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明确杂草致病菌株GD-0221的除草活性与作物安全性,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病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部分离获得杂草致病菌株GD-0221,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菌饼接种法研究该菌株对5种阔叶杂草离体叶片的致病性,用发酵液喷雾接种法研究其对5种阔叶杂草的盆栽致病性和对青海主栽作物的安全性。根据菌株形态和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该菌株对5种阔叶杂草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藜(Chenopodium album)、冬葵(Malva verticillata)、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均具有致病性,活体接种试验中杂草发病率为33.33%~100.00%,对密花香薷的致病效果最突出。作物安全性方面,该菌株对青稞(Hordeum vulgare)、小麦(Triticum aestivum)表现安全,而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蚕豆(Vicia faba)和豌豆(Pisum sativum)表现不安全。GD-0221菌株具有开发成为禾本科作物田防除阔叶杂草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2.
利用特异性PCR方法从病山羊组织病料中分别扩增山羊痘病毒、羊口疮病毒和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特异性片段,继而将扩增的特异性片段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上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病山羊中可同时扩增出山羊痘病毒、羊口疮病毒和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特异性片段,并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证了PCR检测结果,首次证实我国存在山羊痘、羊口疮及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混合感染,为我国现阶段羊病的流行病学和有效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野燕麦是马铃薯田的主要杂草之一,人工除草工作量大。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240 g/L收乐通EC在青海省马铃薯田防除野燕麦药效、适宜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田间使用了240 g/L收乐通EC制剂量300,450,600 mL/hm2,以108 g/L高效盖草能EC制剂量375 mL/hm2为对照药,设空白对照处理,于马铃薯3~5叶期,野燕麦为3~6叶期兑水300 L/hm2喷雾处理。结果表明,240 g/L收乐通EC是马铃薯田防除野燕麦的优良除草剂,适宜剂量为450 mL/hm2,对野燕麦40 d株防效和鲜重效均达85%以上,对马铃薯安全,增产率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34.
35.
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PCR技术,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羊痘病毒结构蛋白P32基因,连接于pMD18-T载体,转化到JM109感受态细胞,对重组质粒双酶切、PCR鉴定与序列分析得出:P32结构蛋白基因全长969 bp,编码323个氨基酸.与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9%和97%;与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98.9%和96%.  相似文献   
36.
选用对野燕麦有强致病力的候选优势菌株燕麦镰孢GD 2和多孢木霉HZ 31作为亲本,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菌株改良,通过野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温室抑草活性作用筛选出性状优异的融合子。结果表明,获得的3个性状各异的融合子进行离体生测后,融合子R2对野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燕麦镰孢GD 2,而与多孢木霉HZ 31的效果相当,盆栽致病力测定时融合子R1对野燕麦的鲜质量防效值高于双亲菌株,达68.03%。选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生防菌株作为亲本进行融合,筛选获得防效优于亲本的微生物融合菌株R1。  相似文献   
37.
选取黑龙江省4个耐冷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应用人工气候室在水稻孕穗抽穗期进行不同低温强度、不同持续时间(2008年)、不同昼夜变温(2009年)处理的低温试验,通过观测比较水稻结实率,分析主栽品种的耐冷性差异,探索障碍型冷害的温度指标及不同昼夜低温形式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对低温表现出不同的耐冷性,在15℃低温下处理8d,空育131的结实率为87%,表现的耐冷性最强,龙稻3和龙稻7次之,而垦稻12的结实率为61.5%,耐冷性最弱;在4~8d的低温处理下,空育131孕穗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的温度为15℃,龙稻3和龙稻7为16℃,垦稻12为17℃左右;在日积温(15℃)相同的低温处理下,昼、夜持续15℃低温,即水稻始终处于受害温度下的结实率均值低至74.3%,发生了严重的障碍型冷害;昼夜有温差变化,即部分时段水稻处于非受害温度下的结实率均值在79.5%~82.4%,障碍型冷害程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8.
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了解了作物生长季的气象条件,更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从而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保障。在2011年短期气候预测年度分析会和年景分析会的基础上,对前期气候条件、年度气候预测和年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综合分析认为:2011年降水正常,气温略高,生长季热量够用。总体气象条件好于常年,略差于去年,属丰年年景。  相似文献   
39.
综合分析前期气候条件,2009年年度气候预测认为:2009年降水正常,热量基本够用,总体的气象条件略好于常年,稍差于2008年,年景属平丰年(与近5年平均比较)。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以局部为主,主要有西部春旱、夏季阶段性低温和病虫害。  相似文献   
40.
黑龙江水稻冷害Ⅴ冷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10日-8月10日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6年间,在黑龙江省稻作区,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北向南减少,北部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最易发生的地区,牡丹江半山区为延迟型冷害较易发生的地区,三江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易发生的地区,松嫩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轻发生地区。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