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试验旨在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研究甘露寡糖对奶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泌乳阶段相近、胎次相同的泌乳早期奶牛4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同时添加60 g/头甘露寡糖,通过口腔灌注添加。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期21 d,预试期14 d,采样期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甘露寡糖极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乙酸的浓度(P0.01),乙酸/丙酸提高了8.47%(P0.05)。2)与对照组相比,门水平上,试验组蓝藻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 0.01),装甲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 0.01);属水平上,试验组厌氧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 0.05),梭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锥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瘤胃球菌属、假丁酸弧菌属以及毛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24.34%、12.83%、31.80%(P0.05),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4.66%(P0.05),未注释韦荣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143.11%(P 0.05),脱硫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4.88%(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甘露寡糖降低了瘤胃细菌的多样性,对纤维素降解菌群、半纤维素降解菌群影响明显,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乙酸浓度,提高了瘤胃液pH,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2.
选取40、60、120、180和240日龄(d)的滩羊网胃,应用石蜡切片法比较网胃底黏膜上皮厚度、乳头高度和宽度、肌层厚度等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日龄舍饲滩羊网胃壁都有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结构;黏膜上皮都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基底部细胞变化较明显,从40 d到120 d上皮基底为立方形细胞,层数逐渐减少,180 d和240 d上皮基底形成一层柱状细胞;上皮表层在120 d有脱落细胞,180 d和240 d上皮轻度角化;应用显微测微尺测得黏膜上皮厚度、肌层厚度、乳头高度和乳头宽度从40 d到240 d依次增加,黏膜上皮厚度和乳头宽度变化不明显。说明舍饲滩羊网胃壁组织形态随日龄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测定各日龄上皮角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3.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强调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时期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现有的动物科学教学内容和模式就必须做出调整和改革。笔者针对宁夏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些改革思路与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54.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下奶牛血液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规律。将24头2胎次、健康且产后3周左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低精粗比日粮(精粗比为40:60)和高精粗比日粮(精粗比为60:40),于第45天晨饲前尾部采血取样,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40:60组与60:40组共49种差异代谢物,上调代谢物18种,下调代谢物31种,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有丙酮酸代谢、糖降解与糖异生、核黄素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硫胺素代谢等。由此可见,不同精粗比日粮会对奶牛的核苷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奶牛机体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5.
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对稻草、玉米秸秆、苏丹草与苜蓿的组合效应进行了评定,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饲料样品饲料样品在60℃条件下,经48 h烘干,粉碎,通过1 mm筛。有机物质、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参照参考文献。1.2试验设计1.2.1饲料组合设计稻草、玉米秸秆、苏丹草与苜蓿的组合设计见表1,每组设3个重复,同时设1个  相似文献   
56.
不同蛋白源日粮对绵羊瘤胃氨基酸和肽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 3只绵羊 ,采用 3× 3拉丁方设计研究不同蛋白源 (豆粕、鱼粉 ,玉米蛋白粉 )日粮对绵羊瘤胃肽和氨基酸释放影响 ,结果表明 :采食后 1h是氨基酸和肽释放的高峰。各处理组瘤胃内游离氨基酸组成 (采食后 6h内的平均值 )与饲料蛋白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比 ,组氨酸 ,半胱氨酸 ,丙氨酸具有增加的趋势。鱼粉组、玉米蛋白粉组的肽氨基酸氮平均释放量 (采食后 6h内平均数据 )高于豆粕组 ,分别为 11.7mg氮 L ,9.0 1mg氮 L ,1.80mg氮 L。各处理组释放肽的氨基酸残基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 ,各组含量相对比例较高的有天冬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和组氨酸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保护地有机质积累特征及与硫酸根、硝酸根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地蔬菜连作时,尽管在低棚龄段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但随后即开始大量积累,并渐趋稳定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有机质含量的这一变化趋势与土壤硫酸根、硝酸根的变化动态是负相关的。推测出随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供氧条件恶化,并向还原态转变,其结果可能引起各种还原性有毒物质的积累。建议在蔬菜地管理中,加强以有机质管理为中心的有机肥管理。  相似文献   
58.
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选择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后3周左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高精粗比饲粮(60∶40,HC组)和低精粗比饲粮(40∶60,LC组),试验期为45 d。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HC组奶牛瘤胃液丙酸比例极显著高于LC组(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低于LC组(P0.01)。2) HC组奶牛瘤胃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量极显著低于LC组(P0.01)。3) LC组的Ace指数、Chao1指数显著高于HC组(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HC组(P0.01)。4) LC组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纤维杆菌门、疣微菌门、SR1、软壁菌门、TM7、黏胶球形菌门、迷踪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HC组奶牛瘤胃中变形菌门、螺旋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5) LC组奶牛瘤胃中纤维杆菌属、瘤胃球菌属、琥珀酸菌属、甲烷短杆菌属、BF311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丁酸弧菌属丰度显著高于HC组(P0.05); HC组奶牛瘤胃中密螺旋菌属、粪球菌属、Shuttleworthia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vadinCA11丰度显著高于LC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精粗比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中细菌总数和多样性。高精粗比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促进了瘤胃中产酸菌的增殖,从而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59.
为了评价过瘤胃保护维生素A微胶囊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将3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在奶牛1%预混料中分别添加24 IU/kg(试验1组)、32 IU/kg(试验2组)、64 IU/kg(试验3组)瘤胃保护性维生素A微胶囊,对照组添加未处理维生素A微胶囊32 IU/kg,测定奶牛产奶量、乳品质、乳中维生素A含量、乳中体细胞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表明:与添加未处理维生素A微胶囊相比,添加瘤胃保护性维生素A微胶囊可以增加奶牛产奶量,降低奶牛体细胞数,增加乳中维生素A含量。  相似文献   
60.
当前部分农业土壤铜(Cu)富集与非对称气候变暖潜在地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理解夜间增温与土壤Cu污染对小麦吸持利用Cu的影响有助于确保小麦的安全优质生产。本研究利用田间被动式夜间增温系统,设置土壤Cu污染与对照对比盆栽试验,研究小麦地上部物质积累、不同组织Cu含量与积累量、Cu迁移系数对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夜间增温显著增加小麦茎叶(增幅为25.1%)、穗(增幅为221.3%)、地上部(增幅为22.7%)和全株(增幅为22.3%)的生物量,能缓解土壤Cu污染对小麦生长的抑制。夜间增温使对照处理小麦茎叶、穗、地上部与全株的Cu积累量显著增加14.7%~56.5%;使Cu污染下小麦根、穗和全株的Cu积累量显著增加12.1%~22.8%,却使Cu污染下小麦茎叶Cu含量显著降低13.9%。夜间增温和Cu污染胁迫影响Cu在不同小麦组织间的迁移和利用,夜间增温显著增加了对照处理下Cu由根向茎的迁移系数,但由茎向叶、茎向穗的迁移系数显著降低;Cu污染胁迫下,夜间增温显著降低了由根向茎的转运,且未显著影响Cu由茎向叶的转运,却增加了茎向穗的转运利用。Cu污染胁迫改变了小麦吸收利用Cu对夜间增温的响应规律。夜间增温有利于小麦生物产量、缓解Cu胁迫生长危害,但增加了Cu胁迫农田粮食遭受Cu污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