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6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泗棉3号理想株型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了泗棉3号×CARMEN组合的RIL群体,研究棉花高产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理。对该群体的株型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最适模型都是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说明存在控制这些性状的主基因,同时,株型性状是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用2523对SSR引物,进行双亲的多态性检测,有62对SSR引物具有多态性,产生65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5个稳定可靠的株型性状的QTLs,为3个株高/果枝长度比的QTLs,以及株高、果枝长度的QTLs各1个,这些QTLs都是在2个环境中或以2个环境平均数检测到的。单标记分析,还检测到9个稳定可靠的株型性状的QTLs。检测到的QTLs和筛选到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对株型性状的MAS。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交转育法培育了哈克尼西棉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棉所12A-3,苏棉12A等17个,104-7A陆地棉胞质的雄性不育系中棉所12A-1和86-1A,以及湘远A胞质不育系中棉所12A-2。这20个不育系的不育性彻底,农艺性状与原轮回亲本,保持系一致,都可以用于新组合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杂交棉新品种南农8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农8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以I-60332为父本,95-042为母本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1999年选育成功,2004年参加了安徽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4.
 以抗黄萎病轮回选择基因库g2中的不育株为主体亲本,分别与高强纤维品系P7235、抗黄萎病种质P60182转Bt基因抗虫棉山西Bt(SHXBt)和中心Bt(ZHXBt)杂交后再进行聚合杂交,合成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础群体C0。随后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表型选择,共获得P1、M1、MP1、P2、M2和MP2等6个选择群体。分析C0群体中的3种分子标记,发现基础群体C0的遗传基础是平衡的。将C0、g2与对照SU12进行比较,C0群体的抗虫性和各纤维品质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g2和SU12,早熟性和产量性状不显  相似文献   
15.
转Bt+Sck棉花的分子检测及其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苏棉16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Bt Sck基因获得5个转基因株系(301-5 T2、305-5 T2、312-5 T2、314-4 T2和332-2 T2),对这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分子杂交及其农艺性状评价.与受体苏棉16相比较,转基因株系的单株铃数和抗虫性显著提高;叶型变小、叶色加深;株高变化不大;铃重、衣分降低,其中305-5 T2和314-4 T2的衣分显著低于受体苏棉16;转Bt Sck基因纯系的纤维品质与受体苏棉16无显著性差异;除305-5 T2产量低于受体苏棉16外,其余纯系与受体苏棉16的皮棉产量持平.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不同的转Bt Sck基因纯系对棉花农艺性状表现所产生的效应有所不同,为培育新的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棉花Rf1育性恢复基因和抗虫Bt基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0-613-2R与转Bt基因抗虫棉R019(轮回亲本)杂交、回交产生BC2群体。利用CMS恢复基因Rfl紧密连锁的3个SSR标记和Bt基因的PCR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聚合有Rfl和Bt的转基因抗虫棉恢复系。在分析的59个BC2单株中55株存在恢复基因标记,54株存在Bt基因;综合标记分析结果,共获得54个同时具Rfl与Bt基因的聚合单株;这些聚合单株自交后,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获得10株含Bt基因且Rfl纯合的单株。为棉花优良恢复系的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良现有陆地棉栽培品种的纤维品质,通过MAS M2、M1,表型选择P2、P1,分子标记结合表型选择MP1、MP2群体和基础群体C0,经两年的研究比较发现,第二轮标记选择群体M2的比强度均高于其他群体,选择响应值达正值。在两轮选择中,均是标记选择高于表型选择。利用本实验室筛选的2个与纤维比强度主效QTL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对  相似文献   
18.
棉花高品质种质系杂交后代纤维品质性状间的偏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品质的异常棉渐渗系J381和J415为母本,分别与苏棉12杂交,开展亲本P1、P2,杂种F1,回交后代B1、B2等6个世代纤维品质性状偏相关分析。结果,种质系J381和J415的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纺纱均匀性指数、回潮率等显著优于苏棉12,F1普遍为中亲值,B1偏向于J381或J415,B2偏向于苏棉12。亲本世代变异稍小,分离世代F2、B1、B2变异较大。偏相关分析表明,有7个性状在各世代均表现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即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反射率、黄度等两两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麦克隆值、纺纱均匀性指数均为极显著正相关;麦克隆值与纺纱均匀性指数间为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遗传距离与杂种F_1、F_2产量及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用两年田间试验数据和RAPD、ISSR与SSR分子标记,估算出36个陆地棉品种间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0.0701~0.4255,平均0.2844;表型遗传距离2.18~12.60,平均7.04;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350。双列杂交配置的28个F1和28个F2杂种群体,3个环境试验综合鉴定的F1与F2单株铃数、铃重、籽棉产量、衣分和皮棉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5、0.8877、0.7135、0.9640和0.8956;F1、F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平均数分别为13.62%、16.31%和7.90%、9.02%;F1、F2杂种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9和0.3787。表型遗传距离、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F2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程度偏低,试验材料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它们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室内生测的虫龄加权值、田间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百分率、含Bt基因植株百分率3种方法检测陆地棉的抗虫性,3种方法的符合率达 96%以上。因此,田间卡那霉素抗性鉴定可作为转 Bt基因的标记加以利用。C0、P1、M1、M2、MP1、P2 和 MP2等 7 个群体的平均虫龄加权值分别为30.585、24.182、16.615、10.601、10.123、7.440和7.215,方差分析显示C0群体的虫龄加权值极显著高于其它6个选择群体,即其抗虫性水平极显著低于其它群体。同样,P1 极显著低于 M1、M2、MP1、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