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25篇
  3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合理氮肥运筹提高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双季机插稻合理氮肥运筹,2013—2014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研究了氮肥施用量、施用比例及施用时期对双季机插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同步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从而扩大群体库容量,机插早、晚稻分别在施氮量为180,195kg/hm2时即可达到较高产量,同时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在适宜施氮量下,施氮比例及追氮时期对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早稻8∶2至7∶3、晚稻7∶3,移栽后7天+倒2叶抽出期追施氮肥有利于分蘖成穗,中后期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协调,穗数充足,穗型较大,总颖花量高,并同步提高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南方双季稻区晚粳稻氮肥合理施用量,通过2年(2016—2017年)田间试验,设置了6种不同施氮水平N1(0kg/hm~2)、N2(165kg/hm~2)、N3(210kg/hm~2)、N4(255kg/hm~2)、N5(300kg/hm~2)和N6(345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南方晚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晚粳稻产量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与N4产量相比,N1、N2、N3、N5和N6产量分别降低29.2%~34.9%,10.1%~11.8%,5.5%~5.7%,1.2%~4.4%,2.3%~9.0%,其中N4处理2年产量均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而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提高是晚粳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随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总积累量增加,水稻氮素的干物质生产效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和收获指数均降低,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先增后降。随施氮量增加,晚粳稻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提高,蒸煮与食味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增加;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崩解值均逐渐降低,而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呈增加的趋势。综上所述,在试验设置条件下,南方晚粳稻施氮量以N4(255kg/hm~2)为宜,其能使水稻高产、优质及高效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3.
基于不同播种量的双季机插早稻均匀度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机械化栽插是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当前水稻机械化栽插过程中存在漏蔸、均匀度差等问题,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存在影响。本研究以籼型常规稻中嘉早17为材料,在不同播种量(50、70、90、110g/盘)条件下设置机插和手工均匀栽插(模拟机插)2种处理,研究机插均匀度对早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手工均匀栽插相比,机插处理漏蔸率高、单株苗数变异大、群体均匀度差,导致成穗率低、穗数减少、群体截获光的能力下降、物质生产量减少,产量明显降低。但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机插稻群体的机插均匀度提高,与手工均匀栽插处理的产量差距缩小。综合两年产量数据来看,当播种量增加至90g/盘以上时,机插处理的产量并未显著增加,甚至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机插条件下水稻群体田间分布的均匀度是影响机插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加早稻用种量并提高机插的田间均匀度有利于促进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4.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双季稻稻草还田定位试验,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材, 设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等处理, 以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为对照, 施肥处理中氮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季晚稻产量、氮磷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 连续6年早稻稻草还田处理有利于协调双季晚稻穗粒结构, 协同维持晚稻产量稳定, 保持与其余施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与NPK相比, SI+NPK处理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及总吸收量在生育前期均较低, 生育后期较高, 且P、K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 SI+NPK可显著提高水稻N、P、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 而SB+NPK只比NPK显著提高了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此外, SI+NPK也比SB+NPK提高了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及偏生产力。总之, 早稻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可稳定晚稻产量水平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实现南方稻区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机械开沟穴直播对早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株两优171品种为材料,系统比较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MFP)、表面穴直播(SBP)与覆土穴直播(SCP)对直播早籼稻出苗率、植株抗倒性能及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与表面穴直播和覆土穴直播相比,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可提高早籼稻供试品种的出苗率,增幅为5.19%—13.89%,且与表面穴直播处理差异显著(P<0.05)。同时,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有利于提高直播水稻品种产量,两品种增产幅度为4.52%—11.20%;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提高。此外,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有利于提高供试品种植株抗折力,降低植株倒伏指数,尤其是第3节间;有利于增加株高、重心高度与第3节间(I3)茎壁厚度和节间粗度,提高不同节间的单位长度节间干重、单位体积节间干重以及木质素含量。大部分节间的节间干重与抗折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为显著的负相关。节间干重与单位长度节间干重是影响植株倒伏的主要因素,而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并不能同时影响植株抗倒伏能力与倒伏指数,木质素与各节间抗折力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不仅有利于提高直播早籼稻产量,还显著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风险,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6.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水稻理想株型的特征特性和株型栽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争后水稻株型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7.
88.
赣北地区直播早稻品种的筛选及其丰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赣北地区的直播早稻品种及明确其丰产特性,以适宜江西省种植的21个早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在南昌进行大田直播种植,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生育期、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鄱优364、荣优286、两优287、荣优2933、荣优2994和荣优3327等品种生育期偏长,不适宜直播栽培;其余生育期适宜的15个品种中,陵两优722、柒两优2012、优I156和淦鑫203产量高,具有多穗、大粒和日产量高的特点,直播栽培能够获得高产;而潭两优83产量中等、生育期短,直播栽培可协调生育期长的晚稻品种搭配,实现晚稻的高产和稳产。经聚类分析,陵两优722、柒两优2012、优I156和淦鑫203为高产品种,株两优538、嘉育948、荣优2933和中早25为低产品种,其余为中产品种。对不同产量水平品种的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高产品种表现出穗多、粒质量大、日产量高,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高,穗分化期干物质积累量大,茎鞘物质输出及转化率高的特点。试验结果可为赣北地区直播早稻品种的选择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不同种植方式对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晚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最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高产管理条件下,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处理水稻茎蘖增长和下降较为平稳,成穗率较高,生育前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 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物质生产量小,有效穗数较少.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0.
不同种植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早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机直播、撒直播较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条件下,水稻最高茎蘖数出现的时间早,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 ~ 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有效穗数较多;直播条件下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前期分蘖增长速度快,但分蘖下降的速度也较快,成穗率较低,有效穗少,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特别是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较小,单株根系干质量小;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有效穗数不足.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垩白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