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条纹锯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对条纹锯(0–80日龄)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日龄条纹锯全长的生长符合Y=4.529-(9.227×10-5)X3+0.015X2-0.189X(R2=0.994),干重增长符合Y=0.002X3-0.151X2+3.257X-18.232(R2=0.993),其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多数功能器官具有异速生长的特性,与摄食、运动相关的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早,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全长呈正异速生长,拐点之后相对于全长呈负异速生长或等速生长。口裂、吻长、眼径、胸鳍、尾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20、44、32、36、19日龄,其他相关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晚,头长、头高、腹长、体高的生长拐点分别为56、37、44、60日龄,其中头长相对于全长在拐点之前呈负异速生长,拐点之后呈等速生长。条纹锯部分功能器官的优先发育保证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早期摄食能力和对敌害的躲避能力的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其生存能力。条纹锯异速生长模型的建立,有助于针对性地为其提供适宜条件,从而获得其最适和最大生长效能,为人工繁育和养殖条纹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维生素A添加量为0(对照组)、10 000IU/kg(1万组)和80 000IU/kg(8万组)的3种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大菱鲆Scophthamus maximus亲鱼8个月,通过比较各饲料组亲鱼平均相对产卵量、卵子上浮率、受精率、孵化率、卵子与仔稚鱼的大小等,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维生素A对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万组卵子上浮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1万组差异不显著(P>0.05);8万组初孵仔鱼体长2 684.1±24.91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 562.3±30.00μm(P<0.05),与1万组2 484.2±56.16μm差异不显著(P>0.05);卵子中n-3HUFA、n-6HUFA的含量和性腺中维生素A的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8万组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活力为91.8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70.57U/ml(P<0.05)。  相似文献   
13.
大菱鲆选育家系雌、雄群体的生长发育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长/体长、体高/体长、全长/体高和体质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9~33月龄大菱鲆雌、雄群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型的动态变化及生长性能差异进行了比较。大菱鲆雌、雄群体形态比较结果显示,雌、雄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长、全长/体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呈现特有的变化,但在雌、雄群体间,除33月龄的体高/体长和全长/体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3项指标在不同阶段没有差异或差异不显著,即可以认为,对于统计初始体质量相同或相近的大菱鲆雌、雄群体,全长/体长、体高/体长和全长/体高3个形态比例指标是随发育时间序列同步变化。基于Logistic模型对大菱鲆雌、雄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结果显示,雌性群体的拐点月龄、拐点体质量和最大月增重均大于雄性群体;对于雌性和雄性群体的瞬时增长率,除在9~13月龄雌性群体稍低于雄性群体外,13~33月龄的雌性群体均高于雄性群体,且随着生长发育和体质量差异的增大,雌、雄瞬时增长率的差异也呈增大趋势;雄性群体进入快速生长期的始速点和进入缓慢生长期的终速点均比雌性群体提前,雄性群体的快速生长期时间区间长度小于雌性群体,其对应的体质量区间长度也小于雌性群体,雌性群体在快速生长期的月增重显著高于雄性群体。研究表明,大菱鲆雌、雄群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而形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丹玉67号(丹65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自选系丹1079-2为母本,D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2003—2004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0 332 kg/hm2,比对照种增产10.7%,2005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480kg/hm2,比对照种辽单565增产5.1%。抗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抗倒性强,耐旱,活秆成熟,具有适应性强稳产性、丰产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健康的大菱鲆肠道内分离细菌,以大菱鲆致病菌鲨鱼弧菌Vibrio arch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为指示菌,根据拮抗作用原则,分离得到一株菌TYTG-1.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从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分离获得枯草芽孢杆茵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该株茵在4~42℃均能生长,属广温性.经过28d的投喂添加浓度为107和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大菱鲆生长正常,未产生不良反应.该株枯草芽孢杆茵对引起大菱鲆腹水病和肠炎病的两株致病弧茵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其具有较大潜力作为肠道益生菌应用于大菱鲆的养殖.  相似文献   
16.
双氧水和甲醛在海水中的消解速率及其对水质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色法分别检测分析了甲醛、双氧水在海水中的消解速率,其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25 mL/m<'3>和0.125 mL/m<'3>;同时研究了两种消毒剂加入海水中对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消毒剂的消解速率与其使用浓度密切相关,使用浓度越高,在海水中的消解时间越长.甲醛浓度在100 mL/m<'3>时,48 h显示白浊,基本上降解消除;而当双氧水浓度在100 mL/m<'3>时,96 h仍有较高残留.由此得出,相同浓度甲醛的消解速率比双氧水快得多.在1 500 mL/m<'3>双氧水和600 mL/m<'3>甲醛极高浓度下,7 d后仍保持着很高的残留量.海水中加入甲醛,溶解氧、盐度、温度、pH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加入双氧水的海水,除了溶解氧提高以外(P<0.05),其它水质因子没有显著变化(P>0.05).建议在使用甲醛、双氧水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高浓度剂量.同时应根据不同浓度双氧水、甲醛的药效作用和降解时间决定废水排放时间.也可敷设缓冲排放池,使消毒剂在海水中充分降解,防止过多的化学残留直接排放入海,破坏水域生态环境.这为正确使用双氧水和甲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福尔马林灭活哈维氏弧菌、鳗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菱鲆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制备成五联灭活疫苗,添加黄芪多糖作为佐剂。分别用添加黄芪多糖佐剂组和无佐剂组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在第7、14、21、28、35、42、56天采取血样并检测抗体效价、溶菌酶活力和SOD活力,第56天进行人工攻毒实验,测定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黄芪多糖佐剂组(免疫组2)和无佐剂组(免疫组1)两组的溶菌酶活力和SOD活力都在第28天达到最高值,且黄芪多糖佐剂组显著高于无佐剂组(P<0.05)。两个免疫组抗体效价也都在第28天达到最大值,但黄芪多糖佐剂组要显著高于无佐剂组(P<0.05),其中免疫组2的哈维氏弧菌、鳗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菱鲆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抗体效价分别为27.25、26.75、28.5、28.75、26.25,免疫组1分别为26、25.75、26.75、27.5、25。用上述5种细菌分别进行人工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免疫组2的免疫保护力依次为50.0%、50.0%、71.4%、62.5%、44.4%;免疫组1的免疫保护力依次为37.5%、30.0%、42.9%、50.0%、33.3%。实验结果证明,五联疫苗对大菱鲆具有免疫作用,而且添加黄芪多糖佐剂组的免疫效果显著好于无佐剂组。  相似文献   
18.
利用优良欧洲硬粒种质改良旅大红骨种质资源,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优良后代宜机收关键性状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改良丹698和丹黄34机收综合性状最好,SP-698×PH 6 WC、SP-698×C 8605-2、SP-698×M 54、AP-D 34×PH 6 WC、AP-D 34×M 54配合力好,形成强杂优模式,机收关键性状抗倒性得到显著提高,是适宜机收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不同增氧终端结构对养殖海水增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分析了一定气量下不同增氧终端结构以及一定增氧终端结构下不同通气量强度对养殖海水的增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充气量下,随着气石目数的增加其增氧效果越好,即100目依次优于80目和60目;在一定增氧终端结构下,通气量强度越大,水体的增氧效果就越明显。在试验通气量30~150 L/h范围内,于充气量120 mg/L时,100目气石的增氧效果最高;为获得最佳增氧效果,需将气石目数与通气量高低合理搭配。当通气量较低时,应选择目数较小的气石;而通气量较高时,需选择目数较大的气石。探讨最佳增氧效率、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对节能增效、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脂肪源、VC和VE以及上述3种复合营养性添加剂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力、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鳀鱼鱼油为脂肪源,添加高剂量的VE能提高大菱鲆血清补体活性,并且提高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但不影响大菱鲆血液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白细胞总数;饲料中VC含量增加到250mg/kg,大菱鲆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而进一步提高饲料中的VC含量时,其白细胞总数没有显著变化;血清溶菌酶活性在VC含量为250mg/kg时最高。饲料中VC含量对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没有影响。在75d的养殖时间内,摄食复合营养性免疫增强剂的大菱鲆,其体重增重率(平均为95·3%)和成活率(99·4%)均明显高于未摄食营养型免疫增强剂的对照组体重增重率(68·0%)和成活率(9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