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获得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VspX蛋白单克隆抗体,将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克隆、表达并纯化,作为免疫原,以QuickAntibody-Mouse 5W为免疫佐剂,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亚克隆筛选后,共获得5株能稳定分泌抗VspX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8、3A3、3C12、3H9及4D11。亚型鉴定表明,3C12重链为IgG2b,其余4株为IgG1,轻链均为κ链。间接ELISA结果表明,5株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效价在1:1×104~1:2×105,腹水效价在1:1×105~1:8×105。选其中两株杂交瘤细胞株3H9和4D11的腹水纯化,进行亲和力测定,解离常数分别为6.3×109和7.8×109,属高亲和力抗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5株单抗均能与牛支原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而单抗4D11与羊无乳支原体标准株PG2和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标准株PG3均不反应。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单抗4D11与牛支原体表面的VspX的结合呈剂量依赖性。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单抗4D11可以识别黏附到胚胎牛肺细胞上的重组VspX蛋白。本试验成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VspX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紫甘薯花色苷的组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色素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浸提沙棘色素,在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液中沙棘色素的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沙棘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液料比22.4∶1(mL∶g),提取温度63℃,提取时间2.9h,沙棘色素的质量浓度为33.1mg/L。对沙棘色素的抗氧化研究表明:沙棘色素对三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对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均明显高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在质量浓度小于6.0mg/L时,沙棘色素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高于BHT,而在质量浓度大于6.0mg/L时低于BHT。  相似文献   
14.
萝卜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心里美萝卜为材料,对萝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3 h、料液比1∶20[质量(g)体积(m l)比]、温度70℃的提取条件下,萝卜红色素提取的产量最高;在大孔树脂AB-8,NKA-9,S-8和NKA-II纯化萝卜红色素时,以AB-8树脂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速率最快。萝卜红色素热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25℃下半衰期为73 d;室内光线照射5 h后萝卜红色素的残存率比室外放置的高54.13个百分点;萝卜红色素明度指数随溶液pH上升而降低,颜色偏离红色而接近蓝绿色。  相似文献   
15.
小米黄色素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超声波辅助提取小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小米黄色素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得到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R2=0.9884),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方差分析表明,影响小米黄色素超声波提取的主要因素为超声波功率,其次是提取时间,液料比影响最小。【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510 W,液料比5.0∶1,提取时间46 min。在该提取工艺下,小米黄色素含量为(4.24±0.04)mg/kg。  相似文献   
16.
盾叶薯蓣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H.Wright)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根茎所含薯蓣皂苷元为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综述了目前我国盾叶薯蓣野生资源分布、栽培资源、组织培养、不同倍性种质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为盾叶薯蓣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相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酶法提取沙棘叶中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沙棘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黄酮得率顺序依次为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料液比>酶解温度。最佳提取工艺为:酶添加量4%,料液比1:5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18.
以黑豆为富硒载体,制备富硒黑豆芽,确定了一种硒含量测定方法和黑豆富硒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浸泡和喷淋相结合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在黑豆发芽的过程中实现对硒元素的生物富集,采用极谱法分析测定黑豆中硒含量,并通过该方法优化黑豆富硒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极谱法测定黑豆中硒含量标准偏差小,重复性好,是一种较好的硒含量测定方法,当亚硒酸钠浓度为20μg/mL、培养时间为48h时黑豆富硒效果最佳,制备出的富硒黑豆芽硒含量为15.44μg/100g。  相似文献   
19.
大孔树脂对紫甘薯色素的静态吸附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4种大孔树脂(AB-8、S-8、NAK-Ⅱ及NKA-9)吸附紫甘薯色素,研究了大孔树脂吸附过程中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和AB-8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是较理想的吸附树脂,其吸附平衡速率常数为每分钟0.0246,吸附过程和Freundlich经验公式拟合较好;当溶液的色素含量为0.992(以A535表示)、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30min时具有最佳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紫甘薯主要物质含量及处理方式对其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品种的紫甘薯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主要物质含量,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其色素含量和色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蛋白质和色素含量以紫A1为最高,还原糖和氨基态氮含量以川山紫为最高;紫甘薯经冷藏、冷冻后,其色素含量显著降低,经微波处理和煮后冻藏处理,紫甘薯色素含量分别为鲜薯的84.5%和83.3%;50℃热风干制对紫甘薯的色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