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22篇
  5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超级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及其双回交群体,结合水面无土栽培技术和大田栽培,获得水稻地上部分蘖数、抽穗期和单株产量等10个性状和根长、总根长和根干重等7个根系性状数据,采用DPS统计软件分析XBR、RIL和ZHR群体这些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双亲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且在3个群体中都呈连续分布和双向超亲分离。根长分别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等5个性状极显著正相关,根直径与其他6个根系性状不显著相关。抽穗期、株高和单株产量等6个性状分别与根长、总根长和根干重等6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分蘖数、穗数、结实率、百粒重等4个性状与根系呈不显著相关,10个地上部农艺性状均与根直径不显著相关。这些结果为水稻根系遗传与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还对利用地上部农艺性状间接选择强根系超级稻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株高与抽穗期的QTL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 (协青早B×中恢9308)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对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水稻株高(PH)和抽穗期(HD)进行了QTL分析。在2种氮水平下检测到9个株高QTL和8个抽穗期QTL, 检测到4个影响2种环境下株高和抽穗期差值的QTL, 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5.68%~18.40%之间;在第7染色体上RM5436附近和第8染色上RM5556~RM310区间检测到同时控制2种氮水平下株高和抽穗期的QTL, 各位点的遗传效应贡献率较大, 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R9308, 适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在第2染色体上RM5916~RM166区间和第8染色体上RM2366~RM5767区间分别检测到1个影响2种氮水平下抽穗期差值和1个株高差值的QTL可能对水稻的氮素高效利用有直接贡献。  相似文献   
73.
水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长中胚轴/短中胚轴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F1、B1、B2和F2为试验材料,在小型人工气候箱黑暗条件下培养幼苗,对水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胚轴伸长特性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F2群体中长、短中胚轴植株在节间长度、穗长、株高和剑叶长等性状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而中胚轴伸长特性与节间粗、剑叶宽、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关系不明显。还对水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遗传改良以及长中胚轴材料在直播稻育种上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应用回交法转导水稻广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林  曹立勇 《作物学报》1996,22(5):595-602
以热研1号为广亲和基因(S)的供体亲本,粳型雄性不育保持系76-27B作为轮回亲本,用回交和测交鉴定进行的方式,将S基因逐步导入到76-27B中,在BC2F3后代中选得8份材料,其中5份材料73-2-1、73-2-4、73-2-6、73-2-7和73-2-8带有S基因,以下简称B(S5S5);另3份材料73-2-2、73-2-3和73-2-5带有S5基因,简称B(S5S5)。亲和性比较分析表明,B  相似文献   
75.
籼粳交稻米温度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分析了3套3^2设计的籼粳交糊化温度的遗传结果表明籼粳交稻米糊化温度不存在细胞质效应,但受种子核基因与母体植株核基因二套遗传体系的控制,在种子基因效应中,又以加性效应为主,通过籼粳交育种,可以获得后代糊化温度适宜的材料。  相似文献   
76.
广亲和籼稻不育系选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选育广亲和不育系,除了要达到保持胞质雄性不育标准外,还应重视广亲和性和配合力的选育。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三者同步鉴定,选育的方法。广亲和性遗传分析表明:Dular、Bellemont、L202与Pecos之间控制广亲和性的主基因为非等位。目前已初步在协青早/Dular、珍灿97/Bellemont和V20/L202^2中获得广亲和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77.
以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协青早B/中恢9308)衍生的234个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正常水分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下对水稻苗期最长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鲜重和根冠比进行QTL定位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影响8个根部性状的21个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4.80%~11.35%。其中,正常水分条件下检测到7个QTL,分布在第2、3、9、10、11染色体上;水分胁迫条件下检测到14个QTL,分布在第2、3、5、6、9染色体上。不同水分条件下检测到的QTL位点差异很大,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遗传机制不同。在第3和第6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根部性状的QTL簇,尤其在第3染色体RM6283-RM7370区间发现苗期根系性状与抗旱性及产量相关性状之间存在连锁关系,利用这些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望同时对多个相关性状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78.
一个水稻长护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器官发育异常突变体是研究植物花发育分子机理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在特种栽培稻品种"鸭血糯"中发现一个长护颖自然突变体,命名为Osleg(Oryza sativa long empty glumes)。组织细胞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护颖的远轴表皮细胞凸凹不平,毛状体较多,许多瘤状体轴向平行排列,与外稃表皮细胞结构相似。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将Osleg纯合体与籼稻品种9311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利用已公布的水稻SSR标记和自行设计的STS标记对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定位,最终将OsLEG定位在水稻7号染色体短臂上的LC15和LC25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207kb,为进一步克隆OsLEG基因和研究禾本科植物花器官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水稻籼粳交衍生不育系的籼粳属性鉴定及配组F_1优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籼粳杂交培育了3份水稻不育系,分别为野败型不育系064A、协研A和光温敏不育系300S。对这3份不育系相应的保持系的籼粳属性进行了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鉴定。064B、协研B和300S形态指数分别为11、9和12,属于中间偏籼类型;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3份材料聚为一类,也属于中间偏籼类型。通过广泛测交,发现应用籼粳杂交,在籼稻遗传背景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粳稻"血缘",培育中间偏籼型不育系,对丰富水稻育种遗传背景,配制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水稻叶片衰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片的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是一种基因编码的程序性事件。但在农业生产上,水稻叶片的过早衰老已经成为制约水稻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水稻叶片的早衰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叶片衰老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水稻叶片衰老的机理、特征、影响叶片衰老的因子、常用的水稻叶片衰老的生理生化指标等,同时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水稻叶片衰老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