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60只健康雌性蓝狐,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0.4%、0.6%、0.8%和1.0%,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0.6%添加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体长和皮长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2%和1.26%(P0.05),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4%添加组蓝狐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蓝狐脂肪消化率(P0.01),各组蓝狐脂肪消化率随着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提高;0.6%添加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0.4%添加组(P0.01),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蓝狐蛋白质消化率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0.4%添加组蓝狐食入氮显著低于除0.6%添加组外其他各组(P0.05);0.6%添加组粪氮和尿氮含量均最低,而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蛋白质效率比均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冬毛期雌性蓝狐饲粮中添加0.6%精氨酸(饲粮总精氨酸水平为2.04%)可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  相似文献   
5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90只60日龄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6组水貂分别饲喂2个蛋白质水平(32%和36%)和3个脂肪水平(10%、20%和30%)的6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低蛋白质中脂肪和低蛋白质高脂肪组水貂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低蛋白质低脂肪和高蛋白质高脂肪组(P0.01),且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水貂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呈增加趋势,20%和30%脂肪水平组极显著高于10%脂肪水平组(P0.01)。水貂料重比以低蛋白质高脂肪组最低,显著低于低蛋白质低脂肪和高蛋白质高脂肪组(P0.05)。低蛋白质高脂肪组水貂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32%蛋白质水平组水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36%蛋白质水平组(P0.05)。低蛋白质高脂肪和高蛋白质高脂肪组水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质低脂肪组和高蛋白质低脂肪组(P0.05)。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且最高组均为低蛋白质高脂肪组。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交互作用对水貂生长性能指标及蛋白质和脂类代谢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30%时,饲粮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率较高,育成期雄性水貂的生长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3.
蓝狐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自咬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蓝狐的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给蓝狐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寻找与蓝狐自咬症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采用RAPD技术对健康和自咬蓝狐分子标记进行筛选。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在健康蓝狐和自咬蓝狐中扩增出差异条带的6条引物,分别为S77、S79、S88、S472、S474、S485。经个体验证,S472、S4852条随机引物在健康蓝狐和自咬蓝狐出现特异条带的个体数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可作为蓝狐自咬症的分子标记,为蓝狐自咬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低蛋白质日粮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对仔鹿氮代谢的影响,采用4×4完全拉丁方试验,选取3月龄、健康、离乳梅花鹿仔鹿4只,体重为(30±0.12)kg(X?±SD),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对照组(Ⅰ组)饲喂16.28%粗蛋白质的高蛋白质日粮,试验组饲喂13.40%粗蛋白质,添加0.23%赖氨酸,并分别添加0(Ⅱ组)、0.06%(Ⅲ组)、0.12%(Ⅳ组)蛋氨酸的低蛋白质日粮。结果表明:1)对照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1)、Ⅲ组和Ⅳ组(P<0.05),脂肪消化率显著低于Ⅱ组(P<0.01),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对照组和Ⅳ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对照组其余氨基酸消化率(赖氨酸、胱氨酸除外)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3)对照组吸收氮显著高于Ⅱ组(P<0.01)、Ⅲ组和Ⅳ组(P<0.05),尿氮排放量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氮利用率及氮生物学效价低于各试验组(P>0.05)。4)对照组尿嘌呤衍生物总排放量显著大于Ⅱ组(P<0.01)和Ⅲ组(P<0.05),尿囊素显著大于Ⅱ组(P<0.01)、Ⅲ组和Ⅳ组(P<0.05),对照组、Ⅲ组和Ⅳ组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显著高于Ⅱ组(P<0.01)。补充赖氨酸、蛋氨酸可改善低蛋白质日粮仔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利用率,除粗蛋白外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与常规蛋白质水平相近,甚至更好,提高氮沉积、氮利用率和生物学效价,改善氮平衡,减少氮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及其混合物对蓝狐消化代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48只10周龄健康公蓝狐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Ⅰ、Ⅱ、Ⅲ、Ⅳ和Ⅴ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三聚氰胺20mg/kg、三聚氰胺50mg/kg、三聚氰胺100mg/kg、三聚氰酸20mg/kg和三聚氰胺15mg/kg+三聚氰酸5mg/kg的日粮。试验前期(第1~46天),各组蓝狐的体重和日增重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后期(第46~61天),Ⅴ组蓝狐的体重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Ⅱ、Ⅲ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和Ⅴ组的日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饲料转化率、食入氮、粪氮、尿氮、氮表观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Ⅴ组氮沉积、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蓝狐与对照组相比,日排尿量和排尿频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蓝狐排尿频率显著高于Ⅴ组(P0.05)。三聚氰胺(15mg/kg)和三聚氰酸(5mg/kg)在日粮中混合添加能显著降低蓝狐体重、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相对降低蓝狐排尿频率,二者的协同效应是影响蓝狐体重和氮代谢指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或粪肠球菌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60日龄、健康、雄性水貂70只,平均体重为(957.37±93.96)g,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1×10~(10)和1×10~(11)CFU/kg枯草芽孢杆菌,Ⅴ、Ⅵ和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1×10~9和1×10~(10)CFU/kg粪肠球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的末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Ⅱ、Ⅲ和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显著高于Ⅰ、Ⅳ、Ⅵ和Ⅶ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和Ⅶ组(P0.05);各组间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Ⅳ、Ⅴ和Ⅵ组的粪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和Ⅵ组的尿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试验组的氮沉积均高于Ⅰ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Ⅲ和Ⅴ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育成期水貂饲粮中添加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8CFU/kg粪肠球菌时,水貂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添加水平对育成期白水貂生长性能、氮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选取60只健康、体重[(0.83±0.09)kg]相近的(60±5)日龄雄性白水貂,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负对照组(Ⅰ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4%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2%),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Ⅱ组)、0.3%(Ⅲ组)、0.5%(Ⅳ组)和0.7%色氨酸(Ⅴ组)的试验饲粮,正对照组(Ⅵ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6%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2%)。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水貂60~120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Ⅳ组、Ⅵ组平均日增重略高于其他各组。2)Ⅰ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Ⅳ组、Ⅵ组(P0.05)。Ⅴ组、Ⅵ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Ⅳ组、Ⅴ组、Ⅵ组尿氮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Ⅲ组氮沉积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Ⅳ组、Ⅴ组、Ⅵ组(P0.05)。3)Ⅰ组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Ⅵ组异亮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Ⅵ组亮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Ⅴ组丙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Ⅵ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组、Ⅳ组、Ⅴ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酪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Ⅳ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半胱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Ⅴ组组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Ⅲ组、Ⅵ组色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精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总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综合生长性能、氮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指标,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34%时,水貂饲粮色氨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3%(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52%)。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旨在比较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鸡肉粉在成年雌性比格犬饲粮中的有效能值。选用6只体重为(9.67±0.52) kg的12月龄雌性比格犬,采用5×6的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设置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犬。直接法采用100%鸡肉粉饲粮(100%组);替代法饲喂基础饲粮(0组)和3个试验饲粮,3个试验饲粮分别以15%(15%组)、30%(30%组)、45%(45%组)的鸡肉粉替代基础饲粮。试验分5期进行,每期10 d(预试期3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100%组饲粮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替代法各组饲粮(P<0.05)。粗纤维表观消化率为100%组>45%组>30%组>15%组>0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30%组与45%组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100%组饲粮的消化能、代谢能显著高于替代法各组饲粮(P<0.05);但代谢能与消化能比值显著低于替代法各组饲粮(P<0.05)。各组间净能、净能与代谢能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3...  相似文献   
59.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半胱氨酸水平对离乳期梅花鹿瘤胃发酵参数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6只3月龄雄性梅花鹿仔鹿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Ⅰ组)饲喂半胱氨酸水平为2.8 g/kg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半胱氨酸水平为4.8 g/kg(Ⅱ组,基础饲粮+2.0 g/kg半胱氨酸)、6.8 g/kg(Ⅲ组,基础饲粮+4.0 g/kg半胱氨酸)和10.8 g/kg(Ⅳ组,基础饲粮+8.0 g/kg半胱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1)Ⅱ组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2)Ⅱ组瘤胃游离蛋氨酸、丝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鸟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3)Ⅳ组半胱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4)Ⅱ组血清游离天冬氨酸、氮和羟赖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半胱氨酸水平为4.8 g/kg时有利于梅花鹿仔鹿瘤胃发酵、降低瘤胃和血清中游离氨基酸浓度。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