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5篇
  2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野生樱桃李实生后代果实性状变异分析及优异种质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植在山东青岛胶州的新疆野生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2.8 万株实生苗及其35个随机实生株系成熟果实为试材,进行了实生后代性状变异及优异种质挖掘的初步研究,旨在为野生樱桃李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研究结果表明:①除果形指数及Mg 含量之外,单果质量等果实形态性状、果皮花青素、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草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及Ca、Fe、Zn 等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其中单果质量变异幅度2.62 ~22.66 g,变异系数高达70.10%,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②依据单果质量、自然坐果率及树姿等特性,在定植成活的2.8 万株实生苗群体中选育出了41 个优良单株,进一步挖掘出了单果质量在11 g 以上、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以上的大果型、高糖型及高酸型等优异种质7 份。  相似文献   
52.
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对甜椒农田蒸散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张掖地区进行甜椒田间试验,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法计算农田蒸散量,用微型棵间蒸发器测定不同沟灌方式的农田土壤棵间蒸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沟灌方式下甜椒农田蒸散、土壤棵间蒸发、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在不影响作物蒸腾的条件下减少了表层土壤的湿润面积、减少了棵间土壤蒸发、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3.
基于时序图像跟踪的葡萄叶片病害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乔虹  冯全  张芮  刘阗宇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7):167-175
为提高自然成像条件下的酿酒葡萄图像中病害识别的可靠性,对时序叶片图像作连续病害检测并监测病斑变化情况。首先,在每一天利用Faster R-CNN算法对摄像机视场中葡萄叶片进行检测,对检测到的叶片采用改进卡尔曼滤波法进行跟踪,以获得叶片正面图像。为了实现多叶片跟踪和解决由遮挡而造成的跟踪失败问题,该文在卡尔曼滤波和匈牙利算法基础上,结合运动测度和深度外观信息对跟踪目标进行匹配,运动匹配时采用马氏距离,外观匹配方面采用最小余弦距离。其次,将不同日期的叶片正面图像做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匹配,找到同一叶片按日期排列的一组序列图像,并在序列图像中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病害识别。最后,通过监测叶片序列图像上病斑相对面积变化或病斑数量是否增加来确认病害的存在。该文对提出的跟踪算法、叶片匹配算法和序列图像上病害识别的精度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跟踪算法平均多目标跟踪准确度为73.6%,多目标跟踪精度为74.6%,基于判别模型颜色特征的传统跟踪算法两指标分别为14.3%和61.3%;基于SIFT特征的叶片匹配在识别同一叶片时的精度达到了90.9%;病害监测方面,虚警综合排除率(马修斯相关系数)达到了84.3%。该文的方法可以排除一些虚假病害,病害监测的可靠性有所提高,可适用于自然条件下葡萄病害的连续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河西荒漠绿洲区(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代表)水分调控下土壤温度的基本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温度与果实品质之间的联系,为设施延后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分为5个生育期,在各个生育期设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率(θf)的55%的中度水分调控处理(GS,VS,FS,ES,CS),开展了上述设定条件下的研究。[结果](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温度均表现为5cm10cm15cm20cm25cm。且在葡萄全生育期内各个土层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分胁迫不仅提高了该生育阶段的土壤温度同时对其下一生育阶段的土壤温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果穗质量和单粒重均GS处理最高,可溶性固形物FS处理最高,总糖含量CS处理最多,可滴定酸含量CS最低。[结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温度受环境影响明显,在白天土壤温度是由表层向深层传递,且水分胁迫具有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要提高葡萄甜度同时降低酸度,增加成熟度需在生育后期即果实膨大期以及着色成熟期适当程度的提高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究1970—2016年渭河源头清源河气温、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为明确该区域气候变化对降水和径流的影响及模拟研究径流演变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在分析气候要素变化和径流等年际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3种气温修正气候水文模型与流域基本水文模型相比较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1994—1995年是清源河流域主要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的分界线,1970—1994年,流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径流量变化不大;1995年之后,气温持续升高,而降水、径流则出现了整体降低趋势,2010—2016年平均温度比1970—1974年升高0.9℃,升幅15.79%;年降水量、径流量分别减少13.48%,31.82%。3个气候水文模型MQPT1-1,MQPT2-1和MQPT3-1对年降水—径流过程模拟精度均比一般水文模型高,尤其是气温扰动法修正模型MQPT2-1平均模拟误差仅为3.03%,比不考虑气候变化的流域水文模型精度提高11.62%。[结论]渭河源头清源河小流域近50 a气温变化对径流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1995年之后;在径流模拟分析中必须考虑气温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复合微生物堆肥解无机磷的最优条件,将复合解磷菌株接种于磷尾矿和酱香型白酒酒糟混合物中,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试验,验证堆肥发酵过程中各因素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有效磷含量分别在磷尾矿用量为10%、接种量为15%、菌种配比(PSF7:PSB3)(体积比)为2∶1时达到最高。响应面设计试验中,磷尾矿用量、菌液接种量、菌种配比(PSF7∶PSB3)(体积比)及其所有交互项和二次项,除菌液接种量和菌种配比(PSF7∶PSB3)交互项外,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 1)。各因素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排序为磷尾矿用量菌液接种量菌种配比(PSF7∶PSB3)。最优解磷条件:磷尾矿用量6.89%、菌液接种量18.04%、菌种配比(PSF7∶PSB3)2.3∶1。在此条件下作验证试验,堆肥体系发酵至第3天时,含接种菌液的试验组中有效磷含量达到最高,为3 108.05 mg/kg,是空白的1.78倍,说明该最优解磷条件参数准确可靠,同时也说明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添加解磷菌株能有效地提高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57.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节水灌溉试验中心开展为期3年的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在葡萄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和着色成熟5个生育期各设轻度(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田间持水率,θ_f)和中度(下限为θ_f65%)2个水分胁迫水平,以下限θ_f75%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葡萄日耗水强度、耗水量、耗水模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试验年度果实膨大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为3.14mm/d、耗水量为220.55mm、耗水模系数为45.84%,均高于其余生育期的耗水指标;2)除开花期外,其余生育期施加中度水分胁迫均显著降低胁迫期葡萄耗水强度;且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轻度水分胁迫也会显著降低葡萄耗水强度;3)萌芽期中度胁迫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WUE)有利,其3个试验年度比CK平均增产16.2%、WUE提高20.5%。水分胁迫对设施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萌芽期亏水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果实膨大期是葡萄需水临界期,该生育期应充分供水。  相似文献   
58.
以甜叶菊品种"中山二号"为试材,首先选用叶片、茎段和茎节3种外植体,在添加3种植物激素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BAP)和激动素(kinetin,KT)不同浓度组合的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上培养,明确其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叶片作为外植体,使用激素噻苯隆(Nphenyl-N′~(1),2,3-thidiazol-5-yl-urea,TDZ)替换NAA(BAP和KT浓度范围不变),在不同浓度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丛生芽诱导,以期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甜叶菊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TDZ浓度达到3.0mg·L~(1)、BAP 1.0mg·L~(1)和KT0.5mg·L~(1)时,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最多,且随后形成了大量的丛生芽。丛生芽继代到无添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能够继续生长,分化成茎叶和根,形成完整植株。该再生体系生产周期短、繁殖系数高,可用于生产上大规模快速繁殖和基因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室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对不同滴灌水平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运用Biolog技术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在不同水分处理水平(中度胁迫(W1)、轻度胁迫(W2)、充分供水(CK))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设施葡萄根际土壤中的单糖\糖苷\聚合糖类、氨基酸类、醇类、酸类...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河西内陆灌区膜上灌在不同覆膜宽度和单宽流量条件下对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产量构成要素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出该区春小麦膜上灌采用覆膜宽度和单宽流量分别为125 cm和1.3 L/(s.m)时节水增产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