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因组编辑技术已成为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以直链淀粉含量合成基因Waxy(Wx)为编辑对象,构建敲除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优质粳稻品种圣稻22,共获得了20个T0代转化株系,测序结果表明16个株系实现了对Wx基因的定点编辑,突变率为80%,纯合及双等位率为20%。稻米外观品质检测表明13个株系外观呈现糯稻表型,直链淀粉含量测定表明有3个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降至2.0%以下。可见,利用CRISPR/Cas9系统可以快速改良水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目标性状,在品种的定向改良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水稻穗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穗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部位,穗型是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穗型的形成涉及花序建成、籽粒发育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本文综述了水稻穗型的分类,穗型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穗型及穗部性状的遗传,及穗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育种实践中与穗型有关的问题,指出随着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穗型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将不断明晰,这必将有助于水稻高产优质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23.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黄淮及长江流域粳稻区重要的病害。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比较困难,利用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对提高抗性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来自籼稻抗源Modan的Stv-bi是水稻育种中广泛应用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本研究设计了与Stv-bi紧密连锁的SSR及STS分子标记,用3个抗条纹叶枯病混合群体F30718(圣稻13/镇稻88)、F50701(武优34/T022//圣稻806)、F60702 (V6/T022//镇稻88)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和田间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其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9.3%、87.7%和91.8%。表明这些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4.
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除含有供体基因组中的1个或几个片段外,其余背景与受体亲本完全相同,是用于QTL鉴定、精细定位、图位克隆、互作分析和品种改良等的理想材料。本文概述了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构建、特点、类型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圣糯1号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以徐稻3号为母本,广陵香糯为父本,并用徐稻3号回交后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好,产量高,出米率高,灌浆快,熟相好等优点。2018年6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适宜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26.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指通过序列特异核酸酶在基因组特定位点产生DNA双链断裂,从而激活自身修复机制,实现对基因组特定位点靶向修饰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FNs)系统、类转录激活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系统、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核酸内切酶(CRISPR/Cas)系统和单碱基编辑技术.本文介绍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7.
水稻新品种圣稻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圣稻17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与混合法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性与抗逆性强等特点,适于黄淮稻区作麦茬稻种植.2011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8.
圣香糯1号是以镇稻88为母本、广陵香糯为父本,并用镇稻88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等优点,2019年6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稻20196011),适宜在鲁南及沿黄稻区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29.
南粳505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食味品质优、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2017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通过江苏省引种备案,2019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南粳505适于江苏淮北地区、山东鲁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安徽省淮河以北中粳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而成的95个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对芒长、芒分布特征以及有芒置换系产量相关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2008年和2009年的调查结果,通过代换作图共鉴定出4个与芒有无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水稻第1、第2、第5和第7染色体上。qAWN-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72与RM1387之间,遗传距离为6.6cM;qAWN-2被定位在第2染色体RM5804与RM4472之间,遗传距离为7.4cM;qAWN-5被定位在第5染色体RM1024与RM2422之间,遗传距离为14.1cM;qAWN-7被定位在第7染色体RM192与RM11之间,遗传距离为33.5cM。本研究所检测到的QTLs可以为理想型无芒品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