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3篇
  20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大肠杆菌病,对养禽业危害严重,许多常用抗菌药已不能有效控制。在生产中由于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及其它原因造成抗药性菌株不断出现,不仅造成浪费,也带来药物残留,鸡的免疫机能下降等诸多问题。为此,从山东7个地市(日照、莱芜、潍坊、青岛、泰安、济宁、东营)和东北某一市的病死鸡中分离出24株E.CcoIi。用21种药物进行抗药性测试。结果表明24株E.coli抗药性相当严重,每种药物的抑菌范围也有差异。21种药物只有2种药最敏感,8种药完全不敏感,其余间种药也只对3个~8个菌株产生高度敏感,对1个~…  相似文献   
132.
以2种不同大小的草莓茎尖分生组织为试材,进行组织培养,分别获得再生小植株并进行病毒检测,利用上述脱毒母株和农家自留种苗分别繁育匍匐茎子苗,研究了2种子苗的病毒发生率与果实品质,以期通过草莓脱毒试验为脱毒苗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草莓品种的病毒含量有差异,并且病毒外壳蛋白表达量与其核酸转录量一致。切取草莓匍匐茎约5 mm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第一次脱毒,其部分再生小植株仍然携带了低浓度病毒。与之相比,再切取试管苗约0.5 mm茎尖组织进行第二次脱毒,其再生率虽然仅为31%,但是二次脱毒株均为无毒苗。利用已鉴定的脱毒母株和农家自留种苗分别繁育匍匐茎子苗,经过定植后发现2种子苗的病毒病发生率差异极显著。二次脱毒母株繁育的子苗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农家自留种苗(P<0.05),而可溶性总糖等品质参数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以0.5 mm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进行草莓组织培养,可以获得优质的脱毒母株,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未来草莓良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3.
本试验旨在评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4~6月龄犊牛的安全性。12头4~6月龄犊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4头,各组分别肌肉注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或疫苗稀释液,2 mL/头。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后所有试验用牛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发热和临床症状,也不引起白细胞水平的下降;仅1头牛在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疫苗后第7 d检测到病毒血症和鼻腔排毒,在其他时间点均为阴性。所有犊牛均无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综上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弱毒疫苗对4~6月龄的犊牛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4.
无翼坡垒(Hopea reticulata)又称铁凌、铁垒,为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自然分布于海南三亚市崖州区与保亭县交界的甘什岭一带,但在分布区域内,其种群密度很大,并形成了一片以它为优势的单优热带雨林。对海南岛甘什岭无翼坡垒天然种群进行调查,通过建立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种群存活曲线描绘该种群的结构特征,利用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定量探究其未来的发展走势。结果显示,海南岛甘什岭无翼坡垒种群发展稳定,为增长型种群。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表明,无翼坡垒种群Ⅱ龄级小树阶段个体死亡率较低,Ⅲ龄级中树阶段死亡率最高;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生存分析表明,无翼坡垒种群具有前期生长状况良好,中期竞争压力大,后期整体发展趋于平缓的特点。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发展成熟的无翼坡垒种群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一旦度过了由Ⅲ龄级中树阶段向Ⅳ龄级老树阶段发展的过渡期,其种群便能十分稳定地发展。因此,建议在目前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加强对无翼坡垒中龄植株的保护,提高存活率,使其能有更多数量的个体进入下一龄级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利于该种群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5.
肉仔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邰友华、康顺文、冯韬(山东诸城市外贸集团公司262200)徐瑞尹燕博郭福生蔡丽娟(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266032)近几年来,大肠杆菌病一直是影响肉鸡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疾病。从我们所做的大量临床调查中发现,因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36.
白蛋白系血浆制品,用作血溶扩充剂,代替输血,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主要用于预防和抢救犬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严重烧伤烫伤等;可补充机体白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的浓度,用于治疗低蛋白症、肝硬化、肾病疾患所致的腹水和水肿,以及脑水肿或大脑损伤所引起的脑压升高等。但是,输注白蛋白后可能会引起过敏,甚至死亡。根据文献报道,在人医上,输注白蛋白后发生变态反应率为0.儿%,总反应率为0.47%-1.58%(包括荨麻疹、发热和低血压等),多数症状轻微。我院最近接诊了一例因输注白蛋白引起过敏最终导致死亡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7.
【目的】香芹酮是植物精油中常见的单萜类物质。从激素调控和膜脂过氧化方面探讨香芹酮对马铃薯种薯发芽调控的作用机制,为其在种薯上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薯9号’微型薯为试验材料,采用香芹酮0.3 mL?kg -1(药剂体积/块茎重量)的处理剂量,贮藏18周后进行停药6周的处理方式,同时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分别在贮藏0、6、18、20和24周,测定种薯芽长、失重率、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并定期对种薯芽分生组织进行切片和显微成像分析。【结果】香芹酮可调控种薯的发芽和芽长,降低种薯的失重率,贮藏24周时,处理种薯芽长为4.77 mm,显著低于对照芽长51.02 mm,且失重率比对照降低49.76%。香芹酮通过损伤种薯顶芽分生组织和维管束组织抑制顶芽的生长,但不影响腋芽的萌出。贮藏期间,香芹酮显著提高了种薯中ABA的含量,但抑制了IAA的含量,推迟了GA3含量的峰值和(GA3+IAA)/ABA>1拐点的出现;香芹酮处理的种薯MDA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5.04%—25.90%,PRO含量比对照高24.59%—54.45%,SOD、CAT和PPO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8.86%—35.56%、14.34%—31.97%和26.00%—36.41%,POD的活性是对照的1.87—3.07倍。【结论】香芹酮通过促进/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来调节种薯中内源激素ABA、IAA和GA3的含量水平,抑制种薯顶芽生长。此外,香芹酮提高了种薯中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进而延缓种薯衰老。  相似文献   
138.
按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采用SPF级昆明种老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开展“沙棘花青素软胶囊”抗氧化功能酶活力测定,并按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指标判定其抗氧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原花青素受试样品组与老龄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比较,过氧化脂质(MDA)含量降低及抗氧化功能酶(SOD)活力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沙棘花青素软胶囊”抗氧化功能试验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危害甜瓜的重要种传细菌病害,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流泪病致病变种甜瓜菌株(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引起的。论文旨在建立高效、快捷、操作简单的检测技术以防止此病原菌传播。【方法】以Gen Bank公布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序列为靶标,设计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特异性锁式探针,建立锁式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的检测体系。以保存的目的菌株为材料,提取DNA作为模板进行锁式探针连接反应、酶切反应和扩增反应,并将锁式探针连接反应、酶切反应和扩增反应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进行优化。利用优化的锁式探针连接反应、酶切反应和扩增反应分别对健康的甜瓜种子、带有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甜瓜种子、无菌水及25株其他参试菌株进行检测,测定该体系的特异性。将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的DNA按10倍梯度稀释,依次稀释为1 ng·μL~(-1)、100 pg·μL~(-1)、10 pg·μL~(-1)、1 pg·μL~(-1)、100 fg·μL~(-1)、10 fg·μL~(-1)和1 fg·μL~(-1)作为模板,利用优化的锁式探针连接反应、酶切反应和扩增反应,测定灵敏度。将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建立高通量检测体系,将上述反应过程中的扩增产物固定于尼龙膜上,将锁式探针上Zipcode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合成c Zipcode(检测探针),检测探针(c Zipcode)用地高辛标记后与产物进行杂交。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技术分别进行特异性检测和灵敏度测定。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建立的高通量检测体系进行人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进一步验证该体系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对205份市售疑似带病的甜瓜种子进行检测。【结果】锁式探针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26株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均能得到一条105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剩余25株参试菌株及无菌水均无扩增产物产生。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当目的菌株的浓度稀释为1 pg·μL~(-1)时均能检测到一条105 bp的特异性条带,所以探针的检测灵敏度为1 pg·μL~(-1)。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建立的检测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高通量体系能将甜瓜细菌性叶斑病与所有的参试菌种区分开,26株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杂交后出现了显色反应,而25株参试菌株及无菌水均没有发生显色。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的灵敏度检测同样达到1 pg·μL~(-1)。将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进行人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能将1粒带菌种子从1 000粒健康的种子检测出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率都能达到0.1%(1/1 000)。从205份市售甜瓜种子中成功检测到7份市售种子带菌。将带菌种子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无菌水浸泡4 h,提取悬液DNA,将悬液DNA进行PCR扩增后测序,NCBI比对后确定为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结论】基于锁式探针结合斑点杂交技术的检测体系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相似文献   
140.
定西市黄芪根腐病优势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菌落生长法研究了定西市黄芪根腐病优势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芪根部腐烂病害的优势致病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5~8。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恒温10min。产孢最适温度为25℃,在pH为6时产孢量最高。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及醇类作碳源和赖氨酸等有机氮和硝酸铵等无机氮作氮源。该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广,对营养要求不是很严格,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适宜条件及适应范围与甘肃黄芪栽培区的环境条件较为一致,这也是甘肃地区黄芪根腐病近年来发病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