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为苹果园选择最佳的间伐方式.【方法】以18a生‘红富士’为试材,研究了隔行间伐(T1)、隔株间伐(T2)、隔2伐1(T3)等不同间伐方式和对照(CK)对‘红富士’枝类组成及不同长度枝条内含物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间伐有效调节了长、中、短枝的数量及比例,T1、T2的5cm枝条的比例为42.38%、46.32%;每公顷总枝量大小依次为:CKT3T2T1.T2的5cm、5~15cm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T3及CK各个长度枝条,其含量分别为4.15%、4.08%;3个间伐处理各个长度枝条的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CK的5cm、5~15cm枝条;T2的5cm枝条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3处理的5cm枝条;各枝条硝态氮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0**).【结论】T2的5cm枝条所含内含物较均衡,有利于成花;隔株间伐(T2)更加具备促进结果、确保丰产的树体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评价引种枣树品种的树体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为筛选适宜甘肃沿黄灌区栽培的优良鲜食枣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甘肃沿黄灌区引种栽培的16个鲜食枣品种4年生嫁接树为试材,测定其树体枝叶分布空间、单株产量、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酸量、维生素C(Vc)含量、抗病虫性和抗裂果性等21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树体营养生长状况、产量及果实品质.[结果]不同鲜食枣品种间除果实可食率外,其他性状指标间的差异均较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单核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水分含量与单株产量、Vc含量和枣果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000的前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6.542%;综合表现优于对照(CK)品种五佛圆枣的有七月鲜、甘酥佛枣、晋矮3号和六月鲜,其综合得分分别为1.916、1.480、1.048和0.622分;黄骅冬枣、曙光和北京鸡蛋枣的综合表现较差,其综合得分分别为-1.347、-1.092和-0.976分.[结论]鲜食枣品种七月鲜、甘酥佛枣和晋矮3号的树体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综合表现较优,可作为甘肃沿黄灌区重点推广种植品种;六月鲜和蜂蜜罐具有口感佳、早熟丰产等特性,也可适量推广种植;黄骅冬枣、曙光和北京鸡蛋枣不宜在甘肃沿黄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3 a生定干80 cm的‘赞皇大枣’和‘冬枣’为试材,设干旱和正常灌水两种处理,在处理21 d时测定其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分析两个枣树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主要抑制了两个枣树品种的新梢叶片数、叶片长度和枣吊长度,‘冬枣’的新梢节间数下降了45.5%,而‘赞皇大枣’的单株枣吊总数下降了45.61%。干旱胁迫后,‘赞皇大枣’和‘冬枣’的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下降了18.94%和29.32%。‘赞皇大枣’的光合、蒸腾速率在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后均高于‘冬枣’,而在正常灌水情况下,除Fm以外,二者的荧光参数值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后,‘赞皇大枣’的Ci无显著变化,而‘冬枣’的Ci降幅为48.07%。相比于‘冬枣’,干旱胁迫后‘赞皇大枣’的ΦPSⅡ和qP分别提高97.69%和77.25%,qN降低18.29%。正常情况下,两个枣树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和Pro含量无显著差异,‘赞皇大枣’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冬枣’分别高148.29%...  相似文献   
14.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提取液的适宜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光光度法是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但是运用该方法所测得叶绿素含量往往随叶绿素提取液浓度的变化而波动,进而影响对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因此,使用适宜浓度的叶绿素提取液浓度,对准确测定叶绿素含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为了探索问题,以枣树(Ziziphus jujuba)"金昌一号"叶片为材料,用乙醇和丙酮-乙醇混合液(1∶1)分别提取叶片叶绿素,将叶绿素提取液稀释成不同的浓度梯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研究发现在叶绿素提取液浓度低于0.80cm2·mL~(-1)(或14.67mg·mL~(-1))时,所测得叶绿素含量趋于平稳,与Excel二次曲线拟合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枣树叶绿素含量的提取液适宜浓度应低于该浓度。而且还发现吸光度(A)比值的平稳性与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叶绿素提取液浓度越低,吸光度越稳定,当提取液浓度低于0.68cm~2·mL~(-1)时,吸光度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15.
TCPs转录因子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植物激素途径来调控植物器官发生和形态构型,探究枣树ZjTCP4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及其表达特性,以期为TCP转录因子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后续对枣树分子育种奠定基础。novel-miR16的二级结构具有miRNA典型的发夹结构,为枣树miR319家族成员;靶基因ZjTCP4的降解位点多数都在novel-miR16结合位点的第10和11个核苷酸的位置;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jTCP4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386 bp,预测编码452个氨基酸的多肽,预测编码蛋白的等电点(pI)为6.51,分子量为49 091.55 u;应该是一个膜内或膜外蛋白,为非分泌性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枣树ZjTCP4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TCP4最为相似,与拟南芥AtTCP17,AtTCP18和AtTCP12的相似性也较高;枣树novel-miR16在响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上调表达,而其靶基因ZjTCP4在干旱胁迫下下调表达。枣树novel-miR16通过靶向调控ZjTCP4转录因子响应干旱胁迫,干旱胁迫下枣树novel-miR16...  相似文献   
16.
以全明星草莓为试验材料,研究CaCl2、植酸、柠檬酸和山梨酸钾不同浓度的复配组合及其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常温(20~25℃)条件下贮藏7d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在常温条件下草莓采后保鲜的最佳复配组合为:1%CaCl2+0.15%植酸+2%柠檬酸+0.1%山梨酸钾。该复配保鲜剂再与l%壳聚糖制成涂膜,在抑制草莓果实腐烂,保持果实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下降方面的作用效果好于单纯复配保鲜剂。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髙接换优3a生枣树为研究材料,研究覆盖玉米秸秆(YMG)、覆黑膜(HM)、人工种植黑麦草(HMC)等不同土壤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叶片光合作用、树体生长发育以及枣果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甘肃沿黄灌区的最佳土壤覆盖模式。结果表明:6-8月份,3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变0~25cm的土温,表层土温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随着土层的加深,变化幅度减少;不同覆盖方式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相对稳定性。土壤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净光合速率、坐果率及枣果制干率;其中黑膜覆盖方式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幅度最大,而生黑麦草覆盖方式提高坐果率和制干率的幅度最大。而且土壤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果园生黑麦草还能显著增加果实的单果质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总体上,采用种植黑麦草可能是促进甘肃沿黄灌区枣树园生产及生态综合效益的最佳土壤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8.
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为了筛选枣果实品质最适宜的钾肥浓度,以5年生‘骏枣’为研究材料,在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沟施不同量的钾肥,研究其对叶片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对‘骏枣’生长、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在0~153 g/株的施钾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淀粉含量、Vc含量、葡萄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糖酸比、纵横径及单果重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在沟施K2O 153 g/株达峰值;当施K2O量为153~306 g/株时,上述参数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和非化学猝灭系数(qN)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施K2O 153 g/株时为最低值;光化学效率(ΦPSⅡ)在施K2O 229.5 g/株时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种施钾水平中以沟施K2O 153 g/株对改善‘骏枣’果实品质和提高‘骏枣’叶片的光合效果最佳。综上,钾肥通过明显增加‘骏枣’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器官功能而提高果实品质,且沟施K2O 153 g/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枣树叶片叶绿素年变化规律,以甘肃沿黄灌区23个枣树品种为材料,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研究了枣树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值的变化问题。结果表明,在枣树整个生育期,不同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从展叶期(5月10日)到枣晚熟期(10月9日),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而叶绿素a/b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3个枣树品种叶片叶绿素a、b及总量(a+b)的年平均含量分别为3.336~4.986、0.798~1.506mg·dm~(-2)和4.134~6.489mg·dm~(-2),a/b的比值为3.306~4.192。所有供试枣树品种中蜂蜜罐枣和晋赞大枣的叶绿素含量较高,而新郑早红枣和小梨枣的叶绿素含量较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枣树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P0.05),叶绿素含量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不同耕作方式对枣园土壤温度、养分 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枣园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设置清耕 (CK)、覆盖玉米秸秆 (YMG)、覆黑膜 (HM)和种植黑麦草 (HMC)等耕作方式,测定不同土层(0、20、40、60 cm)土壤温度、养分以及果实品质等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筛选最佳土壤管理模式。结果表明: 8月份HMC对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均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在20 cm土层,分别较CK、HM、YMG降低了5.93%、5.93%、2.86%。与对照相比,YMG、HM和HMC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的土壤速效K、N、P以及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其中HMC效果最显著,在20 cm土层处,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12.35%、10.11%、15.48%、23.11%、19.0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速效养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表0~20 cm处的含量最高,在20 cm土层处,HMC土壤速效K、N、P含量分别为122.24 mg·kg-1、32.67 g·kg-1、0.76 mg·kg-1。与对照相比,YMG、HM和HMC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枣果品质,其中HMC对Vc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枣果横径、枣果纵径、单果重、含水量、可食率的影响显著大于YMG和HM,HMC的Vc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枣果横径、含水量较YMG分别增加了10.18%、25.23%、9.06%、6.04%、3.73%,较HM分别增加了1.28%、23.01%、1.07%、2.50%、1.71%。主成分分析将16个指标综合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6.614、5.485、3.901,代表4种不同耕作方式10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综上所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的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HMC、HM、YMG和CK,种植黑麦草(HMC)是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枣园土壤管理的推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