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91.
早期国内配电线路在设计和建设期间均未考虑避雷线,随着各地供电企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遭受雷害的事故事件愈发受到关注。更换避雷线安装架并对其结构的安全性验证迫在眉睫。对10 kV架空避雷线安装架进行设计分析,使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并使用Simulation模块进行结构力学分析,验证了在该设计下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2.
为探究不同混播的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对黑土滩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三种混播组合,分别是上繁草组合(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SF),下繁草组合(冷地早熟禾(Poa araratic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XF),上繁草+下繁草组合(垂穗披碱草、同德短芒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星星草,SFXF),研究人工草地建植后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筛选出最佳恢复组合。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显著增加植物地上生物量(P<0.05),但降低了植物多样性(P<0.05);人工草地建植改善了土壤性质和养分条件,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P<0.05)和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土壤0~20 cm的铵态氮含量(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种人工草地建植组合进行分析排序,得出SFXF为最优恢复组合。  相似文献   
193.
摘要:小麦纹枯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发病逐年加重的趋势。文章研究了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35kg/亩底肥撒施,与25g/L咯菌腈FS,20mL/亩;60g/L戊唑醇FS,15mL/亩种子处理,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FS,50mL/亩。0.15%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4.
镉作为一种毒性极大的重金属,极易在稻米中富集,严重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但稻米镉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镉污染稻米防治措施和“镉大米”安全利用技术。常德米粉生产过程可使镉超标稻米的镉含量低于国家标准(0.2 mg/kg),本研究从微生物角度对该过程的降镉效应进行探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米发酵液中细菌的种群组成结构特征;同时通过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获取纯菌株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在此基础上,以镉含量重度超标的稻米为试验材料,探究分离菌株的降镉效果。研究表明,发酵液中优势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通过分离培养共获得58株菌,其中乳杆菌属的菌株占比最大,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均表现出一定的降镉效果。其中,乳酸片球菌P1和发酵乳杆菌L4的降镉能力最强,发酵48 h的降镉量可达到0.55 mg/kg。菌种添加后发酵体系p H值降低,乳酸含量升高,从而有利于蛋白结合态镉的溶出,可能是米粉加工过程中稻米镉含量降低的主要微生物作用机制。稻米粉碎可提高功能微生物活性,提升降镉效率。本研究证明大米发酵液中存在高效降镉的菌株可有效降低镉超标稻米镉含量,可为降镉微生物菌株挖掘以及镉超标稻米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5.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逐步提升,已连续8年总产量稳定在350亿kg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省水资源总量相对贫乏,虽然自然降水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气候暖干化,导致的季节性干旱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长期重用轻养的生产方式造成耕层土壤结构恶化,水分蓄、保、供能力下降,致使粮食增产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针对上述生产与技术问题,围绕“以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主,节水补充灌溉为辅”的技术原则,开展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机理和关键技术创新,在半湿润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在半干旱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节水补灌”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构建了7套适于吉林省半干旱、半湿润区的栽培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