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栽培稻抗旱性指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ZYQ8)和粳稻京系17(JX17)衍生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127个株系,2002年在杭州采用田间断水法栽培,在水分胁迫下,对叶片的卷叶、相对含水量、电导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进行了评价,以及相关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ZYQ8抗旱性强于JXl7,这些性状在DH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接近正态分布,受数量性状基因的控制。除了相对含水量与单株产量、电导率与单株产量外,其它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抗旱性育种和资源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2.
水稻耐冷胁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冷胁迫是一个长期威胁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水稻冷胁迫的危害性、水稻在冷胁迫下产生的生理变化、水稻耐冷胁迫的程度的鉴定方法、水稻上一些耐冷胁迫的遗传机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未来耐冷胁迫研究领域的方向及策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稻曲病菌内参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了稻曲病菌中5个传统内参基因18S rRNA、GAPDH、ubiquitin、β actin、α tubulin的mRNA差异表达情况,并利用geNorm软件分析了它们在4个发育时期和NaCl胁迫处理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菌龄为7 d、8 d、9 d、10 d的稻曲病菌中,α tubulin 2和β actin表达稳定;在0.4 mol/L  NaCl溶液处理0 h、4 h、8 h、12 h、16 h后,β actin和α tubulin 2表达稳定。因此,当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稻曲病菌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择α tubulin和β actin作为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24.
微量元素铁、锰、铜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缺素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量金属元素尽管在水稻体内含量较少,但水稻对微量金属元素吸收过剩或不足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水稻对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受自身基因型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在铁、锰、铜等元素缺乏下的症状、生理变化和应对方法,以及铁、锰、铜等元素与其他不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培加倍单倍体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水培法在齐穗期考查了与水稻抗倒伏相关的根基粗、总根数、最大根长、根干物重和根冠比等地下部根系性状及分蘖数、株高、株周长、单蘖直茎和地上部干物重等地上部性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区间作图分析,除分蘖数、地上部干物重外,其它8个性状共检测到13个相关的QTL。其中与根基粗、根冠比、株周长、单蘖直茎相关的QTL各1个,分别位于第8、第1、第7和第8染色体上。与总根数、最大根长、根干物重相关的QTL各2个,分别位于第1和第2、第1和第6、第1和第12染色体上。与株高相关的QTL共3个,分别位于第1、第4和第8染色体上。相关分析表明,各根系性状相互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除根冠比外,其它根系性状与地上部分蘖数、株高、株周长、单蘖直径和地上部干物重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除分蘖数外,地下部根系性状与其它地上部性状存在着显著线性效应。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水稻抗倒伏因子的遗传基础及制定抗倒伏性育种策略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利用EMS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获得一个新窄叶突变体nal10,该突变体在苗期表现出极窄叶和弱小的特征,在生殖期表现出矮化、窄叶、畸颖和不育的表型。组织解剖学分析表明,nal10的叶片窄化可能是由于叶片大脉和小脉数量减少造成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窄叶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nal10与台中本地一号(TN1)构建的F2群体,通过混合分离法,在第1染色体上找到3个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1287、RM562和RM5638)。进一步利用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STS标记PK83和PK78之间的55.2 kb范围内,该区间共有8个开放阅读框。RT-PCR分析表明,NAL10的突变能够造成生长素生物合成、信号转导和运输基因转录水平的下降,因此NAL10是一个与生长素相关的窄叶新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丰富水稻叶发育的遗传调控网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水稻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决定稻米外观品质的主要性状之一.筛选和鉴定新的粒形突变材料,可为研究水稻籽粒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粳稻品种中花11经1%的EMS处理,在诱变群体中获得一份窄粒突变体gw4(grain width on chromosome 4);分析粒形和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颖壳...  相似文献   
28.
钱前  曾大力 《中国稻米》1995,1(1):21-21
近几年来,人们发现传统的“红色食品”会引起各种富贵病,从而把目光转向特种米。在日本新特种米已作为一种美容营养保健食品而风靡全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逐渐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特种米也正以其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29.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真、假杂交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由湖北省某公证处封存的两份杂交稻材料进行DNA,蛋白质指纹鉴定,首先采用业已建立的可特异鉴定以明恢63为父本的杂交稻真,假的P18引物进行RAPD分析,发现两份材料的叶片及种子DNA在0.8kb扩增带上存在着有和无的区别;而所用的42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发现5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具有多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两种样品的种子水溶性蛋白质毛细管电泳图谱进行比较,二者在出峰时间及峰值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0.
【目的】鉴定和克隆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水稻花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大田常规种植条件下比较了突变体dps2 (Defective pistil and stamens 2)和野生型春江06的主要农艺性状及花器官形态特征差异;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观察花药结构并用染色法观察花粉和胚囊的育性;利用图位克隆方法进行基因精细定位;qRT-PCR分析了花发育相关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结果】dps2突变体抽穗期变长,不能正常扬花,雄蕊和雌蕊皱缩且花药和柱头数目增多;进一步研究发现,dps2突变体花药腔室塌陷,内无可见小孢子,即使部分花药形成腔室,花粉粒也无淀粉积累呈干瘪状。此外,突变体胚囊育性也受到影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短臂上91.2 kb的区间内,区间内未见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报道。qRT-PCR检测发现,水稻ABCDE模型中的B类、C类和E类基因的表达在突变体中显著升高。【结论】dps2突变体的雄蕊及雌蕊均发育异常,最终导致完全不育,推测DPS2可能在水稻第3轮雄蕊发育和第4轮雌蕊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