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羊肠道寄生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玉溪市9个县(区)88个养殖场(户)采集4个品种羊的1 339份新鲜粪便样本,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筛查,应用形态学方法对虫卵进行种类鉴定;比较不同县(区)、不同品种羊肠道寄生虫感染阳性率差异;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羊只年龄、性别以及海拔高度、气温差异与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关联程度。[结果]采集的羊新鲜粪便样本中寄生虫虫卵/卵囊总体阳性率为93.43%(1 251/1 339),其中,线虫卵阳性率为24.42%(327/1 339),球虫卵囊阳性率为69.01%(924/1 339),线虫卵/球虫卵囊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0.09%(269/1 339),未检出吸虫卵。不同县(区)、不同品种羊肠道线虫卵、球虫卵囊及线虫卵/球虫卵囊混合感染阳性率有所差异。风险因素分析显示,羊只年龄、海拔高度、气温因素与羊肠道线虫卵、球虫卵囊、线虫卵/球虫卵囊混合感染均有中等程度关联,羊只性别因素与羊肠道线虫卵、球虫卵囊、线虫卵/球虫卵囊混合感染无关联。[结论]云南省玉溪市羊肠道寄...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元江县生猪O型口蹄疫(FMD O)疫苗免疫状况,并评估免疫效果,2018-2021年在全县10个乡镇的规模场和散养户中,随机采集生猪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年份FMD O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64.94%;不同区域FMD O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64.01%;不同养殖方式规模场FMD O的免疫抗体合格率(66.23%)与散养户(64.61%)相比,相差1.6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近年来元江县生猪FMD O整体免疫效果不是很理想,出现免疫不达标的年份、区域及养殖方式,应引起高度重视,检测结果可为元江县生猪FMD O的潜在风险点控制、疫苗选择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的土壤质量特征,通过建立20个设施蔬菜土壤监测点,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前后的土壤理化指标,再进行单因素描述和指数和法评价分析,科学掌握设施蔬菜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合理的设施蔬菜土壤培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单因素评价得出有机肥替代化肥后,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碱解氮处于较低水平,蔬菜品质得到有效改善,茄子和包菜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指数和法评价得出有机肥替代化肥后的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有利于土壤质量提升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4.
2022年2月云南省元江县某农户饲养的山羊出现疑似羊痘病情,袭击率为16.91%(46/272),病死率为45.65%(21/46)。为确定病因,防止病情扩散,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综合病羊临床症状以及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本起疫情为输入性羊痘疫情。通过采取病羊与健康羊群隔开饲养、紧急免疫、对症治疗、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干预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认为,养殖户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缺乏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调入携带病原羊只混群饲养等是引发病情的主要原因。本次病情警示,养殖场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做好未出售羊群返场的隔离检疫,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以预防疫病发生。  相似文献   
65.
田间农作物害虫种类繁多,不同的生长阶段形态和颜色各异,在自然环境下采集的图像背景复杂,角度和尺度变化多样,从而使传统的害虫检测方法准确率较低。提出一种改进可形变全卷积神经网络(deformable fully convolution network, DFCN)的农作物害虫检测方法,该方法由编码模块和解码模块组成。编码模块在VGG16中采用了可形变卷积,能适应不同形状、位置和尺寸等几何形变的害虫图像。为了更好地保留害虫图像的纹理特征和背景特征,在编码模块中应用了混合池化,加快了网络的训练速度,提高了害虫检测的准确率;解码模块对编码的下采样层进行反卷积操作,最后应用像素级分类器获得有效的检测图像。在扩展的害虫图像数据集上与DFCN方法的分割精确度和平均交并比分别为90.43、78.16,较语义分割方法SegNet分别提高了3.27、3.72,单幅图像的识别时间为0.36 s,比SegNet加快了0.16 s。结果表明DFCN方法在害虫图像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分割速度快,可为复杂背景下农作物害虫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徐聪  吴迪  王磊  李传哲  杨苏  孙丽  汪吉东  张永春  艾玉春 《土壤》2021,53(3):491-498
通过对两个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监测,探究了施用菌渣对黄河故道区低产田土壤理化性质、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用菌渣(CK),施用低量(6 t/hm~2;S1)、中量(12 t/hm~2;S2)和高量秸秆质菌渣(18 t/hm~2;S3),施用低量(6 t/hm~2;B1)、中量(12 t/hm~2;B2)和高量木质菌渣(18 t/hm~2;B3)。结果表明:相比CK,施用菌渣后第1年和第2年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了32.4%~51.8%和38.8%~101.2%(P0.0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每施用1t/hm~2的菌渣,可提升小麦产量0.21t/hm~2(P0.01);不同菌渣类型间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无显著差异(P0.05),秸秆质菌渣18 t/hm~2处理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施用菌渣2年后,0~10 cm土壤有机质显著提升24.7%~57.7%(P0.05),且0~10 cm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分别降低了11.6%~18.2%和20.8%~35.7%(P0.05;B1处理除外);根系形态指标与小麦产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菌渣施用对小麦苗期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分叉数的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0~10 cm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菌渣施用后土壤有机质水平提升、物理结构改善是产量增加的关键机制。本研究表明,针对土壤有机质水平低、物理结构较差的黄河故道区低产田,施用菌渣是改善该地区土壤物理特性,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快速提升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7.
为全面掌握云南省玉溪市小反刍兽疫(PPR)的病原分布和羊群免疫效果,根据2021年玉溪市PPR专项监测方案,在全市开展PPR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调查的方法,从全市9个县区采集免疫羊血清样品1 631份、眼鼻棉拭子样品6 438份,分别使用阻断ELISA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进行PPR免疫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21年玉溪市PPR群体免疫合格率为82.98%,个体免疫合格率为83.62%,未检测到病原学阳性样品;不同养殖区域、不同性别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养殖类型、不同企业疫苗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玉溪市羊PPR整体免疫效果较好,所用PPR疫苗免疫原性较好,免疫程序合理,但部分县区的免疫合格率较低,因此应继续加强PPR的强制免疫及补免工作;在未引入新疫源的前提下,疫情发生风险较低,但应加大羊只引种检疫和调运监管力度。本次监测评估了玉溪市的PPR总体防控状况,为尽快实现消灭PPR的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8.
69.
以3,4-亚甲二氧基苯酚(芝麻酚)为原料,经醚化、Vilsmeier反应、Horner反应、酰胺化等步骤制备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3,4-亚甲二氧基-6-烷氧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谱、质谱、1H NMR确证。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5a~5l 对粘虫3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5h和5j 在150 mg/L质量浓度下对粘虫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0%和66.7%。  相似文献   
70.
为探究在黄河故道区中低产田平衡作物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的综合改良方案,通过田间试验方法,设置耕作方式、聚丙烯酰胺(PAM)施用、生物炭施用3个因素各2个水平,共8个处理,对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团聚体组成、净生态经济效益(NEEB)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分别提高SOC含量、大团聚体含量和作物产量6.7%~23.3%、1.7%~10.3%和1.74%~5.14%(P<0.05)。每提升1%的大团聚体含量,可提升0.379 1 g/kg的SOC;每提升1 g/kg的SOC,可以提升0.186 9 t/hm2产量。耕作方式对SOC储量影响显著,相同物料施用下免耕处理的SOC储量、大团聚体含量和作物产量均高于旋耕处理,但仅施PAM处理对SOC含量、大团聚体含量及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线性回归模型表明,SOC含量分别与大团聚体含量和作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提升土壤团聚性和SOC含量是作物增产的关键因素。免耕条件下,PAM与生物炭配施处理下的SOC含量、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1.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