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为实现油茶(Camellia oleifera)低产林改造过程中疏伐植株的高值化利用,将普通油茶大树移栽上盆,在苗圃内开展普通油茶大树嫁接不同品种茶花(C.japonica)的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品种嫁接中,10个品种茶花成活情况均较好,枝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中'乔依'和'乌马克'的枝成活率为100%;嫁...  相似文献   
82.
【目的】综合分析华南地区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团聚体水稳定性以及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的影响,以期为蚯蚓改善土壤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室内盆栽培养试验,在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赤红壤和红壤中分别接种生态类型不同的4种蚯蚓: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南美岸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壮伟远盲蚓Amynthas robustus和参状远盲蚓A. aspergillum,研究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南美岸蚓、壮伟远盲蚓和参状远盲蚓的添加均显著增加了2种土壤中的大团聚体(d2 000μm)比例(P0.05),其中,赤红壤中其分别提升了35.20%、44.81%和37.88%,红壤中其分别提升了14.92%、25.31%和20.18%;与空白对照相比,壮伟远盲蚓的添加均显著降低了赤红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和水稳性小团聚体(250μm≤d≤2 000μm)的比例,却显著提升了赤红壤水稳性微团聚体(d250μm)的比例(37.84%,P0.05);4种蚯蚓的添加均显著提升了2种土壤的团聚体破坏率(P0.05),其中添加参状远盲蚓的2种土壤的团聚体破坏率均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不同的土壤中,不同蚯蚓作用后土壤的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南不同生态类型的蚯蚓对赤红壤和红壤的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内栖型蚯蚓(南美岸蚓和壮伟远盲蚓)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结构的改善效果最好;深栖型蚯蚓(参状远盲蚓)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83.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的固碳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的固碳功能及其变化趋势,为合理评价其生态效益提供依据。[方法]以桂西北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广西南丹县4个年龄阶段秃杉林(9、17、25、37年生)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年净固碳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1)秃杉不同器官碳含量为425.3~507.2 g·kg~(-1);灌木层碳含量为446.9~461.3 g·kg~(-1);草本层碳含量为387.0~412.5 g·kg~(-1);凋落物层碳含量为410.5~438.2 g·kg~(-1);土壤层(0~80 cm)碳含量为5.72~45.79 g·kg~(-1),且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同时随林龄增加而增大。(2)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80.39、223.24、254.65、314.59 t·hm~(-2),其中,乔木层依次占20.15%、33.72%、38.31%、46.70%,灌草层依次占0.37%、 0.66%、 0.88%、 0.84%,凋落物层依次占0.51%、 0.93%、 1.17%、 1.41%,土壤层依次占78.98%、64.69%、59.69%、51.06%。(3)9、17、25、37年生秃杉林年净固碳量分别为5.42、7.15、7.32、7.03 t·hm~(-2)·a~(-1),其中,乔木层依次占85.24%、73.85%、70.41%、68.58%,年凋落物依次占14.76%、26.15%、31.42%、29.59%。[结论]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生长过程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研究结果为桂西北地区碳汇林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戴军 《中国蔬菜》2020,1(3):11-15
正江苏省是我国蔬菜种植与消费大省,蔬菜总产量常年排在全国第3~4位,绿色蔬菜占比为25%,正在全力打造30个年产值达30亿元的蔬菜种植强县,力争培育100个产值超千万元的蔬菜种植大型企业;蔬菜销售仍以传统线下模式为主,占比为90%,线上销售模式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蔬菜是我国除粮食作物外种植面积最广的农作物(王娟娟,2017)。江苏省作为蔬菜种植与消费大省,全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既是做  相似文献   
85.
转光膜是一种可以吸收太阳光中部分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可为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蓝紫光和红橙光的功能性农膜。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研究转光膜对草莓生长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膜相比,转光膜可使棚内日平均温度提高0.39 ℃,生育期积温增加75.0 ℃ ;盛果期,转光膜处理的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膜处理,分别增加了14.3% 和14.0%;转光膜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草莓的早熟和增产,与普通膜相比,转光膜处理的草莓可提前10 d 成熟,每667 m2 增产219.9 kg;转光膜对改善果实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草莓第1 茬和第2 茬果实的VC 含量比普通膜处理分别增加了16.1%、24.4%,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6.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规划重新编制或修编的前提和依据。新时期随着我国全域化空间规划治理体系改革的持续推进,作为引领市县发展的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将掀起新一轮修编热潮。以贞丰县为例,立足新时期我国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和区域城乡发展环境的变化,采用"总规实施评估+运行环境分析+发展战略研判"的技术路线,对贞丰县总规实施成效与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估,研判贞丰县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的战略方向与规划重点,以期为类似地区提供案例借鉴与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87.
土地流转过程中,综合实力优越的瓜菜种植承租商可使得流转土地的产出与投入价值比得到较大提升。采用一种改进的CS-PP算法,将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异的非线性寻优能力与投影寻踪方法良好的高维数据处理能力结合,通过局部随机搜索技术处理土地流转过程中对瓜菜种植承租商的寻优。结果表明,改进CS-PP算法的Q值大,目标解的寻优能力较强,优于RAGA-PP算法与PSO-PP算法,可应用于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瓜菜种植承租商寻优尝试。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采用土地流转方式将土地交给合适的瓜菜种植承租商运营,可实现第一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有利于公有制与市场的深度铆合,更深层次地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8.
重金属和pH值对类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是一种具有极强耐干旱、贫瘠、高温等逆境的多年生禾草植物,是南方水蚀荒漠化地区、采矿采石厂及各类边坡植被自然恢复中的先锋植物。为探索在各类矿区及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采用类芦进行生态修复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对类芦种子在Hg2+,Cr6+,Cd2+,Pb2+,Zn2+,Cu2+等6种重金属离子胁迫及不同pH值条件下的萌发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类芦种子在pH值为5.0~9.0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萌发能力;6种重金属离子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对类芦种子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且出现显著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顺序为:Cd2+Cu2+Hg2+,Zn2+,Cr6+Pb2+;6种重金属对类芦种子活力指数出现显著影响的浓度均较显著影响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指标的浓度低,说明类芦幼苗生长比种子萌发对6种重金属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9.
以地处典型赤红壤区域的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为研究范围,对4种不同耕作模式下12种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模式首先影响全量氮、磷、钾、碱解氮、电导率等,其次综合影响粘粒、有机质以及其他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田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全钾、有效磷和孔隙度,水旱轮作模式对pH值的影响最大,旱地模式主要造成了容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改变,菜地模式主要影响了电导率以及粘粒、全磷和碱解氮,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肥力属性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0.
对采自广西国营高峰林场9.5年生的马占相思木材解剖构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率高,全树平均55.6%;生材绝对含水率为96.9%;树皮率为12.99%;生长轮宽度平均为22.82mm。木纤维长度、直径、双壁厚、长径比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平均值分别为891.2μm、20.34μm、6.05μm和46.0。微纤丝角随着树龄的增大变化不大,平均值为9.8°。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薄壁组织比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0.2%、14.3%、9.9%、5.6%,各组织比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