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复粒小麦系仙居县农场从普通小麦品种“矮洛阳”中选择出来的一个稳定变异类型。它的外形特征及一般的农艺性状均与原品种相似。唯植株上大部分穗子都有一些多子房小花及一些“半心皮化”的变态叶状片围绕着1或2个子房。子房可有2—3枚;“半心皮化”变态叶状片一般为1—2枚,最多可达6枚。多子房小花可以结2—3粒种子,从而形成一个复合的颍果。花器其他部分均表现正常。为此复粒性状不是由于小花的骈生和退化或花器其他部分雌性化的结果,而是属于一种多雌的变异。复粒性状受二对隐性的加性主基因(暂命名为mg_1、mg_2)控制。在不同杂交组合中它还可能存在一对显性的抑制基因。经过小麦单体系杂交测定,二个主基因分别位于6B和3D染色体上。复粒性状的发育,除上述基因外,还受环境条件和生理的影响,也有更广泛的遗传背景。复粒小麦的经济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以中国春小麦(2n=6X=42)为母本,苏联球茎大麦(2n=4X=28)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授粉24小时后,在已授粉母本的柱头上滴赤霉酸(GA3),刺激幼胚生长,以中国春单体5B为母本的,可以获得少量结实的杂交种子;而以中国春为母本的,则必须结合离体培养杂种幼胚,才能获得中国春小麦与球茎大麦属间杂种,杂种植株的形态表现为中间型,其染色体数在24—30之间,自花不育。我们的试验结果与英国剑桥植物育种研究所不同,  相似文献   
23.
引言冬小麦一般都有春化要求的。但是它的这种要求又会成为遗传和育种研究工作的一种障碍。例如,在同样的条件下,春小麦一年可种4—5代,而冬小麦因需春化,一个世代比春  相似文献   
24.
四倍体苏联球茎大麦或匈牙利球茎大麦直接与六倍体显性核不育小麦进行杂交极难获得杂交种子。利用显性核不育小麦与中国春5B单体杂交产生居间杂种(F_1),再以居间杂种的不育株与球茎大麦进行杂交,就可能得到属间杂种。这种通过媒介法利用显性核不育基因进行复式远缘杂交的实用价值在于:(1)可以省却大量的人工去雄手续和排除可能出现的“假杂种”干扰;(2)利用中国春或其5B单体在远缘杂交中的可交配性。可促进普通小麦与球茎大麦的杂交成功;(3)可以使具有各种遗传背景的核不育小麦材料能够在远缘杂交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5.
14C-乙烯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植株对乙烯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与对乙烯利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向穗部集中,在小麦剑叶上涂以14C-乙烯利后,穗部释放14C-乙烯的高峰发生在第六天,此高蜂期正值小麦幼穗迅速发育时期,与乙烯利杀雄的“靶期”相吻合,认为乙烯利对小麦杀雄,是由其释放乙烯而起作用,剑叶涂14C-乙烯利15天后,雄蕊中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RNA蛋自和糖类中,雌雄蕊的HCl提取物中具放射性的物质不是未分解的乙烯利,表明乙烯利进入小麦体内能被代谢、转化,并参入其他成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