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92篇
  105篇
综合类   684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443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调查重要增殖放流鱼类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在左江和右江的生长特征,分析近年赤眼鳟在广西水域的生长参数水平,为赤眼鳟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增殖工作提供参考。利用随机采集的鱼类获得其生长特征参数,分析鱼类体长生长、体质量生长、生长速度及其加速度参数等研究赤眼鳟在左江和右江的生长异同,以及与其他研究成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左江和右江赤眼鳟生长特征参数总体水平较低。左江赤眼鳟的渐近体长、渐近体质量、生长速度参数、体长生长速度、体质量生长速度分别比右江赤眼鳟高14.81%、72.99%、16.67%、38.25%、52.35%。左江和右江赤眼鳟渐近体长、渐近体质量、体长生长速度、体质量生长速度分别比广西历史调查结果低56.95%、91.49%、94.72%、73.54%。为充分利用赤眼鳟的生产性能,维护水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左江和右江赤眼鳟合理起捕标准应为3龄以上体质量为250 g以上个体。  相似文献   
992.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Sb(Ⅲ)和Sb(Ⅴ)对水稻根伸长抑制的生态毒性。本文以Sb为典型有毒污染物,基于水稻根伸长实验研究了Sb(Ⅲ)和Sb(Ⅴ)两种形态的Sb对44种水稻的生态毒性,并选取两种对Sb敏感的和耐性的水稻品种,研究两种形态Sb的毒性机理。研究发现Sb(Ⅲ)对水稻根伸长的毒性显著大于Sb(Ⅴ),44种水稻的EC_(50,Sb())值范围是0.82~100.24 mg·L~(-1),EC_(50,Sb(Ⅴ))值的范围是13.34~766.78 mg·L~(-1)。受试的44个品种中,扬粳687对Sb(Ⅲ)较为敏感,其EC50值为0.82 mg·L~(-1),而徐旱1号对Sb(Ⅲ)较耐性,其EC50值为100.27 mg·L~(-1),两者相差122倍;深两优5183是Sb(Ⅴ)的敏感品种,其EC50值为13.34 mg·L~(-1),紫香米则是耐性品种,其EC50值为776.78 mg·L~(-1),两者相差58倍。分析了水稻根部的SOD酶和MDA含量,发现Sb胁迫下水稻根部的SOD酶活力增加,MDA含量增加,表明水稻根部受到了Sb的毒害,可能致毒机制是氧化胁迫。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对水稻根伸长均有抑制作用,且Sb(Ⅲ)的抑制作用大于Sb(Ⅴ)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家蚕造血器官受损后的血球机能与抗菌活性 ,对家蚕幼虫的造血器官进行碳离子射线局部照射 ,调查了照射后血球的生死比率及血液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 :对照蚕整个 5龄期血液中的死血球数基本不变 ;而照射蚕血液中的死血球数及机能低下的血球数随着发育明显增加 ,熟蚕时与对照蚕达到极显著差异 ;照射蚕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活性及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明显比对照蚕低。由此认为 ,血球的数量减少及其机能低下是引起家蚕免疫机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淡水养殖的河蟹、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中常有麦穗鱼、鲫鱼和泥鳅等野杂鱼存在,这些野杂鱼与虾蟹争夺饲料.降低丁饲料利用率.影响虾蟹生长。以前清除虾蟹池中的野杂鱼常用五氯酚钠,但五氯酚钠的毒性强、环境污染重,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995.
福建松溪县产茶历史悠久,属北苑贡茶延伸产区。白茶民间药膳等用途追溯史更早,同建茶起源。贸易用的白茶从邻县建阳吉坑一带传入,先传工艺,用当地菜茶品种制成的白茶称"小白",俗称"白仔"。后引入水仙与政和大白茶品种制成白茶,亦称"白仔",但通常将水仙制的称"水仙白",政和大白茶制的称"大白"。"白仔"各花色产品史上曾极其兴盛。1949年后,松溪白茶又经历跌宕起伏,形成"小白""九龙白"差异化特色产品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96.
以安顺学院农学院农学专业为例,论述农学专业为适应高校应用型转变发展,结合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搭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及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以完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阐述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满足安顺市农业产业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7.
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对水生植物源有机氮替代率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作堆肥是太湖流域水体水生植物残体的主要利用途径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生植物堆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促进水生植物残体的高效利用。在环太湖地区进行4a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在等氮条件下水生植物有机氮不同替代率(0、20%、40%、60%、80%和100%)下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土壤氮磷钾含量和pH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相比,当有机氮替代率为20%和40%时,小麦累积产量分别提高了14.0%和13.5%(P0.05),有机氮替代率继续增加后产量显著下降。与单施尿素相比,有机氮替代率超过60%时小麦籽粒和秸秆氮浓度和吸氮量均显著降低;有机氮配施均显著提高了籽粒磷钾浓度,随着有机氮替代率上升,小麦籽粒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后降趋势。连续4 a施用水生植物有机肥后,耕层土壤全氮、有效磷钾含量和土壤pH均随有机肥的替代率增加而升高。兼顾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水生植物有机氮替代率控制在40%较为适宜,可提高小麦产量,增加作物对磷钾养分利用,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减缓土壤酸化程度,是太湖农作区一项环保型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98.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以期能应用于全区水稻生产、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笔者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药剂随时间推移防效增加,因此防治纵卷叶螟的关键在于用水量充足、喷洒均匀、适期防治。  相似文献   
999.
晚秋早冬季节覆盖保温措施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外养殖试验,分析了晚秋早冬季节不同覆盖保温措施间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晚秋早冬季节蚓床日均温与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1.8~18.5℃范围,蚓床日均温每提升1℃,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可增加73.13 g/m2.d;蚯蚓消化牛粪速率与蚓床稻草覆盖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相关,蚓床覆盖与不覆盖薄膜条件下,稻草适宜覆盖量分别为2.71、3.91 kg/m2。稻草加白膜双重覆盖保温下蚯蚓消化牛粪的速率与常规生产措施相比,提高了45.31%。  相似文献   
1000.
施氮量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与品质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施氮量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与苏油4号油菜成熟期角果皮表面积指数PAI(源)、单株籽粒数(库)、产量三者间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显著,施氮量在0~27.5 kg/667m~2的范围内,PAI、单株籽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2)随施氮量的增加,苏油4号油菜籽的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硫苷含量极显著上升,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趋势不明显,但呈劣化趋势的品质均在双低油菜规定指标范围内;(3)苏油4号高产保优的适宜施氮量为17.5~21.37 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