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山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药,又名薯蓣、大薯,为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取其地下块茎为食,茎质柔滑,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可菜药兼用,滋补食疗.近年来市场对山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传统种植方法的产量低而不稳,产量一般每667 m2在1500 kg左右.为提高山药栽培的产量和质量,经多年栽培试验,已摸索出一套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每667 m2产量突破3000 kg,经济效益较显著,现将栽培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2.
曾军 《中国马铃薯》2004,18(5):302-303
<正>1 前 言 福建闽西属马铃薯栽培上的南方二作区,是全国冬春时期马铃薯鲜薯主要供应地之一,熟期恰好填补国内冬春期间马铃薯市场的供应空档。为此我区把发展冬季马铃薯列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3.
奇楠特指最高品质的沉香.目前学界缺乏系统历史文献研究,沉香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追本溯源,深入研究奇楠的历史渊源,探讨奇楠一词的发展变迁,我们综合系统考证了奇楠沉香本草来源和奇楠的名称来源与历史变迁.经考证发现,奇楠的两种基源植物为海南产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和越...  相似文献   
144.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膜上覆土厚度、密度、品种和膜内包芯方式对闽西山区春种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产量起主要作用,其次是膜上覆土厚度和密度,膜内包芯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最小。试验最优的组合为膜上覆土厚度1~2 cm、密度为60 000株/hm2、品种为中薯5号、膜内包芯方式为稻草+覆土。  相似文献   
145.
经过对西沙永乐群岛8个岛礁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高等植物158种,涉及53科132属,野生植物90种,栽培植物68种。各岛礁植物种类差异较大,晋卿岛124种、甘泉岛56种、石屿1种、羚羊礁24种、广金岛29种、鸭公岛12种、银屿39种、全富岛0种,在调查范围内较为常见的植物有34种,其中24种为野生植物,10种为栽培植物,野生植物明显多于栽培植物,占70.59%。本次调查摸清了这8个岛礁的植物本底和分布特征,为岛礁植物保育、引种、开发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6.
为了解金鲳鱼白点病对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取健康金鲳鱼和患白点病金鲳鱼做对比,健康金鲳鱼为对照组,患白点病金鲳鱼为试验组,每组分为3个不同密度(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每3 d测定1次,比较各处理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亚硝酸盐氮含量、硫化氢含量及磷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除氨氮含量外,其余各项水体理化因子的检测值均在相关标准的规定范围内;试验期间对照组高密度处理氨氮含量在试验后9、12 d和试验结束时显著高于试验开始时和试验后3 d(P<0.05),而试验组高密度处理氨氮含量在试验后6、9、12 d和试验结束时显著高于试验开始时(P<0.05),表明金鲳鱼患白点病后可能加剧水体环境恶化,导致水体氨氮含量升高;试验组中高密度处理鱼的死亡率高达70%左右,对照组仅为10%,可能是白点病导致鱼体免疫机能下降,而水体氨氮含量增加导致鱼体呼吸困难,两者相互叠加致使金鲳鱼出现高死亡率。因此,在今后金鲳鱼深海智慧网箱养殖过程中,通过监测水体理化因子、控制养殖密度以及合理投喂,可能有效预防白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7.
[目的]为探究益生菌对断奶后犊牛采食量、增重、胴体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取了16 头(60±5)日龄荷斯坦奶公犊,随机分成4 组,分别为CK组(基础日粮+0%益生菌)、处理1组(基础日粮+1%益生菌)、处理2组(基础日粮+2%益生菌)、处理3组(基础日粮+3%益生菌),预试期3 d,正式饲喂42 d。[结果]与CK组相比,处理1组、处理2组、处理3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6.05%、7.44%、7.91%(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11%、21.84%、21.24%(P<0.05),胴体率分别提高了6.78%、9.75%、8.47%(P<0.05),处理1组和CK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处理2组、处理3组与CK组相比,料重比分别显著下降了11.84%和10.90%(P<0.05),不同益生菌处理的断奶公犊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断奶后公犊牛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可以促进犊牛体重增加,刺激采食,提高免疫力,综合各个指标和饲喂成本,适宜的益生菌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148.
孙月  潘彦硕  曾军  吴宇澄  林先贵 《土壤》2021,53(2):313-320
采集农田土壤,设置添加木质素和蚯蚓不同组合处理的黑麦草盆栽试验,在测定植物生物量的基础上,结合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木质素和蚯蚓及其联合作用对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木质素显著降低了黑麦草的生物量,而蚯蚓能够缓解木质素的抑制作用,促进黑麦草生长。木质素明显抑制了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并改变群落结构,以Sphingomonadaceae、Methylophilaceae为标志的降解细菌和担子菌等潜在降解真菌显著富集;单一加入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小,木质素和蚯蚓组合处理显著提高细菌、真菌数量,改变上述降解微生物的丰度。这些结果表明,木质素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可能通过其自身降解释放的酚类化感物质抑制植物生长,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蚯蚓与木质素联合处理影响土壤中木质素降解微生物组成,微生物数量与植物生物量均表现增加趋势,蚯蚓有利于土壤中木质素的微生物代谢,并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本研究为农田生态系统木质素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哈密瓜种植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筛选功能菌株及开展哈密瓜连作障碍的防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五家渠市甜瓜之乡3个大田的哈密瓜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为材料,检测其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并分析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种植哈密瓜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哈密瓜种植后呈现出根际土壤pH显著增加,而土壤有机质、总磷、总钾等指标总体呈下降变化(P<0.05);哈密瓜种植后细菌α和β多样性指数均呈现略微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三个样地共检测到细菌43门、103纲、271目、440科、820属,其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粘球菌门、厚壁菌门为主要类群,甜瓜种植后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随哈密瓜的种植而增加,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下降;全磷和pH是影响哈密瓜根际土壤细菌优势类群的主要因素。【结论】哈密瓜种植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导致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0.
介绍了一种符合IEC 61131标准的编程软件MULTIPROG的变量内存地址分配原则的测试方法,对简单数据类型、复杂数据类型变量的内存分配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而提出一种通过改变数据的组织方式进行内存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