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1篇
  29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食品专业校外实践示范基地的建设出发,探讨了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校企共赢"校外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的建设。以湖北金龙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了如何选择校外实践基地,并提出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对位于广西来宾市的维都林场桉树人工林进行土壤取样,并对土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维都林场桉树林地土壤酸性较强;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厚度加深而下降,总体呈现"少磷,缺钾,铜硼匮乏"特征;除土壤pH值与土层厚度外,其余土壤养分指标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建议结合植株营养诊断,采取测土配方施肥,侧重施用复合肥,及时补充铜、硼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03.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并提出防制方法,以为防制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从加强营养、减少应激因素、增强免疫和保健、控制病原4个方面介绍了猪场疫病防控的要点,并提出相应的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猪场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1%,5%,10%(w/w)和不同氮肥水平(0,400,800 kg/hm2)及其交互效应对高粱(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C值低的土壤植株生长状况整体要优于EC值高的土壤;1%生物炭对作物生长略优于0处理,而5%和10%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施氮肥与施400 kg/hm2氮肥间无显著差异,800 kg/hm2氮肥水平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效应;生物炭用量、施氮量及其交互效应对2种土壤植株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叶绿素的表现与其生长状况表现基本一致;还原糖含量受生物炭和氮肥影响表现不一;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生物炭用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低量生物炭(1%)有利于高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高量生物炭(5%和10%)和高氮水平(800 kg/hm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粱幼苗的生长;植株硝酸盐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相应减少,随氮肥水平提高而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6.
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组培厂为例,在年产500万株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生产情况下,对组培苗生产、轻基质制作、炼苗及成苗等三个业务分部进行生产成本核算,并分析其成本的控制。结果表明:组培苗生产分部占总成本的42.721%,轻基质制作分部占总成本的27.941%;炼苗及成苗分部占总成本的15.902%;其他占总成本的13.436%。桉树轻基质组培苗主要在操作员工和管理人员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07.
日光温室的施肥管理和生态条件会影响土壤P素循环和利用,明确山西石灰性土壤P素变化对提高温室P肥利用效率和降低对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山西中南部栽培年限为0~15年的温室土壤分析表明:随栽培年限增加,土壤全P、无机P、Olsen-P及无机P组分的Ca2-P,Ca8-P,Ca10-P,Al-P,Fe-P含量均明显增加,但Olsen-P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全P和无机P含量的增加;Ca10-P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其他无机P组分Ca2-P,Ca8-P,Al-P,Fe-P含量的增加,其中,Ca8-P含量增加最为明显。栽培年限对无机P占全P的比例没有影响;粮田Ca2-P,Ca8-P,Ca10-P,Fe-P和Al-P占无机P的比例分别为3.4%,23.9%,67.2%,3.3%和2.0%,栽培2年后,Ca2-P占无机P的比例提高到8%~9%,然后趋于稳定;栽培年限4~5年后,Ca8-P占无机P的比例高达50%。  相似文献   
108.
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将组合的促生菌接种到桉树苗木,通过苗期及造林试验,筛选出一批促生效果较优的组合菌株。结果分析表明:桉树接种组合促生菌,其促生效果达显著性水平。林龄7月龄及21月龄时,各接种处理组相对于对照处理组树高增长分别达16.35%~40.55%和4.47%~11.07%;地径增长分别达13.05%~24.99%和5.03%~18.50%。组合促生菌株相对于单一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接种促生效果,且采自桉树林地的菌株接种促生效果要优于采自非桉树(罗汉松)林地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9.
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对石灰性褐土氮肥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炭化为生物炭后施入土壤对氮肥转化(植株吸收、土壤残留及损失)的影响,采用大田微区试验,运用15N标记示踪技术,分析了石灰性褐土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后氮肥的去向,并阐明其影响机制。试验共设3个处理,单施化肥(NPK)、施化肥并施生物炭(NPK+B)以及施化肥并施秸秆(NPK+S)。结果表明:石灰性褐土上高粱植株当季的氮肥吸收率、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是18.41%~24.94%、22.67%~35.47%和46.12%~52.40%;与NPK处理相比,NPK+B和NPK+S处理高粱植株的氮肥利用率分别降低2.20个百分点和6.53个百分点(P0.05),土壤残留率分别增加5.58个百分点(P0.05)和12.80个百分点(P0.05),氮肥损失率分别降低3.40个百分点和6.28个百分点(P0.05);施用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代谢活性,增强了氮肥转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对肥料氮的固定,从而减少氮肥损失。因此,与施用生物炭比较,秸秆直接还田是提高石灰性褐土氮肥有效性及秸秆资源合理利用的更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0.
作物秸秆分解受其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特点影响,同时也受土壤的微生物影响。以尼龙网袋法比较研究了玉米和高粱秸秆腐解对土壤微生物、调节C/N的响应,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腐解期各处理秸秆的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粱秸秆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的官能团变化基本相似,在腐解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有机酸等可溶性有机物分解,甲基、亚甲基及酰胺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羧基含量增多,脂肪性减弱;并且在培养的前30 d中,高粱秸秆腐解速率要快于玉米秸秆,与山西土壤微生物浸提液比较,贵州土壤微生物浸提液更有利于秸秆的分解,添加氮调节C/N对玉米和高粱秸秆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