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祁连山金强河流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强河发源于祁连山东段冷龙岭东麓,位于黄河一级支流庄浪河上游,区内海拔2 950~4 300m。按照吴征镒的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划分对该流域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并与整个祁连山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强河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52科、171属、401种,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优势;金强河流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及各种区系成分相渗透的特点,并形成了一些青藏高原特有成分;流域拥有整个祁连山地区全部属分布区类型,体现了地理成分在属级水平上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植物区系成分以年轻成分为主,中国特有属较少。  相似文献   
42.
43.
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溶剂萃取是固体物质中污染物监测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根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选择合适的溶剂,高效、快速地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的待测物。本文论述了该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展望了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4.
电子束辐照对鲜切西洋芹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电子束对鲜切西洋芹的保鲜效果,通过不同剂量(400、1 000 Gy和2 000 Gy)电子束处理对鲜切西洋芹微生物的控制作用.测定辐照对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溶性蛋白等营养品质指标及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1 000 Gy和2 000 Gy均能较好地控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两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呼吸作用,明显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延缓总糖含量的增加,对Vc及可溶性固形物无破坏作用;4℃条件下贮藏12 d,1 000 Gy处理的鲜切西洋芹感官指标良好.综合电子束辐照对鲜切西洋芹的品质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影响,确定1 000 Gy为最佳处理剂量.  相似文献   
45.
为了揭示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地下芽越冬机理,采用石蜡切片法,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跟踪观测了该植物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地下芽的组织化学特征与分化过程.结果显示:在越冬期,地下芽内淀粉粒主要贮存在芽体皮层、髓部、芽尖外围幼叶、芽尖基层组织和叶原基底部,蛋白质主要贮存在芽尖生长锥、叶...  相似文献   
46.
方强恩  张勃  师尚礼 《草业学报》2015,24(12):146-154
叶元由节、节间、叶器官以及叶腋下的侧生分生组织组成,是植物茎枝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本研究首次采用扫描电镜技术,通过跟踪观察WL168紫花苜蓿根颈芽从萌发至孕蕾期顶端分生组织的微形态发育过程,初步探讨了苜蓿叶元的发生发育规律。结果显示,在苜蓿叶元发生过程中,复叶原基以向顶式的模式形成。腋芽原基和复叶原基均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但两者并非同步生长,苜蓿叶元的发育过程由此表现出两种模式:模式Ⅰ和模式Ⅱ。模式Ⅰ,复叶原基发育能力强,腋芽原基在侧小叶原基形成后才出现,发育速度缓慢;模式Ⅱ,腋芽原基在托叶原基形成后便开始发生,相对模式Ⅰ发生时间提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复叶原基和生长锥。苜蓿根颈芽在返青出土前,其叶元以模式Ⅰ发生,出土后,转变为模式Ⅱ。当地上叶元数增加到16~17时,腋芽原基发育为花序,小花原基开始出现。分析表明,根颈芽叶元的发生由模式I转向模式Ⅱ是苜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标志,苜蓿根颈芽在返青出土前已完成了其营养器官的发生,出土后即转入成花过渡期。  相似文献   
47.
温度、pH值对梨汁非酶褐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褐变度和5-羟甲基糠醛(5-HMF)为主要褐变评价指标,就不同贮藏温度和pH对梨汁非酶褐变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贮藏梨汁褐变影响显著,温度越高梨汁褐变度越高、5-HMF生成量也越多,褐变度和5-HMF生成量之间呈正相关性,温度升高褐变加快,反应活化能为Ea=27.424kJ/mol;pH对贮藏梨汁褐变影响较大,随着pH降低,梨汁褐变度越大、5-HMF生成量也越多;在pH值较低(pH3.0、pH3.5)时,褐变度和5-HMF含量呈正相关,而pH值较高时(pH5.0、pH5.5),褐变度和5-HMF含量的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48.
果酒中二氧化硫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酒酿造中的二氧化硫控制是重要的食品安全研究课题.该文综述了二氧化硫在果酒中的主要作用、存在形式、对酿酒酵母、酒类酒球菌等活力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硫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控制果酒中的二氧化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9.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旨在探讨种群发展动态、分布及其与生境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是退化草地的典型毒杂草之一,开展狼毒种群生态与繁殖生物学研究能为该毒草型退化草地控制与修复、草地资源管理以及草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综述了狼毒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扩散与定植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狼毒的繁育系统特征、传粉综合征以及繁殖分配策略,讨论了狼毒的化感作用和种群生态功能,最后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主要结论为:狼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种子近母株散布方式及其较低的萌发率影响种群扩散;狼毒具有自交不亲和系统,属于典型的异交植物,花部特征表现为鳞翅目Lepidoptera的蛾类和蝶类传粉综合征;狼毒随不同海拔和坡向等生境变化常表现出不同的繁殖分配策略;狼毒能通过根系分泌或残体腐解释放化感物质,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等对草地群落其他物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以此对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狼毒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未来应重点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狼毒在草地群落入侵定居和繁殖扩散的生境选择以及其种群扩散与草地退化之间的生态学关系。图1参106  相似文献   
50.
为优化农村水生态的建设,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水源,要求加快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河道疏通。而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完成了这项工作,但也带来了其他问题,引起不同的水资源灾害,需提出对策,以实现水生态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