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186篇
基础科学   89篇
  100篇
综合类   1182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508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尿素增强烯草酮胁迫下紫苏幼苗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烯草酮与尿素处理对紫苏生长的影响,阐明尿素对紫苏在烯草酮胁迫下耐性的调节效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 8 g/L)和24%烯草酮乳油(0、0.67、1.33、2.66和 3.99 mL/L),分析其对紫苏生长、光合特性、抗逆性指标、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草酮抑制紫苏幼苗生长,降低光合特性,使丙二醛积累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1~4 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促进生长,并提高了光合特性;8 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反。1~4 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烯草酮先后处理,比单施烯草酮处理的效果好,A组(先喷施尿素后喷施烯草酮)的C1N3(4 g/L尿素,0.67 ml/L烯草酮)处理可使现蕾期产量和子粒产量比单独施用烯草酮增产13.94 %和10.54 %,株防效提高11%。表明在紫苏六叶期先喷施4 g/L的尿素再喷施0.67 mL/L 的烯草酮,能显著提高紫苏幼苗在烯草酮胁迫下的耐性,提高幼苗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生长,这些效应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该施药模式具有提高防效,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2.
张书标  马洪丽  黄荣华  章清杞 《核农学报》2007,21(3):209-211,241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首次育成了1个籼稻直立穗突变体。该突变体穗型直立,与亲本品种9311的弯曲穗型显著不同。与9311相比,该突变体的株高显著下降,穗粒数减少、穗子缩短、剑叶变短、谷粒变宽变短,但千粒重没有发生变化。遗传分析表明,直立穗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该突变体与培矮64S组配的杂种与原杂交稻品种之间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3.
利用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叶色不同的晚熟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4个氮肥水平下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期主茎顶部3张叶片的叶色SPAD值以及叶片氮含量.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顶3叶SPAD值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变化最大,不受品种的影响,并且与水稻总叶片含氮量及植株含氮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通过测定水稻顶3叶的SPAD值可以诊断水稻的氮素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4.
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获得C-反应蛋白,为廉价生产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奠定实验基础,同时初步建立一套利用转基因花生生产外源药用蛋白的实验技术体系。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121-CRP,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导入黑花生,使其在花生中表达,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后,获得可表达CRP的转基因花生植株。其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初步建立了黑花生再生体系,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根癌农杆菌后,共浸染105个外植体,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后得到56株抗性苗,PCR检测有13株呈阳性,经PCR-Southern杂交后,有2株出现杂交信号。初步建立黑花生再生体系,并首次成功地将CRP基因导入到植物(黑花生)中。  相似文献   
85.
云南3种耕地类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00),连续4年6次对云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旱(缓)坡农耕地、中海拔旱(陡)坡农耕地和平坝区蔬菜地3个监控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定点定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保山市登高旱(缓)坡农耕区处于Ni背景值偏高区域,除Ni元素超标外,其余监测项目值均低,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清洁或尚清洁水平,未造成污染.晋宁县金沙平坝区蔬菜地农田土壤除个别点Pb、Ni和Cu有污染现象外,其余均未受到污染,处于清洁到轻度污染水平.富民县河东村旱(陡)坡农耕区处于Cu高背景值区和Ni背景值偏高区域,土壤中Cu含量全部达到重度以上污染水平,Ni达到轻度到中度污染水平,Cr个别位点达到轻度污染,其他监测项目均处于清洁到尚清洁水平,土壤综合污染水平处于重污染水平.保山市登高旱(缓)坡农耕区和晋宁县金沙平坝区蔬菜地均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而富民县河东村旱(陡)坡农耕区则需对土壤环境质量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86.
采用意愿调查法(CVM),在随机抽取500名游客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游客对太白山森林公园景观游憩功能的支付意愿(WTP)、支付意愿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计算出WTP中位值为50.00元,并采用列联表分析和χ2检验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得出文化程度、技术职称和经济收入等因素对WTP值极显著相关,计算出了2004年太白山森林景观游憩功能的总支付意愿为5 242万元,并为CVM今后的应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7.
施肥对定西地区马铃薯养分吸收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低、中、高水平下施钾肥与不施钾肥对马铃薯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育期马铃薯全株中元素含量均表现为K含量N含量P含量;整个生育期叶片中的N含量均高于茎和块茎,叶片中P含量除淀粉积累期外一直高于地上茎和块茎,而整个生育期各器官中K含量均表现为地上茎叶块茎。与对照(CK)相比,氮磷配施及氮磷钾配施均能促进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为32.6%~12.5%,以中量氮磷水平配施钾肥(N2P2K)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比对照增产11.7t/hm2,而且产量最高的N2P2K处理的千公斤薯块的养分吸收量最高,养分吸收比例N:P2O5:K2O为2.46:1:4.06。氮磷配施钾肥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粗蛋白、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以及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88.
<正>昭和三色锦鲤锦鲤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与红白锦鲤、大正三色锦鲤一起被称为"御三家"。是在日本昭和二年由星野重吉将黄写与红白杂交获得。体色以大块墨色为底色,有分布匀称的红、白色斑。白质要求纯白,头部及尾部有白斑者品味较高,背部有白斑者更佳。墨斑进入头部,这是昭和的品种特征,也是与大正三色锦鲤的区别之处。传统的昭和三色锦鲤在头部的墨斑呈倒  相似文献   
89.
用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G4株感染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分别在感染1、4、7d后提取感染组和对照组草鱼鳃、脾脏、肝脏、肠道和头肾5种组织的总RNA,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oll样受体3(TLR3)、Toll样受体7(TLR7)和Toll样受体22(TLR22)3个抗病毒免疫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注射柱状黄杆菌7d后,TLR3在草鱼鳃、肝脏、肠道和头肾4种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注射柱状黄杆菌4d和7d后,TLR7和TLR22在5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而注射柱状黄杆菌1d后,TLR22在鳃、脾脏和肝脏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就显著上调(P<0.05).研究表明,TLR3、TLR7和TLR22基因在机体应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为评价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水体中的鱼类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暴露在25%、50%、100%浓度的污水中,在实验持续到第4天、7天和14天后分别采集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鱼的肝脏,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肝细胞病变程度加深,肝窦隙扩张,细胞核肿大甚至裂解消失,胞质疏松,空泡明显增加。利用RT-PCR分析NF-κB基因表达变化发现斑马鱼经25%、50%、100%浓度生活污水处理不同时间后,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研究表明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将对水体中的鱼类的肝脏产生毒性效应并可能出现NF-κB的激活,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