了芝麻离体再生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植体前处理和培养环境、外植体类型及基因型、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等.探讨并指出了芝麻组织培养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展望了芝麻细胞工程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2.
桃介壳虫名桑白蚧,是我国桃区普遍严重发生的害虫,主要以雌成虫及若虫固定在主干与枝干上以针刺入皮层吸食汁液,发生严重时整树枝条布满介壳,受害枝条皮层易剥离,削弱树势,甚至整株枯死。为有效控制该虫危害,我们用6种传统药剂与市售药剂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以下方法可有效防治桃树介壳虫:  相似文献   
83.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芝11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航天芝麻品种中芝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芝11的产量水平和产量因子的影响。播种期(A因子)设6个水平,种植密度(B因子)设5个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播种期为主处理,种植密度为副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0m2。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江汉平原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其适宜种植密度为1.2×105~1.6×105株/hm2,且可获籽粒产量867.33~1283.33kg/hm2。  相似文献   
84.
芝麻种子木质素组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我国芝麻育成品种及高代品系共48份种子的主要品质成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及芝麻特有成分木质素(Lignan)组分芝麻明(Sesamin)、芝麻酚(Sesamol)和芝麻林酚(Sesamolin)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平均值为57.78%;木质素总量均值为0.829%,变幅为0.266%~1.278%,其中主要组分是芝麻明,平均含量为0.593%,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芝麻明呈显著正相关,芝麻明与芝麻林酚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质与芝麻酚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5.
采用木柜、干燥器和冰箱贮藏方法,对芝麻种子贮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以冰箱低温贮藏效果最佳,但成本高;其次是干燥器贮藏,干燥器内贮藏17年的种子,含水量稳定在2.3%左右,粗脂肪、粗蛋白和脂肪酸组成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田间种植出苗率仍在50%以上,且能正常生长,无形态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86.
种都208A是以P103-L尖椒为母本、T14-M甜椒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为早熟大牛角椒,第一始花节位着生于9~10节,果长20~23 cm,果横径5~6 cm,果肉厚0.40~0.46 cm,平均单果质量110 g,青果绿色,熟果红色,辣味中等,品质好,平均产量为60 t/hm2以上。适合全国各地春秋大棚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87.
龙形椒是以L73-P为母本、J32-D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该品种早中熟,第一始花节位10~11节,平均果长25.5cm、果径3.4cm、果肉厚0.24cm、单果质量45g,青果绿色、老熟果鲜红,亮泽,辣味中等,品质好,口感佳,平均每1hm。产量为55—58t。适合全国各地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88.
芝麻资源群体结构及含油量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推测芝麻资源群体材料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分子亲缘关系,通过关联分析检测群体中影响含油量表型的位点,为芝麻高油育种及开展其它性状关联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对SSR引物、43对SRAP引物及16对AFLP引物,对来自芝麻核心品的216份芝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含油量性状关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38个等位变异,群体遗传多样性为0.2493、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090。群体结构分析将216份芝麻资源分为2个亚群(POP1和POP2);其中,174份资源(80.56%)归属POP1亚群,42份资源(19.44%)归属POP2亚群。POP1亚群的遗传多样性(0.2180)、多态性信息指数(0.1840)等指标值都低于POP2亚群(分别为0.3190和0.2561),表明POP2亚群内种质遗传变异更为丰富。AMOVA分析表明,亚群内的遗传变异(86.83%)极显著高于亚群间的遗传变异(13.17%)(P<0.001)。关联分析重复检测出2年环境下与含油量性状极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8个(P<0.01)。这8个标记的性状变异解释率变幅为0.0343(标记M20E16-8)-0.0587(标记SSR12-2),总的变异解释率为0.2846(2008年)和0.3801(2009年)。【结论】以216份来自中国芝麻核心品的资源构成自然群体,群体结构简单、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可以用于开展芝麻重要目标性状的关联作图。应用关联分析方法在2个年度环境下重复检出8个标记与含油量性状极显著关联(P<0.01),这些标记可能与含油量性状存在稳定、可靠相关联。  相似文献   
89.
不同供镁浓度对芝麻生长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芝麻高产营养与栽培,探讨不同镁浓度对芝麻生长和养分累积的影响。以品种中芝13为材料,设置5个供镁浓度处理(0、50、100、500和1 000μmol/L),30d后测定不同处理芝麻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氮磷钾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不同供镁浓度对芝麻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镁在100μmol/L及以下时,芝麻出现缺素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老叶失绿黄化,根系生长受阻。芝麻植株生物量随着供镁浓度增加而增加,根系生长对镁浓度的变化尤为敏感,缺镁抑制根系生长。与1 000μmol/L相比,3个缺镁浓度(0、50和100μmol/L)处理下根系干重分别减少97.83%、93.88%和86.65%,且侧根长、侧根数、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平均直径显著降低。同时,随着镁浓度增加,芝麻叶片和根系中氮、磷、钾累积量显著上升,说明适宜供镁有利于芝麻生长和养分累积。此外,与供镁浓度500μmol/L相比,1 000μmol/L处理下的芝麻植株,叶片与根系中钙的积累量均显著降低,暗示芝麻在钙和镁吸收方面可能存在拮抗关系  相似文献   
90.
为了明确不同氮素形态(铵硝配比)对芝麻苗期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探究适合芝麻生长的铵硝配比,采用营养液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10∶0、9∶1、3∶1、1∶1、1∶3、1∶9、0∶10)对芝麻品种中芝13(ZZ13)和漯12(L12)苗期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比例过高显著抑制芝麻生长,铵硝配比为10∶0和9∶1时植株死亡,高比例铵态氮(铵硝配比3∶1)处理的芝麻幼苗地上部干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铵态氮比例降低,抑制作用减弱,并且适当配施硝态氮(铵硝配比1∶9)时2个芝麻品种地上部干质量达最大值,ZZ13和L12的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分别在铵硝配比1∶9和0∶10时达到最高,而铵硝配比3∶1时上述光合色素含量大幅降低。铵硝配比1∶9时,ZZ13和L12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最大,而高比例铵态氮处理时Pn和Tr均显著降低,两者对铵态氮的响应较为明显。此外,与纯硝态氮处理相比,铵硝配比1∶9显著提高了ZZ13的光系统活性,表现为光系统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显著降低,但对L12光系统Ⅱ活性的提高不明显;而铵硝配比3∶1显著抑制了ZZ13和L12的光系统Ⅱ活性,表现为Fv/Fm、ΦPSⅡ和q P(光化学猝灭系数)值显著降低,Fo(基础荧光)和q N值显著增加。可见,铵硝配比1∶9最适合芝麻生长,尤其是对于ZZ13,其促进光合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显著提高了光系统Ⅱ活性,而对芝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比例的影响不显著;高比例铵态氮对芝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比例、光系统Ⅱ活性、Pn和Tr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进而严重抑制芝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