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瞿俊跃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22,44(2):129-139
为了解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以2018—2019年在长江口邻近海域捕获的该种类耳石样本为材料,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测定了18尾蓝点马鲛的耳石核心到边缘处的微量元素,分析其微量元素组成及其与钙(Ca)元素比值的变化,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分析元素重要性,利用回归树分析法,尝试推断蓝点马鲛的生长阶段,并探讨其存在的差异和与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蓝点马鲛耳石中主要微量元素为Mg、Na、Ca、Mn、Cu、Sr和Ba,除了Ca之外,Na和Sr的含量较高,各微量元素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变化趋势明显。相较于其他元素,Na、Mg、Mn元素可以较好地体现蓝点马鲛生活史变动特征。根据耳石核心到边缘处的距离,蓝点马鲛生活史主要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0~150μm、150~450μm、450~750μm、750~1 200μm和1 200μm以上,分别对应胚胎期、孵化期、索饵期、越冬期和产卵期。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赛默飞世尔科技携手戴安强强联合开创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新里程戴安(Dionex)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色谱质谱技术交流会2011年6月15日在北京举办。此次技术交流会是戴安正式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后的首场联合技术报告会,首次与业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旨在以新形象展示给广大用户,并让更多的用户充分了解赛默飞世尔与戴安的联合将会为其带来更多技术及便利的价值体验,向用户介绍先进的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技术市场调研的必要性长期以来,科技情报的研究偏重于对某项新技术的国内外水平、发展趋势及动向的研究,而忽视对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前景的分析与预测。这样,情报的分析研究往往因为脱离国情,脱离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职业学校专业课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现状,认真总结了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增长知识,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阿拉尔地区新疆杨枯死林分的调查,认为新疆杨枯死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在国内发现的1种新害虫——克里角梢小蠹Trypophloeus klimeschi Eggers成虫、幼虫危害所致。同时,对其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观察,为今后进一步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西印度洋是海洋捕捞作业的重要海域,分析捕捞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量是评价渔业资源利用状态的基础,也是确保其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撑。本研究根据FAO提供的1950-2019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数据,采用优势分析(Dominance analysis),分析了70年间主要捕捞方渔获种类和渔获量组成,比较不同时间序列下主要捕捞方和种类对渔获量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突变点检测及渔获量增长趋势可划分为1950-1982年、1983-2005年和2006-2019年三个阶段。研究分析表明,各阶段累计渔获量前十的渔获种类、捕捞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长头小沙丁鱼(Sardinella longiceps)累计渔获量为最高,鲣、黄鳍金枪鱼等种类渔获量对总渔获量的贡献度较高;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是沿海国和地区各阶段渔获量最高的捕捞方,西班牙、法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是非沿海国和地区渔获量最高的捕捞方,对各阶段印度洋西部海域总渔获量的贡献度基本都超过10%。。研究认为,基于印度洋西部海域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潜力,各主要捕捞国家和地区应该降低捕捞努力量,养护已过度开发的经济种类,增加对资源量丰富的短生命周期种类的开发力度,确保印度洋西部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渔业专题电子海图的标准化生产与应用,本文以IHO S-57国际电子海图标准为基础,通过分析海图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以及渔业专题信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扩展了数据集信息记录中的数据集标识字段,定义了海洋渔业专题电子海图产品的编码规则,在物标和属性类目中增加了渔业专题物标和专题属性,并添加了部分专题属性项(值),从而设计了渔业专题电子海图的数据结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整合、共享与应用海洋渔业信息,促进渔业专题电子海图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为渔业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渔业生产与管理以及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等提供规范化信息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9.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短生命周期物种,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其资源大小和分布受不同时空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根据我国鱿钓船生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环境资料,利用信息增益技术对东太平洋智利和秘鲁外海两个海区茎柔鱼栖息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智利和秘鲁外海茎柔鱼中心渔场分布对应的适宜表温(SST)范围分别是15~23℃和16~25℃,且每月最高作业频次对应的SST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与SST平均值关系密切。信息增益技术结果表明,智利外海和秘鲁外海影响中心渔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基本相同,主要为SST、55米层水温(T55)、表层至55米层的水温梯度(G0-55)。研究认为,不同海域表征茎柔鱼中心渔场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有差异的,这一差异主要由其海洋环境大背景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倒伏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重要因素,半矮杆是协调高产和抗倒性的理想资源。前期通过辐射诱变‘湘辐糯1号’获得了半矮杆突变体‘双辐矮糯’。本研究分析了‘双辐矮糯’的茎节配置特点、基本农艺性状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双辐矮糯’株高较‘湘辐糯1号’(133.13 cm)降低了24.88 cm,穗、第1节和第2节长度显著缩短,降幅分别达到18.10%、23.06%和19.13%,而第3、4、5节长度缩短程度不明显,表明其株高突变基因主要控制穗和高位茎节的伸长。‘双辐矮糯’的单株有效穗为10.4个,是‘湘辐糯1号’(5.2个)的2.04倍,其强分蘖能力确保了在每穗总粒数下降20.24%和千粒重下降7.51%情况下单株产量仍表现出25.26%的增长。品质分析发现,‘双辐矮糯’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等外观品质指标及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食味品质指标与‘湘辐糯1号’无显著差异,说明‘双辐矮糯’株高的下降未对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遗传分析发现,48对SSR标记在‘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间扩增出了完全一致的基因型,二者遗传背景相似度达到了100.00%,证实了‘双辐矮糯’是源于‘湘辐糯1号’的真实变异。利用‘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构建了2个正反交F2群体,分析发现群体中半矮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理论分离比符合1∶3,表明半矮杆性状受一个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本研究明确了‘双辐矮糯’的株高表型和遗传特点,为深入挖掘其育种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