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70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分离到的大豆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对292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153份、其它大豆栽培品种139份)和236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栽培大豆资源抗病80份,占27.4%,中间类型93份,占31.8%,感病119份,占40.8%。153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49份,占农家品种的32.0%,表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野生大豆资源中抗病的有49份,占20.8%;中间类型55份,占23.3%;感病132份,占55.9%。鉴定的这些高抗资源可为我国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正> 牡蛎,俗称"蛎黄"、"蚝",其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鲜美无比,素有"海洋牛奶"之称。宁海县强蛟镇优秀渔业示范户尤孝浓,自2001年起承包滩涂发展牡蛎养殖业,实践中精心钻研、大胆革新,积极推广立式养蛎,使产量逐年提高。现将其养蛎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一、选好采苗海区牡蛎是一种营固着生活的海产贝类,各地养殖用的蛎苗都是海洋中的自然苗。采集蛎苗宜选择风浪小、流速  相似文献   
103.
<正>临稻18号,系山东省沂南县水稻研究所2001年组配亲本经杂交后选育而成的夏播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因在山东省中早熟组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抗倒伏能力好,增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获得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为培育大豆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以大豆抗病品种绥农10构建的受疫霉菌诱导后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的基础上,选取文库中一条与其它植物的DR1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且上调表达的EST序列。通过RT-PCR方法从绥农10中克隆该基因,并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上,以感病品种东农50的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大豆遗传转化。【结果】该基因全长805 bp,开放读码框为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在此命名为SDR1。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PCR鉴定阳性植株5株,Real-time PCR检测T1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基因植株SDR1表达量提高20倍以上的有3株,经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出现杂交信号的有3株。经离体叶片接种大豆疫霉菌,转基因大豆的抗性较非转基因大豆明显提高。【结论】成功克隆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SDR1,并通过对过量表达的大豆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鉴定初步确定了SDR1的抗病功能。  相似文献   
105.
休闲渔业既有文化属性也有经济属性,现从文化角度着手,对休闲渔业促进广西全民健身、丰富广西旅游资源及其发展广西旅游业、推动广西农村休闲文化的发展、扩大广西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现实意义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广西发展休闲渔业的最佳思路应是以创新带动发展即坚持三创新原则即创新渔业表现形式、创新渔业传播方式、创新渔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6.
以8个对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1号优势生理小种抗感性不同的野生大豆为材料,对接种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后野生大豆根、茎、叶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叶中PPO活性在整个病程均比相应对照增加,茎中PPO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高于对照,且根中PPO活性高于茎和叶的PPO活性增幅;感病野生大豆根和叶中PPO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7.
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总多酚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Gerdemann)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土传性病害,可在大豆生长的各个时期对其造成危害。总多酚(polyphenol)是植保素的重要组成成分,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研究将抗感不同的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菌,并测定其根、茎、叶中总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抗感野生大豆根、茎、叶中总多酚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均高于相应对照。总体而言,抗病野生大豆总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幅度(30%,55%,-40%,-100%)高于感病野生大豆(20%,35%,50%,90%)。  相似文献   
108.
为了适应各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调节机制,感受外界刺激,调整基因的表达,调节代谢途径。植物BTB/POZ蛋白在一系列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介绍了植物中的BTB/POZ蛋白的分子特征和抗病功能。此外,也就BTB/POZ蛋白在抗病应答途径、抗病反应中的作用机理等进行综述,为作物抗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提高对虾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是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作者简明扼要介绍对虾塘混养缢蛏的成功经验,仅供沿海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攀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相反.抗感野生大豆叶中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幅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