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究了同一药剂对赤霉病不同抗性小麦品种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药剂处理下,中抗品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中感品种次之,高感品种防治效果最差;在赤霉病大面积流行期间,对于高感品种采取药剂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大麦皮壳率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皮壳率测定主要有氨水浸泡法和千粒重量法,但均不适合进行快速、高通量样品分析。纤维素是大麦皮壳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新型纤维素溶解体系,探讨了快速、稳定和高通量测定大麦皮壳率的方法。结果表明,NaOH溶液、NaClO溶液、NaOH/尿素体系都能用于测定大麦皮壳率,但碱性次氯酸钠法效率更高。通过比较NaOH浓度、NaClO浓度以及处理时间对大麦皮壳率测定的影响,得出4% NaOH配合20%的NaClO溶液,经过2min的短沸是一个比较快速稳定的方案。比较碱性次氯酸钠法与氨水浸泡法、千粒重量法、NaOH/尿素法的准确性与重复性,发现碱性次氯酸钠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效率高,最适合作为快速、稳定、大批量测定大麦皮壳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和教学者答疑解惑的作用。根据授课学生的特点和地方综合院校农学类专业《植物学》课程的现状,设计并实施了《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实施该教学模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对自主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无显著影响。要顺利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管理层的支持,也需要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裸大麦育成品种与种质资源材料的遗传结构,利用反转录转座子标记(反转录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REMAP;反向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IRAP)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63份裸大麦的遗传多样性。IRAP、REMAP、SSR标记分别检测到315、143、38个等位变化,变异范围分别为9~58、7~25、2~4个,平均每对引物检测24.23、14.30、2.38个等位变化。REMAP和IRAP单一标记多态性位点贡献率高于SSR标记。反转录转座子标记揭示材料间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452~0.937,平均为0.674,在GS值0.620水平上将63份材料分为2大类,分别包含20份和43份材料。SSR标记结果显示材料间GS为0.351~0.973,平均为0.716,在GS值0.620水平上将63份材料区分为2大类,分别包含2份和61份材料。反转录转座子标记聚类结果在GS值0.740水平上能区分西藏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但SSR标记不能有效区分这2类材料。反转录转座子标记的主坐标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与GS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SSR标记群体结构与主坐标分析、GS聚类分析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裸大麦材料遗传背景简单,亚类间缺少基因交流,反转录转座子标记在裸大麦品种亲缘关系鉴定中有一定的优势。反转录转座子标记与SSR标记的协同使用可为裸大麦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及亲本选配揭示更多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从大麦鄂啤2号(野生型)7Li离子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份大麦阶段性低温诱导白化突变体(SLTW),该突变体受低温诱导后,于五叶期叶片开始出现白化现象,温度升高后于拔节期逐步恢复为绿色。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下降。SLTW突变体与野生型的转录组比较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类胡萝卜素合成、四吡咯结合、血红素结合、铁结合、氧化还原过程、光合作用等通路上。叶绿素合成基因(ID号为HORVU.MOREX.r2.2HG0174230)和类胡萝卜素代谢基因(ID号为HORVU.MOREX.r2.5HG0354290)在SLTW突变体与野生型中的表达量均差异显著,且均检测到SNP突变,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与大麦阶段性白化有关。编码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细胞色素P450、跨膜转运(ABC转运)蛋白及转录因子也可能是调控大麦阶段性白化的潜在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高通量MSAP分析平台和比较不同酶切组合对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检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对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检测体系进行优化,在12对带有相同选择性碱基的引物检测下,比较Bst YⅠ/HpaⅡ-MspⅠ和Eco RⅠ/HpaⅡ-MspⅠ(Bst YⅠ/H-M和Eco RⅠ/H-M) 2组内切酶组合对16个水稻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表观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5 cm规格毛细管适用于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进行MSAP分析。在16个水稻品种中,Eco RⅠ/H-M组合检测到16个水稻品种平均总甲基化率为58.30%高于Bst YI/H-M组合检测结果 (52.32%);Eco RⅠ/H-M组合平均半甲基化率为31.32%高于平均全甲基化率27.95%;而Bst YⅠ/H-M引物检测到16个水稻品种平均半甲基化水平(23.72%)低于全甲基化水平(28.59%);Eco RⅠ/H-M引物组合共检测到638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率为93.5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55和0.97均大于Bst YⅠ/H-M组合检测结果,分别为92.32%,0.53和0.94;Mantel检测结果显示,Eco RⅠ/H-M组合得到的数据矩阵与Bst YⅠ/H-M组合数据矩阵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Bst YⅠ/H-M组合下不同预扩引物Bst YⅠ-T与Bst YⅠ-C数据之间没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较传统的单酶切组合MSAP分析(仅仅Eco RⅠ/H-M酶切组合),不同酶切组合以及不同预扩引物均会对DNA甲基化检测带来结果的多样性,尝试不同的限制酶组合或者多引物组合,将不同差异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全面的揭示水稻丰富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5-氮杂胞苷和丁酸钠对大麦苗期耐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湿性具有差异的大麦泰兴9425和Naso Nijo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外源5-氮杂胞苷和丁酸钠对湿害下大麦不定根、干重、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湿害指数分析表明泰兴9425湿害受害指数较低,耐湿能力更强。外源5-氮杂胞苷处理使湿害胁迫后泰兴9425和Naso Nijo湿害指数分别降低4.90%和15.22%,MDA含量分别降低12.83%和34.68%;显著降低了Naso Nijo脯氨酸的累积,而泰兴9425脯氨酸积累增加,但并不显著。外源丁酸钠对两个供试品种湿害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与淹水组相比,显著增加了两个品种叶片MDA和脯氨酸的累积。研究结果表明5-氮杂胞苷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大麦苗期湿害,并对其具有一定生理调节作用,而丁酸钠则不适用于大麦湿害缓解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多孔型阳极氧化铝模板中成功制备出Co基磁性纳米线,包括Co纳米线、Cu纳米线和Co/Cu一维纳米多层膜,并对其微观形貌、成分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讨论了Co~(2+)和Cu~(2+)分别沉积和共同沉积对其晶体结构的影响,提出Co与Cu~(2+)的交换反应导致形成Co/Cu原子混合层,从而影响Co/Cu一维纳米多层膜的结晶情况和Co/Cu一维纳米多层膜的磁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0.
穗部性状是大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决定因素,良好的穗部结构应有一定的穗长基础、适合的小穗密度和每穗小穗数。以137份来源广泛的大麦材料为关联群体,利用224对SSR标记获取群体基因型,在2个环境试点下对穗粒数、小穗密度、小穗数、穗长进行性状观察,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两种模型进行4个穗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供试大麦群体的4个穗部性状差异显著,穗粒数与小穗数、穗长与小穗密度显著相关。224对SSR标记共检测出479个等位变异,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指数和PIC分别为1.765、0.612和0.327。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486~0.891,并在GS值为0.580时,将材料分为2个类群。群体结构分析也将供试材料分为2个亚群。GLM分析显示,与穗粒数、小穗密度、小穗数、穗长相关联的标记位点数量分别有33、13、34、6,这些标记遍布大麦7条染色体,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8.65%~50.08%(P<0.001);MLM分析显示,与上述4个性状相关联的标记位点数量分别为4、3、4、1,这些标记位于大麦1H、2H和4H染色体,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3.12%~16.95%(P<0.001)。Ind1003、Ind2030、Ind2055、Ind4012这4个标记在2个环境中都能被2种模型检测到,且同时与穗粒数和小穗数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