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边鸡遗传多样性及保种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1个微卫星标记对2个世代(0世代和1世代)的边鸡(Gallus gallus)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同时通过分析世代间遗传差异检测保种效果.结果表明,21个微卫星标记在2个世代的边鸡群体中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其中102个为两个世代所共有,19个为0世代所特有.0世代和1世代的边鸡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73和0.543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He)为0.5967和0.6009;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233和0.134.反映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经过一个世代的选育,PIC和He两个指标维持在原有水平,而群体的近交系数有所下降,说明采用的保种方法很好地保存了边鸡的遗传多样性,同时避免了近交程度过高而导致群体出现近交衰退.  相似文献   
52.
为进一步筛选有效的鸡球虫病抗性评价指标,并为后续鸡球虫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鸡球虫抗病育种提供依据,试验将京海黄鸡分为感染和非感染对照2个组,感染组每只雏鸡灌饲2.5×104个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10个球虫抗性血液指标。结果显示,①感染后第3天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明显,表明感染后这一阶段无法用现有指标检测到显著变化;②感染后3~5 d感染组鸡体增重为负,且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感染后3~5 d的变化最为剧烈;③感染后8 d IFN-γ浓度显著低于非感染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浓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感染组与非感染对照组SOD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余3个指标均差异极显著(P<0.01);④白细胞介素2(IL-2)、IL-16、IL-17、一氧化氮(NO)、β-胡萝卜素(β-C)浓度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感染后3~5 d内的体增重,CAT、GSH-Px、MDA、SOD 4种抗氧化酶及IFN-γ细胞因子在血浆中的浓度可作为鸡球虫抗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3.
为给动物源性食品中同时检测氟苯尼考(FF)及其主要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FFA)的残留提供新的安全可靠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猪肉中FF及FFA残留检测的加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ASE/UPLC-FLD)法。试验采用乙酸乙酯:氨水(98:2,V/V)为提取剂,样品经加速溶剂萃取后浓缩,用乙酸乙酯饱和正己烷除脂,再经浓缩复溶后进行UPLC-FLD检测。结果表明,FF及其代谢产物FFA在添加浓度为9.8~400和3.2~400 μg/k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3和0.9999。FF的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3.3和9.8 μg/kg;FFA的LOD和LOQ分别为1.2和3.2 μg/kg。样品在LOQ、0.5 MRL、1.0 MRL和2.0 MRL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2.92%~96.72%,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3.11%。综上所述,加速溶剂萃取(ASE)方法省时、环保、提取效率高,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UPLC-FLD)检测方法高效、灵敏、回收率高,是符合检测标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4.
以京海黄鸡母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IGFBP-3基因外显子1及内含子1部分序列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并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卡方值和部分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外显子1上没有检测到多态位点,在内含子1上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该位点为中度多态,在160 bp处发生T到G的突变,导致BB、AB型的56日龄体重显著大于AA型(P<0.05),AA型的11月产蛋数显著大于BB、AB型(P<0.05)。由此初步推断,内含子1对产蛋及生长发育很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为产蛋的优势基因,B为体重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55.
研究采用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京海黄鸡、AA鸡和尤溪麻鸡IGF-Ⅰ基因5′非翻译区(EF488284)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5′非翻译区共发生2个SNP突变位点。43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url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67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ai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PCR-RFLP结果显示2个突变位点完全连锁,产生AA/CC、AB/CD和BB/DD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3个品种中分布不一致,AA鸡为纯合型(AA/CC),在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中出现3种基因型,可以作为新的标记位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边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3,IGFBP-3)基因外显子2 MspⅠ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边鸡IGFBP-3基因的1087 bp处检测到1个C→T的突变,显示3种基因型(CC、CT和TT),C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CT基因型的开产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不同基因型对其余4个繁殖性状(开产日龄、开产蛋重、300日龄产蛋数及300日龄蛋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旨在寻找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14α(thyroid hormone responsive Spot14α,THRSPα)基因的多态位点,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屠体和腹脂性状产生的影响。针对THRSPα基因外显子区,利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379只140日龄京海黄鸡进行SNP检测,结果发现,该基因第1外显子区存在9 bp插入缺失多态位点,形成3种基因型:AA、AB和BB,2种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分别为0.4485、0.551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对京海黄鸡140日龄活重、屠体性状(包括屠体重、头重、脚重、翅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和腹脂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推断该多态位点在京海黄鸡分子辅助标记育种中不能作为屠体和腹脂性状筛选的候选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58.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池DNA测序和PCR-R FLP技术,对京海黄鸡IGF1R基因的AluⅠ、Hin1Ⅰ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京海黄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luⅠ位点AA基因型个体在8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12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Hin1Ⅰ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显示,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59.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4个鸡品种STAT5b基因5′调控区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利用PHASE软件对2个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在5′调控区检测到C-1591T、G-250A 2个SNPs;单倍型分析产生4种单倍型H1(CG)、H2(TG)、H3(CA)、H4(TA),单倍型组合H1H4对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单倍型组合H3H4与8、16周龄体重存在正相关(P0.05),单倍型组合H1H2对开产蛋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单倍型组合H3H4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1);在300日龄体重上,单倍型组合H1H1和H1H3显著高于H4H4(P0.05)。京海黄鸡STAT5b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对其生长和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但是否可以作为影响京海黄鸡生产性状的遗传标记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斑联蛋白(zyxin)基因外显子9的SNP,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AA、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胸肌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活体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母鸡的活体重、头重、爪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全净膛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