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5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甘蓝型杂交油菜杂双1号的选育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双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茵核病、抗病毒病.在两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46.6 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1.4%.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杂双1号产量2 131.5 kg/hm2,比对照华杂4号增产0.71%.芥酸含量0.15%.硫甙含量18.55μmol/g(饼),含油量40.46%.规模化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是杂双1号获得优质和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72.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品种(系)的选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随机碰撞测试方法,对229份自交纯合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抗裂角指数测定,以期筛选出抗裂角种质。结果表明,抗裂角性状在现有品种(系)中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系数达114.4%。发现了2份抗裂角的品种(系),占0.9%;较抗的资源占3.93%;处于中间状态的品种(系)占8.73%;易裂角资源占27.07%,极易裂角的品种(系)占59.39%。选择6个品种(系)进行了连续3年的测试,表明抗裂角性状由品种(系)的遗传特性决定,但受环境条件影响;随机碰撞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简单相关分析显示,抗裂角指数与角果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角皮厚度、角果长度、角果宽度、角喙长度、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都很小。  相似文献   
73.
以甘蓝型油菜恢复系CP015和不育系77A构建的F2群体为供试材料,运用RAPD,SSR和AFLP 3种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油菜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图谱定位。在260条RAPD引物、185对SSR引物、58对AFLP引物中,在两亲本间筛选多态性高的RAPD引物121条,SSR引物128对,AFLP引物组合26对,进一步通过BSA法筛选,获得了与甘蓝型油菜恢复基因Rf连锁的1个RAPD标记S1009-750和1个AFLP标记E5M11-150,标记与基因Rf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9cM和8.6cM。  相似文献   
74.
河南省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河南省油菜生产地位、育种研究概况及其研究成果、材料创新与基础研究等工作进展,并对油菜科研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产量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 对种子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全株总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可以探讨油菜杂种优势产生原因,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达到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在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1141B和双高恢复系垦C1构建的F2作图群体中,运用SRAP、AFLP和SSR三种标记技术构建了一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244个标记,分布于20个主要连锁群、1个三联体上,图谱总长度为2 769.5 cM。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0统计软件及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油菜单株产量及其3大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s 16个分布在9个连锁群上,其中第6和13连锁群最多,均有3个。单个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0.38%~73.34%。对于同一性状,等位基因的增效作用既来自母本,亦源自父本;采用双向方差分析法对位点间互作及其上位性进行分析,检测到26对影响产量构成性状的上位性互作效应QTL,说明油菜基因组中存在大量控制产量的互作位点,油菜产量性状的上位性存在着多效性,上位性互作包括QTL与非QTL位点,其中以非QTL位点较多。一般互作位点的独立效应值较小,而互作的效应值显著增大,且一般超过两位点独立效应值之和。反映了控制产量性状基因的复杂性。上位性是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6.
国审油菜品种豫油 5号 (原名杂一 )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油菜室选育的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于 1 99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998年被评为国家“九五”农作物后补助品种。 1 999~ 2 0 0 1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 ,2 0 0 1~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区油菜生产试验 ,2 0 0 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号为2 0 0 3 0 0 5 )。该品种苗期发苗快 ,长势强 ,茎秆粗壮 ,具有较强的抗 (耐 )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 ,抗倒伏 ,群体一致性好 ,产量高 ,品质优 (芥酸 0 .4%,硫苷 2 3μmol/ g ,达到国家双低优质油菜标准 )。但是…  相似文献   
77.
丰油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油菜“三系”杂交种,突出特点是优质、高产、抗寒、抗病。其不育系不育率稳定在98%以上,恢复系恢复力强,配合力高。丰油9号在全国黄淮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655.0kg/hm2,比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4.82%。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平均单产2788.5kg/hm2,比第1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20.8%,比第2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8.4%。该杂交种高抗病毒病、抗(耐)菌核病,抗寒性强。芥酸含量0.51%,硫甙含量20.14μmol/g,含油量42.55%。  相似文献   
78.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 2A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 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 ,配合力高 ,抗病抗倒 ,品质优良。CMS2 2A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 ,雄蕊败育短缩至雌蕊基部 ,♂ /♀ <0 .5 ,花药退化变小、无花粉。雌蕊发育正常 ,花瓣虽变小皱缩 ,但花瓣开张正常 ,可以正常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不育率稳定保持在 99%以上。  相似文献   
79.
河南省优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九五”以来,河南省油菜科研工作者,根据国际油菜科技发展的两大趋势(优质化与杂种化),将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开展优质油菜“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使优质和高产得到较好的统一。育成双低、高产油菜杂交种豫油4号、豫油5号、杂9522、杂97060、杂98033、丰油9号、杂双1号、杂双2号、华油2000等,对河南乃至全国杂交油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强油菜小孢子培养、种间杂交、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基础应用研究,创造出一批优异种质和“三系”材料,为今后选育出更加优良的杂交品种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一批优质杂交新组合正在参加国家和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80.
利用1个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1为父本,与2个不同来源的保持系配置杂交种F1,并构建了F2和F2:3家系,对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在分离世代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对2个群体杂交种F1两年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具有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在单株产量的3个构成因素中,单株角果总数杂种优势最强,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每角粒数、千粒重的优势较小,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对F2和F2:3家系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如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比杂种F1杂种优势显著降低,出现严重的分离现象。另一方面,各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同样存在丰富的变异,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显著。在分离群体中还出现了超优亲现象,这为育种选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