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的"木马状"姿势为特征,牛的易感性较大,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莱阳地区某养殖户饲养的2头雄性犊牛,阉割后发生急性破伤风感染,经过现场诊疗,1头治愈,1头死亡。笔者对此破伤风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诊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2.
研究认为,在引进基础品种中发现的暗化型灰黑蛾个体,其幼虫期的褐头尾斑及成虫期的灰黑蛾性状为隐性遗传,并受同一基因控制。采用两段连续回交法将暗化型基因(mln)快速导入到实用品种中,选育出中系灰黑蛾春用及夏秋用品系各4个,并育成灰黑蛾春用品种991×992及夏秋用灰黑蛾品种517×518,已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杂交品种一方为灰黑蛾,另一方为常规白蛾,利用蛾色差异,可把杂交率提高到100%。  相似文献   
23.
近几年来,随着莱阳地区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和集约程度的提高,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势头日益增加。为了对莱阳地区鸡大肠杆菌病有效开展诊断和防治,本文从莱阳市两个发病鸡场无菌采集病料进行分离鉴定,用7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24.
采用杂交、回交、成对品种系统选育等方法育成了九(921)、华(923)、春(922)、早(924)4个新品种,经配合力测定组配成四元杂交种九.华×春.早.实验室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制种性能好,茧形大而匀整,茧丝品质良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25.
王磊  黄德辉  孙家羿  漆学文  李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23-11125
综述了利用家蚕基因突变在家蚕限性品种、致死性品种、丝质相关方面以及一些特殊资源创新利用等家蚕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利用基金突变在家蚕育种上的方向。  相似文献   
26.
家蚕春用品种皖5、皖6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多丝量春用家蚕品种皖5、皖6,组配成杂交种。经多次鉴定和农村试养及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制种性能好,茧丝品质优良,茧形大而匀整,综合经济性状好。茧层率2554%,鲜毛茧出丝率2035%,解舒丝长1103m,净度9717分,是缫制高品位生丝的优质原料茧。  相似文献   
27.
浅谈家蚕品种的引进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品种及种质资源的引进利用是家蚕品种选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有目的地引进适合当地饲养的成对品种及单一品种,经实验室和农村鉴定,既可以取代现行品种直接用于生产,又可以作为育种的基础素材,育成适合当地使用的新品种;特殊性状基因材料的引进及利用可选育出特色品种,极大地丰富品种资源基因库,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家蚕品种.现将安徽省蚕桑研究所多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大批品种资源,以及对这些品种资源开展研究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8.
采用杂交、回交、抗病性选拔等方法 ,育成抗逆性强的品种 82 12、限回 ,与引进中系品种 5 0 1(苏花改 )、5 0 2(丰一改 )组配成“皖夏二号”四元杂交种。经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强健好养 ,发育齐一 ,茧形匀整 ,茧丝长 110 7m ,解舒率 83 31% ,农村饲养产量高 ,蚕种繁育系数高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29.
针对我国当前蚕区劳动力结构、蚕茧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发生根本性变化和气候环境日趋恶劣的实际情况,提出家蚕育种方向和目标必须面向生产进行变革,家蚕新品种的审定标准和评价体系要作相应调整的设想;以使通过审定的新蚕品种满足蚕茧优质、高产、省力化生产和蚕茧资源多元化利用的要求,提高新蚕品种的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30.
正临床奶牛产后大出血的病例不多见,发病率约为3%,但治愈率较低,不及时治疗易继发奶牛贫血症,甚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奶牛产后损伤出血的部位多在骨盆腔前口至中部的子宫颈阴道部的下壁和侧壁,在母牛难产或胎儿过大因助产不当的情况下,胎儿与软产道挤压摩擦造成大面积钝性挫伤或部分割裂伤。母牛产后胎盘处理不得当,处理过早或者胎盘部分粘连也有可能引起奶牛产后出血。另外,母牛自身患有子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