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多见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眼和鼻分泌物增多、喘气、咳嗽、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  相似文献   
12.
旨在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的芽孢杆菌。先以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的混合物为唯一碳源,以母猪粪便为材料,进行霉菌毒素降解菌的驯化富集培养,得到能够降解这3 种霉菌毒素的混合菌群,逐一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呕吐毒素降解能力检测,得到10 株对呕吐毒素降解率达70% 以上的菌株。进而检测这10 株细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能力,得到4 株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达70%以上的菌株。再检测这4 株细菌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能力,结果有1 株细菌(ODS-1)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能力达78.9%。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ODS-1 为革兰氏阴性芽孢杆菌。研究获得的ODS-1 对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均有较好降解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具有霉菌毒素降解作用的产酶益生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8月初,六安市裕安区某养猪户饲养的育肥猪发生以腹式呼吸和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养猪户饲养了300头育肥猪,该批猪从不同两个猪场购买。购买时体重约15kg。购买到场10d后开始出现发病。临床症状为腹式呼吸非常明显。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多种抗菌物治疗,均无效果。遂带一头病重猪来就诊,但在途中该病猪死亡。1剖检病变两侧肺几乎全部呈肝变,手感硬实,缺乏弹性,用手术刀切开时有切沙粒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安徽省六安市猪预混料市场营销现状,并为生猪养殖户科学选择预混料以及预混料生产企业制定销售策略提供参考,通过电话调查和走访的方式,对该市生猪养殖场的猪预混料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猪场养殖年限的增加会提高预混料的使用率;对于不同养殖模式的生猪养殖场,以养殖育肥猪为主的猪场更愿意使用预混料;年出栏育肥猪数量的增加会提高预混料的使用率;合理的价格、稳定的质量、及时的供货以及优惠政策的制订,均有利于维持养殖户对预混料产品的忠诚度。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预混料厂家应以兽药饲料经销商作为主要分销渠道,将以出售育肥猪为主业且规模较大、养殖时间较长的猪场列为重点目标客户,加强售后服务,同时配合灵活的销售政策,培育忠诚的客户群,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猪场采购预混料时要选择品牌形象好、价格合理、质量稳定、服务良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近几年陕西省春播玉米新品种参试品种的主要指标变化规律,为陕西省玉米审定制度改革、玉米区域试验开展和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4年间参加陕西省春播玉米新品种试验的每组产量排名前3的品种,依年份为单位选取主要指标并计算其平均值,横向比较5年间参试玉米品种的变化规律。[结果]①参试品种生育期呈现递减趋势,累计减少6.17 d,年均减少1.23d;②株高和穗位高呈现递减趋势,株高累计降低0.420 m,年均降低0.106 m;穗位累计降低0.300 m,年均降低0.076 m;③穗长曲折降低,有维持到18 cm左右的趋势;百粒重总体呈曲折减小趋势,累计减少3.23 g,年均减少0.81 g;穗行数基本在16行左右,行粒数基本在37粒左右。[结论]从主要指标分析可知,近5年来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参试品种逐渐向高产、抗倒、耐密和适宜机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添加豆油方式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研究其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36头杜长大母猪(平均体质量约40 kg)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能量水平(DE=12.82、14.24、15.66 MJ·kg-1,主要以添加豆油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的日粮.达到屠宰体质量(约90 kg)时每组屠宰5头,采取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测定背最长肌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IM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肌内和皮下脂肪的大部分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大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IMF中PUFA(包括C18:3n6、C20:0、C20.4n6、C22:5n3)和C24:1的含量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大部分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而少数脂肪酸(包括C18:3n6、CLA-c9t11、C20:0、C20:4n6、C22:5n3和C24:1)在2个组织中没有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2组织中的SFA、M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PUFA呈显著负相关,P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以添加豆油的方式提高日粮能苘量水平可以在不降低IMF含量的前提下改善猪肉的脂肪酸组成,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而不降低肉质.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2010年7月14日,六安市狮子岗乡某养殖户为了给饲养的60只放养土鸡(体重1~2 kg)进行药物预防保健,在当地兽医指导下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拌米饭给鸡喂饲。使用方法为60只鸡用30 mL药品拌入3 kg左右米饭,再撒在地上供鸡采  相似文献   
18.
19.
简要介绍了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内涵和作用,并叙述了构建养殖场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应注意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从六安地区某养鸡场禽霍乱病鸡上分离到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青霉素钾、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甲砜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10种药物对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对青霉素钾和土霉素耐药;对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甲砜霉素、氟哌酸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极敏感。两种测定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因此复方新诺敏、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目前该发病场防治禽霍乱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