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5篇
农学   44篇
  20篇
综合类   159篇
畜牧兽医   2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71.
卵泡大小及卵泡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屠宰场牛卵巢为材料,研究了卵泡大小和卵泡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后发育潜力的影响。试验1:按照卵泡大小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为4个试验组:>8 mm组、2~8 mm组、腔前卵泡(PF)卵母细胞组和混合(将前3种卵母细胞混合)组。结果表明,卵泡大小直接影响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同时,源自不同大小卵泡的卵母细胞混合培养,可以促进未成熟的腔前卵泡内卵母细胞的发育。试验2:将源自优势卵泡(>8 mm)、小卵泡(2~8 mm)和混合(所有卵泡液混合)的牛卵泡液(BFF),按照10%添加到成熟培养液中,3个试验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均高于没有添加BFF的对照组(P<0.05),但添加10%的优势卵泡液使卵母细胞和胚胎发生粘连,易于造成丢失。试验3:与未添加BFF的对照组相比,成熟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20%和40%的混合BFF,均可明显促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P<0.05),但20%组和40%组出现卵母细胞及胚胎粘连。因此,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的混合BFF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72.
【目的】分析比较秦川肉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等经济性状。【方法】选择健康的6月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秦川公牛、秦川阉牛、秦川母牛)、荷斯坦公牛、阉牛(分别简称为奶牛公牛、奶牛阉牛)和荷斯坦牛与秦川肉牛新品系杂交后代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奶秦杂公牛、奶秦杂阉牛、奶秦杂母牛)各5头,共8组,进行18个月的标准化育肥,测定7~24月龄的体质量,每隔90d测定1次,计算平均日增质量;至24月龄屠宰实验牛并进行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及各部位肉质量。【结果】各组试验牛在13~18月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荷斯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秦川肉牛和奶秦杂牛快。秦川肉牛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荷斯坦牛,但与奶秦杂牛差异不显著。【结论】杂交改良牛既遗传了秦川肉牛优良肉质性能,也遗传了荷斯坦牛生长速度快的优点;秦川肉牛新品系已具备肉牛品种的基本特征;荷斯坦牛公犊经过育肥,也表现出良好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473.
论畜牧产业化与新技术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畜牧业生产形势,任务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畜牧产业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实质,认为畜牧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科技推动型的现代化工程,高新技术是其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474.
本文阐述了微卫星的结构、遗传特性以及微卫星标记在家畜个体亲缘关系鉴定、构建基因图谱、标记辅助选择、评估遗传多样性等四方面的作用。认为微卫星标记是动物遗传育种的一种非常理想的分子遗传标记,但由于已知的微卫星位点较少,加之分析成本较高,微卫星扩增产物在检测过程中常出现各种误判因素等原因而存在应用缺陷,为了更好地利用微卫星,使其成为一种简捷、灵敏、低廉的重要遗传分析方法,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475.
Snail家族基因编码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通过结合下游基因参与了多个生理水平的调控,在上皮-间质转化、胚胎发育、免疫调节、癌细胞迁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Snail家族基因参与了脂肪的生成和脂代谢过程,同时也是肌生成决定因子(MyoD)的下游靶基因,也可能参与了肌肉发育调控。因此,Snail家族基因在脂肪生成、肌肉发育及脂代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影响哺乳动物特别是农业动物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一类重要候选功能基因。作者介绍了Snail家族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基本生物学功能,简述了Snail家族参与Wnt/β-catenin、Notch 等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式,总结了Snail家族基因在哺乳动物脂肪生成和肌肉发育中的作用和调控方式。然而,目前关于Snail家族基因在协同参与哺乳动物脂肪生成和肌肉发育中扮演的角色仍待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一般认为发挥转录抑制作用的Snail家族近年来也被发现具有转录激活作用,这种作用是如何实现的仍未知。因此,Snail家族基因在调控动物脂肪生成和肌肉发育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脂肪生成和脂肪水解过程的动态调控及其转录激活作用的发挥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为解析Snail家族基因在肉质性状形成过程中的遗传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6.
477.
大鲵脂肪组织分布及其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鲵的尾部开始,每隔1 cm切取大鲵肉块,观察其脂肪组织分布;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脂肪细胞;通过流变仪测定大鲵脂肪粘度;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鲵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大鲵脂肪主要集中于尾部2/3处至尾尖,尾部2/3处至尾鳍部脂肪含量显著减少,尾鳍部只存在极少量的皮下脂肪;脂肪细胞有较强的流动性,易变形、易碎;脂肪具牛顿流体特性,粘度为0.0289Paos;大鲵脂肪主要含13种脂肪酸(C18:124.2%,C16:015.4%,C16:113.7%,C18:28.2%,C20:56.7%,C18:34.5%,C22:64.3%,C14:13.0%,C18:02.8%,C22:52.6%,C20:42.2%,C17:02.0%,C17:11.9%)。  相似文献   
478.
旨在探究lncRNA-LRTN4RL1-AS/miR-27a-3p/PPARγ轴在奶牛乳脂合成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BMECs)为试验对象,对处理组与对照组进行3个生物学重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WB(Western blot)、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检测、双荧光素酶报告等技术检测lncRNA-LRTN4RL1-AS对BMECs中甘油三酯积累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验证LRTN4RL1-AS-miR-27a-3p-PPARγ存在内源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 ceRNA)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LRTN4RL1-AS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干扰LRTN4RL1-AS后显著抑制了BMECs的脂滴形成和甘油三酯积累(P<0.05),显著下调脂质合成相关基因CEBPα(P<0.01)、CEBPβ(P<0.01)和PPARγ(P<0.05)表达,且显著上调脂质分解基因HS...  相似文献   
479.
利用初生荷斯坦牛的成肌细胞,在不同代次以含体积分数为2%马血清的DMEM进行诱导分化,在之后0、2、4、6、8、10d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收集细胞提取总RNA,检测成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牛肌肉发生过程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依据。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肌性相关基因MyoD(生肌决定因子)、MyoG(肌细胞生成素)以及非肌性相关基因A-FAB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1各代细胞在诱导培养4d后开始有肌管形成,其后越来越多,8d时达高峰。2成肌细胞向成熟肌细胞分化过程中,MyoD、MyoG、A-FABP基因都呈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趋势。3高代次成肌细胞比低代次细胞增殖慢,而且在诱导分化后,肌管的数目明显变少;MyoD、MyoG、A-FABP随着代次的升高而下降。故推断MyoD、MyoG以及A-FABP基因会在成肌分化开始后的不同阶段被激活,从而发挥不同的调控作用,而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成肌细胞的分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