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提高京海黄鸡种质资源利用率,试验以京海黄鸡(JJ)为第一母本,与AA、FF系进行二系和三系杂交,测定后代AJ、FJ、F(AJ)和A(FJ)的1~9周龄体重、饲料报酬和成活率。结果表明:在所有杂交后代中,F(AJ)表现出了较好的生产性能,9周龄体重为1 724.75 g,成活率为97.02%,料重比为2.28。  相似文献   
92.
采用混合基因池和直接测序方法,寻找猪LHR基因第11外显子区域的SNP;利用PCR-RFLP技术对小梅山猪、枫泾猪和大白猪3个群体218头繁殖母猪进行大规模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与616窝小梅山猪繁殖记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猪LHR基因第11外显子1 351bp处发现1个SNP(C→T);利用错配PCR技术产生1个新的酶切位点SphⅠ,经RFLP分析,在小梅山猪群体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MM、MN、NN,其中MN基因型频率最高(0.69),而枫泾猪和大白猪中只检测到MM型个体;关联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梅山猪母猪,2胎以上中,MN型的总产仔数(TNB)显著高于NN型(P〈0.05);所有胎次中,MN型的TNB和活产仔数(NBA)均显著高于NN型(P〈0.05);初步表明,MN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TNB和NBA的遗传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的影响;LHR基因第11外显子可作为小梅山猪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3.
如何通过电子商务来促进我国家禽产品的生产销售量,是当前农业信息化研究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建设家禽产品网络营销平台,探索家禽产品的销售新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家禽行业产销模式的变革,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针对当前家禽行业在电子商务方向的应用前景做了比较完善的分析,并据此展开B2C模式家禽产品网络营销平台的规划与建设,以期建立标准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现代家禽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同时提出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4.
甲砜霉素在鸡肌肉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甲砜霉素在鸡肌肉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鸡肌肉样品经丙酮、二氯甲烷提取,饱和正己烷脱脂,氮吹仪吹干浓缩后用流动相溶解,上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测定鸡肌肉样品中甲砜霉素的检测限为1.5μg.kg-1(S/N=3)、定量限为5μg.kg-1(S/N=10)。各试验组鸡分别按体质量以10.0、20.0和50.0mg.(kg.d)-1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5d内服给药后,鸡肉中甲砜霉素残留量随给药剂量增大呈上升趋势,随休药期的延长而降低。休药第1天时,鸡肉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均达到峰值。休药前期甲砜霉素残留消除较快,后期消除缓慢。休药第5天时,鸡肉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均低于50μg.kg-1,休药第9天时,鸡肌肉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均低于检测限(1.5μg.kg-1);甲砜霉素在鸡肌肉中的残留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
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cB(Fec,fecundity;B,Booroola)是在布鲁拉美利奴(Booroola Merino)绵羊(Ovis aries)中发现的能增加排卵数和产羔数的一个常染色体突变基因,是在绵羊中识别出的第1个高繁殖力主效基因。建立了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的PCR-RFLP和PCR-SSCP检测方法,对小尾寒羊、湖羊、中国美利奴、东弗里生、杜泊、萨福克、特克塞尔、多赛特、考力代、德国肉用美利奴、南非肉用美利奴以及杂种羊共6 647只绵羊的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准确判型,稳定可靠性好,而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检测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湖羊携带FecB突变(A746G),中国美利奴、东弗里生、杜泊、萨福克、特克塞尔、多赛特、考力代、德国肉用美利奴和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都不携带该突变。  相似文献   
96.
实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胚胎期胸肌肌纤维发育规律,并分析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在胸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采集鸽不同孵化时间胸肌组织,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胸肌肌纤维发育规律,利用RT-qPCR技术检测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在胸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鸽肌纤维在12胚龄时仍处于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混合期,14胚龄时肌细胞融合程度进一步上升,16胚龄时肌细胞增殖和分化基本完成,至出雏时肌纤维已基本发育成熟。在鸽胚胎发育过程中,胸肌肌纤维直径逐渐增加,肌纤维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基因表达结果显示,Myf6表达量随着胚龄的增加不断上升,至出雏达到最大表达量;MyoD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MyoG表达呈现持续下降的表达趋势,至出雏达到最低表达量;MSTN 12~14胚龄表达量下降,14胚龄后显著回升,至出雏达到最大表达量。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鸽骨骼肌发育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白羽王鸽骨骼肌生长发育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7.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4个鸡品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第2内含子部分序列和第3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该区域中,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10种基因型。χ2检验结果表明,除边鸡外其余3个品种群体在该座位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除开产蛋重和12周龄体重外,其他生长和繁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推测IGFBP-2基因对个体的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将IGFBP-2基因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鸡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8.
为评价两种球虫疫苗对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系亲本良凤鸡(BB鸡)和岭南黄鸡(FF鸡)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对9日龄实验鸡接种两种疫苗[500个孢子化卵囊(V1组)、正典球虫苗(V2组)],24 d后攻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2.5万个/只,攻虫后8 d检测各项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攻虫后临床表现、盲肠病变、相对增重率及抗球虫指数(ACI),BB鸡优于FF鸡,V1组优于V2组;两鸡群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V1组均显著高于V2组(p0.05);BB鸡γ干扰素(IFN-γ)含量V1组显著高于V2组(p0.05);FF鸡血浆中β胡萝卜素(β-C)含量V1组显著高于V2组(p0.05)。综合分析表明,BB鸡E.tenella抗性优于FF鸡,500个E.tenella活卵囊免疫效果优于正典球虫疫苗。  相似文献   
99.
两个黄鸡品种Ghrelin基因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研究针对Genbank上检索的Ghrelin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140只京海黄鸡和30只苏禽黄鸡该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引物1在两个鸡品种中均未检测到多态;引物2检测到多态:其中京海黄鸡有BB,BC,CC三种基因型,在苏禽黄鸡中只检测到BB,BC两种基因型。在两个鸡品种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分布较高,其中在苏禽黄鸡中BB基因型频率达0.933,而京海黄鸡为0.657。对两个纯合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位于Ghrelin基因546bp处发生了T→A的单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100.
京海黄鸡IGF-I基因与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作为研究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I基因5'非编码区和第1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I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IGF-I基因5'端非编码区上发现1个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活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由此推测,可以将IGF-I基因作为鸡生长、屠体性状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