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双语教学是对目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一种改革尝试,本文作者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践性,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高素质法学英语人才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张雯 《油气储运》2007,(8):16-16
对板栗病虫害,可在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采取无公害化学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研究MyoDⅠ基因在关岭牛不同组织表达量的差异及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关岭牛背最长肌、大腿肌、心脏、肝脏、脂肪、小肠6个组织的MyoDⅠ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关岭牛胎儿、18月龄、30月龄时期背最长肌组织中MyoDⅠ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MyoDⅠ基因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在出生后的关岭牛肌肉组织中也具有较高的表达量,且随着出生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推测可能由于背最长肌是肌肉富集地方,因此基因表达量较高,随着年龄增大,肌肉丰满度增加,基因表达量也随着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江淮区域娃娃菜品种资源,提高种植户效益,连续2年开展了娃娃菜引种比较试验,对各品种植物学性状、经济学性状及小区病害发病率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娃娃黄(超乐)’‘高山娃娃菜’‘京春娃2号’‘京春娃3号’‘京春娃4号’‘吉红娃娃’这6个品种均表现优良,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雯  李成涛  郭蕾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68-4070
为了研究泾阳链霉菌(Streptomyces Jingyangensis)代谢产物抗病抗虫特性,开发新型微生物农药,收集了泾阳链霉菌发酵液和菌丝浸提液,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对作物感染的预防治疗作用,并通过测定虫口减退率和拒食率研究其对作物致病虫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泾阳链霉菌发酵液和菌丝浸提液处理后,作物感染几率下降,已感染作物生长状况良好;发酵液和菌丝浸提液处理后的小菜蛾、青菜蜗牛虫口减退率可达100%,拒食率达80%;泾阳链霉菌代谢产物对作物的病虫有较强的防治作用,具有开发成新型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掺混型、吸附型和反应型3种新型生物炭基硝酸铵氮肥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氮素累积及冬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状况和相关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CK(不施氮肥,不施生物炭)、硝酸铵氮肥、生物炭、掺混型生物炭基氮肥、吸附型及反应型生物炭基氮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制备的生物炭基氮肥对土壤铵态氮的累积具有显著影响,吸附型和反应型处理在冬小麦生长季铵态氮平均值大于对照(CK),对于总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不显著。除了生物炭单施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比CK显著提高冬小麦地上部的总氮累积量,但对冬小麦的氮素利用状况无显著影响,且三种炭基氮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基氮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具有提高作用,而对微生物量碳含量、亚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培的方式,通过叶面喷施硒(Se),根部施加硫(S)与镉(Cd),研究了不同硫浓度下叶面施硒对水稻幼苗体内Cd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壁组分所占比例均为Cd10Cd1(Cd10代表浓度为10 mg·L-1的Cd,下同)。随着S的增加以及叶面施Se可溶性组分中Cd的比例有所升高,表明S与Se的供应能促进Cd向液泡转移。NaCl提取态所占比例趋势为S720S48S0、Se500Se0,而乙醇和去离子水等活性较高的提取态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说明S的添加以及叶面施Se能够促使Cd向活性较低的提取态转移。然而相对于无S,在高浓度S情况下,施Se并未显著增加Cd在液泡中以及FNaCl提取态的比例,推测S与Se之间相互竞争,从而未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