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播种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宏  韩雍  方刚 《草业科学》2013,30(2):238-244
在陇东半干旱地区,对新引进的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2~3年的播种时期、播种密度和播种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中,秋播平均产量0.772 kg·m-2,夏播0.700 kg·m-2,分别比春播高10.29%和4.79%(P<0.05);参试品种中,苜蓿王、三得利、金皇后和甘农1号分别比陇东苜蓿高13.88%(P<0.05)、3.54%、2.22%和7.53%。2)不同密度中,以720和480株·m-2产量较高,平均产量分别为0.72和0.66 kg·m-2,与240株·m-2间有显著差异(P<0.05);参试品种中,苜蓿王和金皇后产量较高,并与皇冠差异显著(P<0.05)。3)播种方式中,膜侧沟播与普通沟播在出苗率、越冬率以及产草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机械条播差异较显著(P<0.05)。4)总体来看,不同播种技术及品种对苜蓿第1-2年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较大,当地应以秋季播种并采用普通沟播较好,其种植密度以480~720株·m-2、播种量在15.0~22.5 kg·hm-2为宜。不同试验中,苜蓿王增产效果极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2.
73.
转录因子MYB44通过EAR基序与TPL/TPRs蛋白直接互作,参与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其同源蛋白ZmMYB153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技术,对ZmMYB153与TPL/TPRs(TOPLESS/TOPLESS-related proteins)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共同转化ZmMYB153与TPR2组合(AD-ZmMYB153+BD-TPR2、BD-ZmMYB153+AD-TPR2)的酵母菌落在-Leu/-Trp、-Leu/-Trp/-His和-Leu/-Trp/-His+3-AT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而其他组合以及阴性对照组合的酵母菌落均不能在-Leu/-Trp/-His+3-AT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表明ZmMYB153与TPR2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能够直接互作;与阳性对照相比,共转化EAR基序突变的ZmMYB153-mEAR与TPR2组合(AD-ZmMYB153-mEAR+BD-TPR2、BD-ZmMYB153-mEAR+AD-TPR2)的酵母不能在-Leu/-Trp/-His+3-AT培养基上生长,表明EAR基序是ZmMYB153与TPR2蛋白在酵母中互作的关键位点。研究结果为阐明ZmMYB153在玉米生长发育和抵抗生物/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冬季常温下预混料中维生素A、E不同存放时间的存留率以及不同抗氧化剂产品和添加水平对维生素A、E保护率效果,进行了2个试验。试验A以仔猪4%预混料(含抗氧化剂)为研究对象,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存放,每9 d用HPLC法测定VA、VE含量各一次,共6次。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维生素A、E的含量逐渐减少,第54 d,维生素A、E的检测值分别为:19.12万IU/kg和160.30 IU/kg;相对存留率分别为:53.86%和36.19%。试验B以仔猪4%预混料(不含抗氧化剂)为研究对象,分3个处理:对照组(CTR)不添加抗氧化剂;2个试验组分别添加SQM6、SQMax:1 200 mg/kg、2 000 mg/kg,40℃真空避光保存,每7 d用HPLC法测定VA、VE含量一次,共10次。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抗氧化剂的对照组相比,添加SQM6、SQMax可以使第10周维生素A检测值分别提高35.88%、22.63%;维生素E检测值分别提高34.21%、32.17%。以上结果表明,抗氧化剂对维生素A、E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两种抗氧化剂对维生素的保护作用均较好。  相似文献   
75.
在正常水分和水分胁迫两种处理条件下研究腐植酸包衣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包衣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使玉米幼苗变高、叶鞘增粗、根长增加、根冠比提高。测定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表明,腐植酸包衣处理能降低幼苗的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6.
对分离自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中的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菌种的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其高密度发酵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测定不同组成培养基中菌体在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和发酵液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活菌数,得到最适增殖培养基配方及其高密度发酵条件。增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2.0g/L、酵母粉35.5g/L、大豆蛋白胨12.0g/L、柠檬酸1.35g/L、柠檬酸钠22g/L、MgSO4·7H2O2g/L、MnSO4·5H2O100mg/L、Tween-801g/L。在5L发酵罐中,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经优化发酵条件,其活菌数可达到2.30×1010CFU/mL,加入保护剂经冷冻干燥后活菌数可达到1.45×1011CFU/g,存活率为79.11%。中试培养液中活菌数可达1.02×1010CFU/mL,存活率为58%。以上优化的增殖培养基和高密度发酵条件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为防止养殖场供水渠道长霉,参照M38-A液体微量稀释法测定六味中药对养殖场供水线分离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所选药物对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连、苦参、蛇床子、黄柏、白鲜皮和土荆皮的MIC几何均值分别为2.2、2.8、9.9、19.8、28.1mg/mL和35.4mg/mL。表明,黄柏、白鲜皮和土荆皮抗菌活性较差,蛇床子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黄连和苦参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78.
以60Co γ射线辐照酱鸭真空包装制品,研究辐照对酱鸭杀菌效果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酱鸭灭菌效果明显,综合考虑辐照后酱鸭的外观、口感及营养品质等因素,采用6 kGy剂量对酱鸭真空包装制品进行辐照最佳,不仅能有效控制酱鸭中的细菌数,而且对酱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指标影响很小,色、香、味等感官性状良好,辐照后于(25±0.5)℃下贮藏的产品保质期可达90d.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究卤鸭掌优势腐败菌的菌相构成,将卤鸭掌在35℃恒温条件下贮藏10d后,应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与16S rDNA菌群分析法对卤鸭掌中优势腐败菌进行菌群鉴定。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鉴定出卤鸭掌中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16S rDNA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卤鸭掌中含有9个纲的13个属种类的菌群结构。传统培养法和16S rDNA菌群分析法所得优势腐败菌的菌相不完全相同,综合2种研究方法,确定卤鸭掌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葡萄球菌属、小球菌属、放线菌属、假单胞菌属。卤鸭掌优势腐败菌菌相的确定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腐保鲜措施,延长卤鸭掌货架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0.
以洪家渡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的工作流程和关键步骤。结果表明,应用遥感监测洪家渡水电站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总体精度达到了94%,能获得项目建设前和竣工验收期水土流失的精确数据、地表扰动面积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