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9篇
  3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稻微小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几年来国内外对水稻微小RNA(microRNA)的研究进展,在水稻中至今已经发现了400多种miRNA,大部分miRNA是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的,只有少数几种miRNA得到了实验验证。经研究表明,水稻miRNA和其他植物miRNA一样,对调控水稻开花、分蘖、抗逆以及结实率等植物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概括了几年来国内外对水稻微小RNA(microRNA)的研究进展,在水稻中至今已经发现了400多种miRNA,大部分miRNA是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的,只有少数几种miRNA得到了实验验证。经研究表明,水稻miRNA和其他植物miRNA一样,对调控水稻开花、分蘖、抗逆以及结实率等植物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辣椒疫霉菌ITS及β-tubulin的扩增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湖南省不同地区辣椒疫霉的系统发育关系与遗传多样性,从湖南芷江、宁乡等地采集辣椒疫病病株,经过分离和离体叶片接种,得到2株对辣椒叶片有强致病性的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株。利用PCR技术对所分离的2个菌株进行ITS以及β-tubulin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相关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接种法能够对辣椒疫霉菌有一个初步的鉴定,PCR扩增的ITS序列长度为770 bp左右,β-tubulin序列长度为780 bp左右,ITS序列以及β-tubulin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湖南省内辣椒疫霉的亲缘性比较近,与国外的亲缘性比较远,说明了不同地区疫霉菌株的亲缘性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磷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现有的研究表明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介导了植物体内磷的吸收及转运。在低磷胁迫下,植物主要利用高亲和力磷吸收系统通过表皮细胞质膜从根围吸收磷元素。目前绝大部分克隆出来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都属于高亲和力的Pht1家族。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Pht1家族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和生物学特征,并对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采自湖南地区的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样品经单斑分离后,根据已经报道的PMMoV序列基因保守区设计6对简并引物,采用片段重叠法和RACE方法扩增、克隆获得一个全长为6 356bp的湖南分离物(PMMoV-HN1,登录号:KP345899)全基因组序列,编码4个蛋白,分别为126kD蛋白(70~3 423nt)、183kD蛋白(70~4 908nt)、28kD蛋白(4 909~5 682nt)和17.5kD蛋白(5 685~6 158nt),5′-非编码区(5′-UTR)和3′-非编码区(3′-UTR)分别含有69和198个碱基,其中5′-UTR存在一个序列为m7G5′pppG的甲基化核苷酸帽子结构。一致性分析发现PMMoV-HN1与PMMoV其他分离物的核酸一致性为94%~99%,编码的氨基酸一致性为94%~99%。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MMoV-HN1分离物与中国首次报道的PMMoV-CN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是国内报道的第二例PMMoV全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96.
为筛选兼具速效性与持效性的柑橘木虱防治药剂,选择6%阿维·噻虫嗪微乳剂、30%噻虫胺悬浮剂、34%啶虫脒·毒死蜱乳油、26.9%石英水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21%噻虫嗪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虫剂中,防治柑橘木虱速效性最好的是21%噻虫嗪悬浮剂,在药后24 h对该虫防效达92.14%;6%阿维·噻虫嗪微乳剂、30%噻虫胺悬浮剂和26.9%石英水在施用后1~5d的防效呈上升趋势,这3种药剂到药后第5天的防治效果在88.81%~94.08%之间;6%阿维·噻虫嗪微乳剂对柑橘木虱的持效性较好,在药后第5天的防效达到94.08%。  相似文献   
97.
种子保活剂对于解决种子积压(延长种子寿命)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明确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研制的保活剂的作用,对水稻、辣椒、茄子、南瓜、丝瓜、苦瓜、西瓜、四季豆、黄豆、玉米等作物种子进行了不同剂量保活剂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保活剂对试验种子的带菌量和发芽率较清水对照差异显著;2)不同剂量保活剂处理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明显,而对种子带菌量影响显著;3)该保活剂处理种子推荐剂量为每千克种子80mL。  相似文献   
98.
──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名录──罗宽罗宽,男,1937年10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县人。1956年毕业于长沙农校植保专业,分配至湖南农学院工作。1978年10月考入华南农学院植病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10月毕业后回湖南农学院任教至今。1983年评为讲...  相似文献   
99.
田间系统调查表明,李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pruni)叶病、枝病和果病分别于3月下旬、4月中旬、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显症,5~7月为流行期.枝干上病斑为主要初侵染源,经风雨、昆虫和果园农事操作传病,10℃以上开始发病,20~25℃即进入流行期,高湿度和降雨加重病情,干燥不利于病情发展,修剪频繁、田间荫蔽、排水不良、虫害严重的果园发病重,幼嫩的果实较膨大期的果实抗病,菌源对前期发病影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