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6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轻简化基质育苗棉苗栽前离床期耐受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棉花轻简化基质育苗技术下的幼苗离床耐受生理相关特性,为其安全存放和运输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了育苗基质添加保水剂和不添加保水剂的处理,以中棉所50为材料,研究了29 d苗龄的幼苗不同离床和复水条件下的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室内条件下棉苗离床的耐受过程中,幼苗叶片逐步失水,引起从叶片外部表层细胞结构到内部生理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影响移栽成活率。其中,离床3 d内是安全期,叶片含水量的损失不到5%,且及时复水后能达到幼苗离床前初始状态的98%以上,移栽成活率均在99%以上;此时叶片表层细胞结构相对完整,细胞连接相对平滑,保卫细胞相对饱满。离床5 d为临界期,此时复水仅能达到初期的93%左右;第5至7天叶片失水最快,这个阶段相对含水率日均下降15百分点;当失水降到50%以下(11 d后)时,叶片表层细胞皱缩较严重,细胞壁皱褶明显,气孔塌陷较深,复水后恢复能力弱。失水过程中真叶内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力随离床时间增加而上升/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在前5 d上升,5 d后开始下降。【结论】保水剂有利于维持离床棉苗体内水分,缓解离床期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62.
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棉花轻简化栽培是适应中国国情、提高棉花竞争力水平和棉花持续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回顾了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了从播种(育苗移栽),到简化整枝、合理密植、简化施肥、植保、灌溉、到采收诸环节轻简化的关键技术;并对轻简化栽培的熟性和株型调控理论等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轻简化植棉技术,促进棉花持续生产的技术与理论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63.
新型尿素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试验研究了控释尿素、聚能网尿素、腐植酸尿素、含锌尿素等新型尿素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尿素相比,聚能网尿素、腐植酸尿素处理籽棉产量增产5%以上,含锌尿素处理增产1.55%。控释尿素处理产量略高于常规尿素,控释尿素1次施用处理产量略高于2 次施用。尿素类型对氮肥回收率和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4.
2015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和天津市静海区研究了地点、播期和品种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设置了50%噻苯隆(450 g·hm-2)和40%乙烯利(1500 mL·hm-2)混用及高(2700 mL·hm-2)、低(1800 mL·hm-2)剂量50%噻苯·乙烯利悬浮剂共3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脱叶催熟剂的脱叶效果显著,不同条件下各处理药后18~20 d的脱叶率均达到90%以上,满足机械采收的要求;但催熟效果有限,同期的平均吐絮率仅比对照高5百分点。自然脱叶率和吐絮率越低,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催熟的效果越明显。脱叶催熟处理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长度及强度,但显著降低了纤维整齐度。  相似文献   
165.
新疆机采棉发展回顾、现状分析及措施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兴衰直接关系到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棉农植棉积极性的提高。近年来,机采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采棉效率,缓解了用工难的问题,但棉花价格却在低位徘徊,棉农收益并没有因采棉效率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回顾新疆机采棉的发展历程,简述了新疆机采棉发展现状,提出了新疆机采棉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新疆机采棉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思路,推动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6.
【目的】亏缺灌溉是节水农业的一种有效灌溉方式。定量分析亏缺灌溉对我国棉花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力的影响,为亏缺灌溉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整合2010―2022年已发表的53篇文献,采用元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亏缺灌溉条件下不同因素对中国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特征。【结果】与充分灌溉相比,亏缺灌溉下籽棉产量平均降低16.2%,而灌溉水分生产力平均增加32.2%。亚组分析表明,在亏缺灌溉条件下我国西北内陆棉区的灌溉水分生产力提升最高,其中新疆地区的减产幅度较小效果最好;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及大田栽培条件下能更有效地利用亏缺灌溉的水分;年平均气温≥10℃的地区,采用干播湿出,适当增加灌溉次数能够有效降低亏缺灌溉导致的减产风险;土壤容重<1.5 kg·cm-3的土壤条件下,亏缺灌溉棉花的减产风险低于高容重的土壤环境;在灌水量为充分灌溉的80%~100%,氮、磷和钾施用量分别为200~300 kg·hm-2、150~200 kg·hm-2和100~150 kg·hm-2的条件下能够有效促...  相似文献   
167.
为对作物进行田间数量化管理以及长势监测,从数字图像监测作物长势的基本原理、数字图像获取方法、图像分析处理技术以及数字图像在作物长势监测方面的应用4个方面进行概述,简要归纳了数字图像基本原理、获取及分析方法,总结出可以利用数字图像实现作物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氮素营养诊断进行监测,认为对于数字图像的获取应明确获取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分析方法,同时在今后可以利用专家模型,多角度评判作物长势,以期为实现作物的精确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以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AFD)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对棉花光合特性、成铃规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宜的艾氟迪滴施量。于2021年4—10月进行田间试验,设置0 g/hm2[对照(CK)]、1 050 g/hm2(A)、1 350 g/hm2(B)、1 650 g/hm2(C)、1 950 g/hm2(D)、2 250 g/hm2(E)、2 550 g/hm2(F)7个处理,分别于始花期7月6日(15%)和盛花期7月14日(85%)滴施2次,分析不同滴施量对棉花光合特性、成铃规律及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7月10日起至8月10日SPAD值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8月1日各处理基本达到最大值,表现为D>E>C>B>A>CK>F;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叶面积指数(LAI)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盛铃期时各处理基本达到最大值,表现为D>E>C>F>B>A>CK;花铃期时棉花净...  相似文献   
169.
发展棉花间套作体系是缓解我国黄河流域棉花与其他作物争地矛盾的主要策略,但目前对棉花间套作体系下棉花的增产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棉花与小麦、大蒜和花生间套作,并对其根系分别采取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从而研究在隔根处理下不同作物与棉花间作对棉花产量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研究表明:(1)隔根处理下的不同作物与棉花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说明试验中棉花间套作体系均体现出间作优势,且在小麦/棉花套作和大蒜/棉花套作的体系中,小麦和大蒜对于棉花的资源竞争力大于0,小麦和大蒜在共生期内是优势种;花生相对于棉花的资源竞争力小于0,在花生/棉花间作体系中,棉花是优势种。(2)在棉花盛蕾期,单作棉处理的棉花的叶、茎器官的干物质累积量多于其他3个处理,而在花铃期后,间套作体系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多于单作棉处理,间套作体系中的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棉处理。(3)盛蕾期和初花期,单作棉的茎、叶器官的分配率高于小麦套作棉花、大蒜套作棉花和花生间作棉花处理,在盛花期和盛絮期,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下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率的差异与茎、叶器官相反。相关研究结果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