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为了能在田间快速分离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同时能将实验室内被污染的致病疫霉菌株有效地纯化出来,对在黑麦培养基中添加制霉菌素配方和红药水配方分离致病疫霉菌株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从田间马铃薯病叶上直接分离致病疫霉菌株时,制霉菌素配方的纯化率高于红药水配方,分别为74%和52%;在分离实验室受杂菌污染的致病疫霉菌株时,红药水配方的纯化率高于制霉菌素配方,分别为78%和36%;两种配方对致病疫霉菌株后期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制霉菌素配方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红药水配方,两者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5.79%和18.63%;然而,两种配方对致病疫霉菌株后期产生孢子囊的数量、孢子囊直接萌发和游动孢子释放、致病疫霉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在3个感病马铃薯品种上的致病性也均没有明显影响。田间病叶上采集的致病疫霉菌株在制霉菌素配方的黑麦培养基冻存管中20℃最长可保存16个月,表明制霉菌素配方更适合于田间快速分离纯化致病疫霉菌株,而红药水配方更适合于分离纯化实验室内被污染的致病疫霉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内蒙古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的组成及其致病力,从内蒙古13个县(旗)分离得到109株黑痣病菌,采用载玻片配对法和土壤接种法分别测定其融合群及致病力。结果表明,109株黑痣病菌中共存在8个融合群及亚群,分别为AG1-IB、AG2-1、AG3、AG4-HG-Ⅱ、AG4-HG-Ⅲ、AG5、AG9及AG-A。其中84株菌株为AG3,占77.06%;AG4-HG-Ⅱ和AG5分别为8株和6株,占7.34%和5.50%;其余5个融合群各不超过5株,所占比例均在5.00%以下。在84株AG3融合群中,从薯块分离得到52株,茎表分离得到32株;其它7个融合群共25株菌株均分离自茎表。除AG-A无致病能力外,其它融合群均可致病,AG3致病力最强,AG4和AG5次之,AG2-1、AG9和AG1-IB最弱。表明内蒙古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其优势融合群仍为AG3。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干腐病室内药剂筛选及防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和恶霉灵6种杀菌剂对4种马铃薯干腐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镰刀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4种镰刀菌抑制作用最强的药剂均为咪鲜胺,EC_(50)值范围为0.010~0.057μg/m L;氰烯菌酯对接骨木镰刀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而恶霉灵的抑菌作用普遍较差,EC_(50)值为9.340~64.408μg/m L;其他4种药剂效果较好。对接菌薯块进行药剂处理可抑制病斑横向扩展及病原菌纵向侵入,但不同杀菌剂防效不同。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戊唑醇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金雷多米尔、杀毒矾、克露、克霜氰、大生M-45和进富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克露对晚疫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16μg·mL-1,毒力最差的是大生,其EC50值为2.89μg·mL-1,其余4种药剂按毒力大小依次为克霜氰、金雷多米尔、进富和杀毒矾,其EC50值分别为0.24μg.mL-1、0.28μg·mL-1、0.43μg·mL-1和1.17μg·mL-1。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及药剂特性,供试的6种杀菌剂在生产上可视病害的发生情况交替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几种树皮腐烂病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引起树皮腐烂病的病原菌往往不产孢,利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很难对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引起几种腐烂病菌进行分子鉴定。本试验对采自河北省5个不同县市的苹果树、杨树、柳树、槐树和杏树等5种树木上的腐烂病菌进行了分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测定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的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从5种寄主植物上共鉴定出Valsa mali var. mali、Valsa sordida、Botry-osphaeri dothidea和Botryosphaeria rhodina等4种树皮腐烂病菌,结果表明,通过ITS序列分析,可对树皮腐烂病菌进行准确鉴定,并对系统发育树上代表不同病原菌种类的每个分支上序列的名称、寄主范围以及地理来源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16.
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来  王文桥  朱杰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16-117,216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粮食和蔬菜作物。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马铃薯每年只能种植1次,由于马铃薯轮作倒茬困难,近年来黑痣病发生及危害呈上升趋势,造成马铃薯严重损失。针对我国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规律,提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杏树-新病害王江柱,董金皋,侯保林,朱杰华(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关键词杏树;新病害ANewDiseaseinApricot¥WangJiangzhu;DongJingao;HouBaolin;ZhuJiehua(Dept.ofPl....  相似文献   
18.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真菌病害.通过致病疫霉基因组开发微卫星标记,旨为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提供更系统、有效的标记.利用软件SciRoKo和ClustalX对致病疫霉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长度≥25 bp的适合标记开发的位点及两端序列进行筛选.然后在这些位点的两端序列上设计专一性PCR扩增引物,选择9株致病疫霉菌对引物的专一性和微卫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最后利用40株不同年份和地理来源的致病疫霉菌株对可行性微卫星标记进行等位基因数的确定及其多态性评估,然后选取部分标记对40株致病疫霉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了33个具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占开发总数的28.7%,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值都在0.164~0.614之间,其中PIC≥0.5的标记有7个,0.25 <PIC<0.5的标记有25个,PIC≤0.25的有1个.发现致病疫霉微卫星基因型与其交配型及地理来源有一定相关性,与甲霜灵敏感性不相关.本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致病疫霉群体遗传学研究机理提供更多多态性高,稳定性强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河北省和吉林省部分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对嘧菌酯、精甲霜灵和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省被测的97个晚疫病菌株对嘧菌酯均表现为敏感.在被测的河北围场65株晚疲病菌株中,多数对精甲霜灵高抗,其中高抗、中抗和敏感比例分别为72.3%、26.2%和1.5%,而在被测的32株吉林长春菌株中,多数对精甲霜灵敏感,其中敏感、中抗和高抗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1.3%、15.6%和3.1%.在被测的35株河北省围场县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中,所有菌株都为抗性菌株,并且高抗菌株占97.1%;而在18株吉林长春晚疫病菌株中,多数为敏感菌株,其中敏感、中抗和高抗比例分别为77.8%、16.7%和5.5%.研究还发现精甲霜灵和甲霜灵对部分高抗菌株具有刺激菌丝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室内测定3种杀菌剂对2015—2016年东北和华北地区致病疫霉群体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杀菌剂对2015—2016年东北和华北地区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学杀菌剂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2015—2016年东北和华北地区致病疫霉群体毒力最强,其2年的平均EC_(50)值为0.067 7 mg/L;其次是52.5%■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其EC_(50)值为0.267 4 mg/L;64%■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最差,其EC_(50)值为3.436 0 mg/L。因此,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52.5%■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64%■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在田间应与其他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