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唇鲮作为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特有保护鱼类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探索了解唇鲮生长繁殖习性,鱼苗生长过程,从保护区内采集唇鲮亲本进行人工繁殖鱼苗生长试验探索.试验结果:成功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孵化鱼苗至鱼苗生长出唇鲮特有嘴型.  相似文献   
52.
在土壤肥料水平和行距相同条件下,选择品种、株距和生长期等3个因素进行商品化小甘薯栽培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选择品种浙1257、株距25 cm、生长期105 d的组合最佳,商品性综合评价最好;在该试验中,株距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生长期影响因素最小;光合作用分析表明,光合作用强度与地下部分产量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3.
可可间作糯米香茶能有效改善可可园的生态条件,遮光度为800~8 430 lx时,适宜糯米香茶喜荫生长的特性。间作试验结果表明:可可间作糯米香茶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46,说明可可间作糯米香茶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与单作相比,对间作下糯米香茶品质不同部位氨基酸、矿物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糯米香茶的下位叶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3.8 g/hg,2种矿物质Mg、Cu元素含量高低依次为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分别为27.27、2.81 mg/g;3种矿物质Zn、Fe、Mn在不同部位的含量依次为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分别为475、16.72、12.5 mg/g。本研究为提高糯米香茶优质原材料的筛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数据,同时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黑龙江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野猪秋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猪种群的空间分布现状与迁移规律,于2009年秋、冬两季,应用样线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野猪的生境选择情况进行调查,结合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W1)与选择指数(Ei)分析评估野猪对15个生境因子的偏爱程度,用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了野猪选择样方与非选择样方的差异.结果...  相似文献   
55.
徐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54-3855
油菜产量的准确预测对油菜种植面积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将能排除数据干扰性的弱化算子引入GM(1,1)模型,建立了基于改进的GM(1,1)模型的我国油菜产量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演算,运用改进的GM(1,1)模型预测我国油菜产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四川地区养殖池塘生石灰清塘后主要理化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COD、营养盐等的监测,探讨主要理化因子的变化特点。通过高pH值对岩原鲤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岩原鲤鱼种对pH值的安全值为8.565。研究结果表明,把pH值作为生石灰清塘后确定鱼种下塘时间的主要指标是可行和适宜的。根据四川地区目前的清塘方式,鱼种的适宜下塘时间为清塘后第5 d。  相似文献   
57.
香荚兰籽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萃取挥发性成分种类数和萃取量Y值大小作为衡量萃取效果指标优化萃取条件,测定分析香荚兰籽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测定相关物质的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值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头,样品量1.0 g,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0 min,解析时间8 min时,萃取效果最佳,香荚兰籽中含有48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90.44%。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草醛、邻甲氧基苯酚、苯酚和呋喃甲醛,相对含量分别为80.22%、1.61%、1.23%和1.00%。  相似文献   
58.
河南省在当前小麦生产中缺乏对茎基腐病的抗病品种,近几年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使用苗期茎基部滴注法对河南省6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旨在为抗病品种选育、利用以及病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供试60个小麦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在15.29~75.52之间。无免疫及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豫农054和天民008,占3.33%;中感品种有郑麦366、望水白、国麦301和国麦206,占6.67%;高感品种(系)有植保273、郑麦99379、凭心1号等54个,占90.00%。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整体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59.
于2015~2016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侧深施肥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侧深施肥处理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栽培的影响,以期为肥料减施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60.
全蚀病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根本途径,抗病基因研究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基因TaWIR1b(Accession no.M94959.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新农19’的cDNA,获得了完整ORF,编码85个氨基酸残基,比对后发现与TaWIR1b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获得的TaWIR1b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定量引物,分析TaWIR1b在全蚀菌胁迫条件下不同互作模式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接种全蚀病菌后抗病小麦品种‘新农19’中TaWIR1b基因被诱导表达,接菌后3d达到峰值143.97,感病品种‘新麦19’中峰值出现在接菌后8d,表达量仅为对照的4.22倍,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对全蚀病的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