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70篇
农学   180篇
基础科学   104篇
  61篇
综合类   862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352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情况,在广西两个养殖基地分别采取了154头、119头奶牛的血清,运用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结果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平均感染率为3.41%,其中养殖基地A、养殖基地B的感染率分别为4.35%、2.38%;副结核分枝杆菌平均感染率为3.11%,其中养殖基地A、养殖基地B的感染率分别为1.80%、4.88%。结果表明:广西部分地区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需要加强防疫。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结合DGGE图谱条带的克隆和测序比较了绵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菌群的多样性,同时对菌群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绵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内容物DGGE图谱的平均条带数分别为18、13、16和15条;瘤胃和瓣胃内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较高,分别为2.83、0.79、17.00和2.82、0.79、16.80,而网胃和皱胃内容物较低,分别为2.52、0.70、12.60和2.73、0.76、15.4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胃的内容物菌群具有一定差异,但不同动物个体相同胃的内容物相似性系数均高于0.63;PCR-DGGE图谱中测序的条带大多数归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未培养瘤胃细菌(uncultured rumen bacterium)、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细菌,特异性细菌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细菌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细菌。结果提示,绵羊4个胃中均含有种类丰富和数量巨大的细菌,且随着消化道部位由前往后的顺序,菌群的多样性呈现先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
Nramp1是学术界近年研究的猪重要抗病基因之一,其第6内含子作为Nramp1的分型重点片段,国内外的诸多猪种均有清晰的测序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提取浦东白猪血液组织DNA,使用PCR技术分离和克隆Nramp1基因的第6内含子基因片段,测序后与以往文献中的其他猪种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浦东白猪在该段基因中有3个特异的突变点普遍存在,分别是259 bp的A→G突变,331 bp的G→A突变和29 bp后1~2个T碱基的插入。这些突变的发现可以为浦东白猪的育种和Nramp1的抗病性研究提供遗传数据。  相似文献   
94.
为探究干旱锻炼对小麦幼苗期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设置对照处理和干旱锻炼处理,在一心一叶时用PEG6000营养液进行干旱锻炼,之后恢复霍格兰氏全营养液,在三叶一心时分别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观测幼叶中与抗氧化特性相关物质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随干旱程度及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不同程度的减小,MDA、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干旱锻炼后叶片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及降低程度较小,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程度较大,MDA升高程度较小;不同干旱程度下,25%PEG6000胁迫下干旱锻炼小麦的抗氧化能力较35%PEG6000胁迫下较高.由此说明,小麦经过一定浓度的干旱锻炼能够明显增强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幼苗期的生长,也为小麦的抗逆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装置干燥均匀性和稻谷干燥特性,通过多因素试验,以干燥温度、滚筒倾角、滚筒转速为影响因素,以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指标对稻谷干燥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干燥工艺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稻谷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干燥温度、滚筒倾角、滚筒转速,最优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55℃、滚筒倾角2°、滚筒转速40r/min。验证试验通过含水率均匀度K判定,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滚筒倾角2°、滚筒转速60r/min。在此条件下,稻谷干燥时间为191min,干燥速率为0.036%/min,稻谷含水率均匀度为99.6%,稻谷干燥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以为稻谷变温均质干燥装置研制和工艺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为了实现对Y-shaped果树的精准喷施,本文融合了彩色及深度视觉图像,提出了1种基于蚁群避障算法的果园最优行驶路径的规划方法。首先,对彩色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处理,划分道路及果树树墙障碍区域,得出喷施设备的可行驶区域,提出了喷施行驶范围检测算法;然后,通过对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融合的处理,将Y-shaped果树树冠边缘轮廓精准拟合形成栅格地图,并与蚁群避障算法相结合,提出了最优行驶路径规划算法。最后,对拟合曲线和Y-shaped果树树冠边缘轮廓进行检验,验证算法的拟合程度。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路径规划算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果树区域,并实现对行驶路径的精准规划。  相似文献   
97.
采用"3414"不完全方案试验,研究临河区不同产量下青椒的养分肥效和增产指数,利用相对产量和土壤测试值的相关关系,建立青椒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配比,以指导临河区青椒生产科学施肥.结果表明,临河区不同产量下青椒的养分肥效为氮磷钾肥的足量配合施用对青椒产量的影响最大,氮磷钾肥的综合效应为46.5%,说明足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才能发挥肥料的最大效应;增产指数以钾肥最大,为99.6 kg/kg,肥料配比为8-27-10.  相似文献   
98.
农民合作社产业链不断延伸、外部资源渗透与联结强化等新形势,迫切要求建立客观科学的农民合作社治理评价体系。本研究借鉴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结合农民合作社组织特征,从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社员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和信息披露五大方面,采用综合评价法和专家评分评价法构建农民合作社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创设治理指数,并利用四川省10个县439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组织结构普遍较为完整,但在成员账户设立、社员参与盈余分配程度、社务信息透明度等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方面较为薄弱;在利益相关者治理方面,合作社表现出与上下游企业和农户关系不稳定;示范社治理水平明显高于非示范社,地区农合治理水平差异大且与当地经济呈现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提升合作社治理水平应:一是注重内部控制环节,督促设立成员账户,科学调整盈余返还制度;二是合理引入外部资源并明晰利益联结关系,逐步规范社务公开信息制度;三是进一步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发挥示范社示范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99.
广东菜心、芥蓝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心和芥蓝是广东省重要的叶菜类蔬菜,具有种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和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蔬菜种类。广东省是菜心和芥蓝秋冬季节的主产区。随着我国北方夏季种植区域的扩大,消费者对叶菜类蔬菜商品性和品质的需求提高,对现有品种的产量、适应性、抗性和风味物质含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挖掘,广东省内各科研单位对菜心和芥蓝进行了大量的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促进了品种从常规种到杂交种的更替,也为未来分子育种打下了基础。而广东省菜心和芥蓝在实际生产中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从品种本身特性和挖掘优异种质资源上进行突破,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提升品种在抗性、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的不足。综述了广东省菜心和芥蓝的研究历史、种质资源收集情况、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现状,以期为广东省叶菜类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Scomber japonicu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种, 其栖息地环境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依据 1950— 2015 年 2.5 m、25 m、50 m 水层温度数据以及 Ni?o3.4 指数, 计算东海鲐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 对比分析不同强度拉尼娜事件期间鲐栖息地的时空变动。结果表明, 拉尼娜事件期间鲐渔场适宜栖息地面积高于正常气候条件。 弱拉尼娜事件和中强度拉尼娜事件期间, 鲐渔场各水层温度偏低, 适宜的温度面积比例较高, 栖息地适宜性较高; 而强拉尼娜事件期间, 鲐渔场各水层温度偏高, 适宜的温度面积比例较低, 栖息地适宜性较低。相较于强拉尼娜事件, 弱拉尼娜事件和中强度拉尼娜事件期间, 适宜栖息地的经度重心偏东, 纬度重心偏南, 不适宜栖息地的经度重心偏西, 纬度重心偏北。此外, 鲐渔场各水层最适宜温度等值线在强拉尼娜事件下偏西北方向, 推测不同强度拉尼娜下鲐栖息地空间分布差异, 可能是由于各水层最适宜温度显著的月间分布差异所致。研究表明, 不同强度拉尼娜事件对东海鲐栖息地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