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可见光技术倒伏水稻的识别,主要光谱分析因受穗颈瘟或者稻飞虱倒伏的水稻,对主分量进行光谱分析。使用支持向量分类机,输入数据创建分类模型。得出结果,因受穗颈瘟倒伏的水稻识别精度为90.9%,因受稻飞虱倒伏的水稻识别精度为100%。可见,可见光谱是有效识别倒伏水稻方法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寰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各种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产量波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力依次为7~9月份累计蒸发量、8~9月份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和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②7~9月份累计蒸发量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799 7,达极显著水平;③7~9月份的累计蒸发量x5对产量y有最大的直接正效应(x5→x5→y=1.358 6).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湖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现状与背景、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及水稻品种抗逆性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45份收集品种(系)中,初步筛选出了20个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研究和分析了它们在鄂西北地区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外观米质和综合抗性。结果表明,甬优6763、甬优4949、甬优7053、甬优1526、甬优6760和南繁1605产量潜力大,综合表现好,可在鄂西北地区推广种植;扬育粳2号、宁5718、南繁1610、徐32646、盐粳16号、扬粳1612、皖垦粳3722产量表现相对较好,且无明显缺陷,需进一步考察这几个品种在鄂西北地区常年种植表现;华粳295和武运5020丰产性较好,但生育期较长,应适当提前播种;泗稻14-211和徐农33202产量较高,外观品质好,但纹枯病发生较重,抗倒伏能力一般,不宜在纹枯病发生较重地区种植;圣稻20、华粳8号和甬优2640具有一定的产量潜力,生育期适宜,但后期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出现少部分的倒伏现象,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密度对水稻两优3313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播期与栽培密度对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两优3313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3313在鄂西北地区适宜播期是4月中旬,在肥力水平中上等情况下栽插28.125万穴/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16.
粤优997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栽培时要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并抓好肥料运筹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表现特征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杂交水稻材料武金4A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斑马叶片性状表现的系统观察、斑马叶材料与正常绿叶材料的正反杂交、不完全双列杂交后代性状分离分析、斑马叶片标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和测交鉴定、斑马叶片作为鉴别不育系和杂交种纯度形态标记的应用性评价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水稻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表现特征、遗传特性、带有该标记性状的三系不育系及其所配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等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良优良水稻(Oryza.sativa L.)恢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以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C12为供体,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杂交稻父本R997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将Pi9基因导入到R997中,经大田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恢复系单株123个。经过苗瘟和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最后选择携带Pi9抗病基因且大田抗性表现较好的13个改良新材料用于进一步的杂交组合测配,以期选育出综合抗性强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及武汉、荆州、襄阳气象站的气象要素测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均对杂交中籼稻产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产年份要求杂交中籼稻在生殖期间日平均日照时间不少于6.4 h,日平均蒸发量不低于5.5 mm,日平均地温在30.0~32.5℃,日平均气温在27.0~28.3℃,日平均昼夜温差大于7.5℃,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累计降雨量应在100~220 mm范围内。高产年份必须是各种气象要素都处在适宜范围的最佳组合,若一项或多项气象要素指标没有达到上述适宜范围就会导致低产或中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