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0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施肥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双高产栽培大田N肥试验表明:前茬(小麦)施N不仅小麦增产显著,而且具有较大的后效作用;后茬(麦套)花生施N花生增产显著,而对前茬小麦籽粒无明显增产作用;在前茬小麦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当茬配施一定数量的N肥,有利于充分发挥花生的增产潜力;小麦花生各6750~7500kg/hm2高产田全年需施N263~356kg/hm2,前后两作适宜的分配比为1:0.4~0.55。  相似文献   
22.
小麦花生两熟制全年定量磷肥合理运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磷肥不同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产生一定影响。全年磷肥分次施用效果优于一次施用;分次施用以磷肥分别作小麦、花生基肥最佳,效果好于分别作小麦基肥和小麦追肥(或花生追肥);夏直播花生花针期追磷,增产效果不明显,其效应低于等量磷肥追施到前茬小麦上而产生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明确不同花生品种(系)的磷素利用效率差异及其与产量等的相互关系,为花生节磷栽培及磷高效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省份的34个花生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在山东莱西和招远两试验基地进行花生春播大田试验,收获期分别取样测定营养体和生殖体的磷含量,计算磷素累积及分配等相关指标,并分析各指标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花生品种(系)各器官磷含量及累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营养体磷含量和累积量平均值均低于生殖体,但两指标变异幅度营养体均高于生殖体.其中莱西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2.07~4.06和6.62~9.0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3.9~17.6和24.4~57.6 kg/ha,招远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1.72~3.38和6.33~8.5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5.6~16.0和33.7~50.7 kg/ha.不同花生品种(系)间的磷素利用效率及收获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莱西基地分别为78.2~119.4 kg/kg和0.626~0.908,招远基地分别为88.3~134.0 kg/kg和0.678~0.890,两指标变异幅度相对较小.不同花生品种(系)荚果产量莱西基地为3088.4~6593.5 kg/ha,招远基地为4735.2~6723.9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产量与磷素利用效率、磷收获指数、整株磷累积量及磷分配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磷素利用效率与磷收获指数和分配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整株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花生品种(系)磷素累积、分配、利用特性及产量等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当增加生物产量、控制磷含量、提高磷向荚果分配比例是协同提高花生产量和磷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天府20等10个品种(系)的生物产量较高、磷含量适中,且磷素在荚果中分配比例较高,为高产磷高效品种(系).  相似文献   
24.
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基施、基施加追施、速效氮缓释氮配施3种氮肥调控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植株氮累积分布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增施氮肥土壤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等氮量条件下,氮肥基施生育前期硝态氮含量高,成熟期低;而基施加追施和速效氮缓释氮配施两种处理,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低,成熟期维持较高的水平。与氮肥基施相比,成熟期速效氮缓释氮配施处理中,氮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而在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荚果产量、氮农学效率和氮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因此,速效氮控释氮配施处理可以维持花生生育后期耕层土壤的氮素供应,显著提高花生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25.
影响花生氮素利用的因素研究及高效施氮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花生氮素利用的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花生对氮素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土壤供氮率为51.9%~73.7%,其中晋安花生等较高,潍花8号较低;根瘤供氮率为10.5%~37.4%,其中3--XC135、潍花8号等较高,晋安花生较低;肥料供氮率10.8%~15.2%,其中蓬莱小粒皮红较高,3-XC128较低。(...  相似文献   
26.
综述了环境(土壤、光、温度和重金属)及栽培措施(耕作方式、施肥、调节剂和水分)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的影响,并提出“根一苗”关系、“根一冠”关系以及环境和农艺措施对根系的调节效应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介绍了花生单粒精播、缓控防倒防早衰和“两肥一减”高效施氮等成熟新技术的研究背景、基本原理、技术指标、实施效果和使用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花生机械收获“准”成熟新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上述技术可作为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提高我国花生生产水平的主推技术。  相似文献   
28.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花育22"和"花育20"品种为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设控释肥675 kg hm-2、控释肥506 kg hm-2和普通肥料3个处理,研究了控释肥料对不同品种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普通肥料,控释肥可以提高花生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有关保护酶的活性,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延缓花生的衰老速率,提高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积累,为花生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控释肥是花生较为理想的肥料。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不同花生品种(系)对钙肥响应的差异及机制,在酸化土壤上,以不施钙为对照,研究钙肥(CaO 450kg/hm2)对6个花生品种(系)钙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钙肥可促进花生针壳和籽仁对钙素的吸收,籽仁尤为明显,而对营养器官(根、茎和叶)的影响较小。山花8号对钙肥较敏感,各器官钙含量及积累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而花育32各器官增幅较小或没有增加,对钙肥反应较为迟钝;钙肥可促进籽仁发育,6个品种(系)籽仁干重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但对营养器官和针壳干重影响较小,因此提高了收获指数。施钙可提高荚果产量,其中山花8号荚果产量增幅最大,为49.09%,花育32增幅最小,仅为4.11%;荚果产量与针壳和籽仁钙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营养器官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不同花生品种(系)对钙肥的响应差异较大,生产上应根据不同花生品种(系)对钙肥的敏感程度适量施用钙肥。  相似文献   
30.
宽幅麦套花生与小麦有较长共生期,其生长发育有前期晚发、后期缓降和中期猛增的特点。生育中期猛增是干物质累积的关键,此阶段(始花后80天)中所累积的干物质量,占全生育期累积总量的87.6%,是转换成经济产量的基础。在收获前40天内荚果增长量,占荚果产量的68.6%。采取用养结合集约耕作施肥一体化;良种配套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改变种植方式发挥边际优势;规范种植;早套覆膜严把播种质量关;根据生长特点加强促保管理等配套技术,实现小麦花生双300—40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