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548篇
农学   230篇
基础科学   256篇
  300篇
综合类   2224篇
农作物   384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1226篇
园艺   386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还原容量(RC)是衡量胡敏酸(HA)还原特性的重要指标。采用饱和H2振荡法和土壤溶液法对HA分别进行化学和微生物预处理,分别以硝酸铁(Fe(NO3)3)、柠檬酸铁(FeCit)作电子受体,测定了三种HA(上海巨枫SH,天津光复TJ,缙云山JY)的本底还原容量(NRC),化学还原容量(CRC),微生物还原容量(MRC)。对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不同初始状态和不同种类的胡敏酸的R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HA中,以缙云山土壤提取的胡敏酸RC值最高,还原容量最大,分别为20.21?0.26mmolc mol-1C (NRC)、26.02?1.12mmolc mol-1C (CRC)和29.29?1.56mmolc mol-1C (MRC)。两种电子受体中,采用Fe(NO3)3得到的RC明显高于在FeCit条件下。另外,溶液态HA的RC明显高于固态。由此证明胡敏酸还原容量是一个相对量;其容量大小不仅和自身结构、性质有关,也受到HA初始形态和不同电子受体的影响。对比三个还原容量指标发现CRC和MRC显著大于NRC,而CRC和MRC之间无明确大小关系,因此用CRC来表征HA被微生物还原后的还原容量(MRC)还需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2.
以2个杂交稻(淦鑫203和金优402)和4个常规稻(中531、B670、E134和ST66)为材料,于水稻乳熟期进行高温处理3d,处理温度分别为35℃和38℃,以同期田间自然温度为对照,研究乳熟期高温对不同品种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并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照还是高温处理,中531和B670的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及回复值较低,但崩解值较高,而E134和ST66表现为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及回复值较高,崩解值较低;杂交稻淦鑫203和金优402则介于两者中间.与对照相比,38℃高温显著降低淦鑫203、金优402、中531和E134的崩解值,显著提高淦鑫203、中531的消减值、显著降低金优402、中531、B670和E134的回复值.各处理淀粉RVA谱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因品种及温度而略有差异.38℃高温处理下稻米淀粉黏滞性曲线始终低于对照,但常规稻中531和B670的RVA谱形态与对照差异不大.此外,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各特征值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3.
为探明生育后期干旱复水对双季杂交晚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形成的生理机制,选择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对照品种金优207,于抽穗后进行干旱8d复水处理,分析了2个品种结实和产量、干旱前后倒二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处理下2个品种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较对照(保持水层)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结实率五丰优T025和金优207分别下降12.07%和7.67%,千粒重下降5.23%和9.09%,单株产量下降13.54%和27.14%,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未发现产量补偿效应。抽穗后干旱处理下倒二叶δ13C值,五丰优T025大幅上升,复水后呈现出先下降,至第6天又开始上升的特点,金优207则大幅下降,复水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干旱复水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距更大。总体上,对照条件下,抽穗至其后20d,随生育推进,2个品种倒二叶内源ABA和GA3含量呈上升而IAA含量则下降趋势,ZR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特点。干旱处理下2个品种表现为ABA含量上升,复水后呈先下降后上升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处理与对照之间差距更大;干旱复水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IAA含量均下降,五丰优T025处理与对照间的差距明显小于金优207;五丰优T025 GA3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金优207表现出干旱处理结束日急剧下降至最低点,复水后缓慢上升特点;2个品种ZR含量呈现出先上升至最高值再下降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处理与对照之间差距更小。抽穗后干旱处理将启动稻株体内抗衰老机制,复水后将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激活稻株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并抑制生长抑制因子,但其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24.
土地利用变化改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基于汾河流域1980年、2000年、2010年、2016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引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标,从整体和不同阶段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 1980—2016年汾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整体以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是以耕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方式为主,且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逐渐增长趋势。(2) 1980—2016年汾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持续实施是导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减少的关键原因。(3)通过汾河流域主要行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异分析,1980—2016年汾河流域共有13个行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增长的趋势;20个行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5.
一株酵母菌酿造柿子酒的发酵特性及其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液初始pH值对菌株PS2酿造柿子酒发酵特性的影响,得出了柿子酒质量与工艺因素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柿子酒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佳工艺参数是发酵温度为22℃,接种量为10.4%,pH值为3.4。利用ITS1-5.8S—ITS2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的分类水平,结果表明菌株PS2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6(登录号SC09327)。  相似文献   
126.
建立了超声破碎酿酒酵母细胞和冷三氯乙酸化学浸提海藻糖的工艺,探索了离子色谱分析技术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RSM),研究了液料比R、超声功率W、工作时间T1、超声总时间T2和浸提时间T3等5个试验关键因子对海藻糖提取的影响规律,并构建了动态控制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海藻糖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依次为:尺为7、W为698W、T1为4.9s、T2为7.3min、T3为9min。结果表明:模型极显著,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超声功率、工作时间和超声总时间对海藻糖提取量的影响最大,为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研究目的】结合前期对产量、品质的研究,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鱼腥草叶片主要碳氮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施肥实验,测定鱼腥草叶片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和粗蛋白的含量。【结果】各施肥处理中以较低施肥水平人粪尿处理的鱼腥草叶片含叶绿素总量最高,达2.552 mg/gFW,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8.306μmol/(m2·s)。施用不同肥料的鱼腥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大小为:鸭粪>猪粪>常规施肥>化肥>人粪尿,各处理以中等施肥水平的猪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最高,达46.2μg NO2-/(h·g)FW;粗蛋白以施用较高水平化肥的最高(13.31%)。【结论】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鱼腥草叶片的碳代谢,这有利于其产量的形成;但施用人粪尿不利于提高鱼腥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28.
水稻对紫外光B辐射增强的生化适应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少白  彭少兵 《作物学报》1998,24(4):464-469
水稻品种1R68和Dular生长在室外条件下,在以自然条件(6.0),13.0和19.1kJm^-1day^-1(分别模拟臭氧浓度下降20%和40%时的UV-B强度)的紫外光B(UV-B280~320nm)进行二周与四周的辐射处理,研究UV-B对水稻叶片内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诱导了二个水稻品种对叶片内吸收UV的类黄酮化俣物的积累,同时使叶片内多胺的含量明显提高,然而,  相似文献   
129.
光照、温度和盐胁迫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光照、温度、NaCl胁迫等方面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光照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以25℃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且萌发后的幼苗生长良好;NaCl胁迫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NaCl浓度升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量均下降,发芽的高峰期推迟且峰值变小,相对盐害率升高;浓度大于0.20 mol/L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浓度达到0.50mol/L时种子不再发芽,但低浓度(0.01 mol/L和0.05mol/L)下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0.
由于某化工厂铬渣的露天堆放,导致天津市北辰区土壤和地下水系统中铬含量超标。通过实地勘测与调研,获取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研究区污染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对研究区域的边界条件进行概化,运用标准可视化软件系统——Visual MODFLOW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未来30年污染物铬在研究区地下水中的运移趋势进行分析预测。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受地下水流场分布和地质条件的影响,污染晕由污染源处向四周扩散,并且高浓度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污染源处Cr(Ⅵ)含量严重超标,所以需对污染源采取电动力学修复或者化学还原的方法,减少Cr(Ⅵ)的含量,阻断或者减缓污染晕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