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21篇
  1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燕麦/豆科不同间作组合和单作处理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单作燕麦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间作系统中,除灌浆期差异显著外,间作燕麦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比较稳定。在整个生育期,间作豆科作物相对于其单作,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较为接近。间作系统中作物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稳定,变化幅度小,或趋于一致,尤其在燕麦/大豆间作系统中表现更为突出。DGGE条带测序可知,燕麦的根际固氮微生物都属于变形菌门,主要为α-变形菌纲的慢生根瘤菌属、β-变形菌纲的Azohydromonas和少数其他菌属。豆科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种类较丰富,主要为α-变形菌纲的慢生根瘤菌属、β-变形菌纲的Azohydromonas和Pseudacidovorax、γ-变形菌纲的克雷白氏杆菌属及少数Cyanobacteri和一些不可培养固氮菌群,且存在一些燕麦根际不存在的菌属,如鱼腥藻属和Ideonella。总体来看,燕麦/豆科间作能够影响作物根际土壤固氮菌的群落结构,有助于深化对燕麦合理间作栽培模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2.
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作物氮素累积与转移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中燕麦和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花生根瘤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量,明确间作花生固氮特性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规律,进一步探索间作体系下氮素的循环机理。 【方法】 本研究在大田不施用氮肥的试验条件下,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设置不同种植模式 (燕麦单作、花生单作、燕麦‖花生间作),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探索燕麦与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花生根瘤的生物固氮效率以及花生体内氮素向燕麦的转移规律。 【结果】 与单作燕麦相比,燕麦‖花生间作体系下,燕麦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增加 (P < 0.05)。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燕麦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单作和间作模式下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两年平均增加了40.6%,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平均增加了49.0%。间作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相比呈下降趋势,生育前期差异不显著,到成熟期,间作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两年平均比单作下降了20.6% ( P < 0.05)。开花结荚期间作花生的根瘤数和根瘤重比单作两年分别降低了21.3%和16.8%,单位质量的固氮酶活性平均降低了26.2% ( P < 0.05)。2011年和2012年,虽然在生理成熟期间作花生的固氮效率与单作相比分别提高了10.3%和37.1%,但花生生物固氮量分别降低了52.3%和26.3% ( P < 0.05)。2012年间作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率达到21.4%,转移氮量为15.3 mg/株。 【结论】 燕麦‖花生间作显著降低了开花结荚期花生单位质量的根瘤固氮酶活性,但提高了成熟期花生的固氮效率,促进了花生固氮能力的发挥,且在燕麦和花生共生期内,花生体内氮素可以转移到燕麦,从而增加了燕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实现地上与地下的相互调节和促进作用,因而,燕麦‖花生间作是东北农区农田生态系统优化氮素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3.
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筛选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用10株不同的根瘤菌对4种紫花苜蓿(Mecicago sativa)品种(或品系)进行接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可使紫花苜蓿的生长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地提高。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其地上部分干重,有效根瘤菌数及总根瘤数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8%-997.0%,37.3%-1410.0%和92.6%-1610.2%,差异显著。在各紫花苜蓿和根瘤菌之间存在着互作关系。筛选出了与各紫花苜蓿品种(或品系)最佳共生匹配的根菌,分别是中苜1号:30085,45236:RS:30015,NM006,25132;Vector:30015,45236,25132;WL323:30096,45236,25132.  相似文献   
114.
草块加工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草块的特性和加工工艺,就牧草的含水量、草块的组分、干燥温度、草块压制的压力和密度、压制使用的添加剂等影响草块品质的因素做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5.
应用H.T.Odum能值理论对呼伦贝尔典型牧区-陈巴尔虎旗(简称陈旗)1982—1985年及1991—2002年能值投入及产出、种植业系统能值变化、畜牧业系统能值变化及主要能值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旗无偿环境能值投入占总能值的90%以上;从能值产出看,2002年其总能值产出达到1.29Z0sej/a,是1982年的8.4倍;就种植业系统而言,2002年单位面积小麦和油菜能值产出分别为382.6Gsej/年和2.89Tsej/年,比1982年分别增加113.9%和296.8%;在畜牧业系统内,2002年奶业、肉牛及肉羊能值产出分别占畜牧业总能值产出的47%、17.81%和20.34%;从能值指标变化看,1982—2002年,陈旗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环境负荷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处于上升趋势,而人均能值占有量则处于下降趋势。但从总体上分析,陈旗仍然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的传统阶段,急需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提升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6.
为探究北方半干旱地区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山西省右玉县开展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燕麦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3种种植模式,分析了3种种植模式产量效应以及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和边行效应。结果表明: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3年试验期间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1、1.07和1.17。间作边1行燕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间作其他边行和单作行,2019—2021年,间作边1行产量对间作燕麦籽粒产量贡献率为35.6%~38.5%。产量构成分析显示,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增加是间作边1行燕麦籽粒产量提高的决定因素。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间作边1行马铃薯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重均降低,导致间作马铃薯产量下降1.0%~26.2%。综上所述,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具有较好的产量效应,燕麦边行效应是间作产量优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