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1篇
  3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刊讯2月6日上午,省林草局副局长包建华、一级巡视员骆建国组织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完善四川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政策。会议强调,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等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守土有责,提前谋划、研究完善四川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2.
CBF类转录因子是调控植物冷害应答反应的关键因子.从蓝花楹中克隆到一个457 bp CBF类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编码142氨基酸的片段,并与多个物种CBF1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且具有CBF家族的AP2核心结构域,因此将其命名为JaCBF1.原核表达的结果显示此基因片段编码16 kDa的蛋白,表达分析结果显示JaCBF1于低温条件下在蓝花楹根、茎、叶中有差异性转录.Southern杂交结果揭示JaCBF1在蓝花楹基因组中存在至少2个拷贝.通过脓杆菌介导方法将JaCBF1异源转录到拟南芥中,荧光共聚焦显微照相结果显示其编码的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冷处理实验发现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耐冷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表明此新片段具有CBF类植物耐冷因子的典型功能.  相似文献   
63.
单干型潢川金桂培育技术与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归纳了潢川金桂的播种育苗、嫩枝扦插育苗及嫁接育苗方法,结合潢川金桂的特性,提出单干型金桂的3种培育措施,并结合园林工程应用情况,提出了潢川金桂的园林功能和园林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64.
中华红叶杨在成都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都地区对中华红叶杨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利用扦插穗条进行育苗研究,并观察其物候周期,总结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记录其观赏性状特点.引种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在成都地区全年叶色观赏期长达 9 个月,生长较为迅速,至栽培第 3 年,中红杨在河滩地栽培时胸径可达 10.22 cm,株高可达975 cm,冠幅达 295 cm,对病虫...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不同播种量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生长、产量、越夏率以及对杂草生物量控制的影响,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幼龄杨梅园开展白三叶草不同播种量研究。结果表明:随播种量增加,白三叶草出苗数、草层高度呈上升趋势,而茎粗、叶片SPAD值和单株鲜重均呈下降趋势。白三叶草鲜草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播种量15.00 kg/hm~2时,增加幅度较大,处理间达显著差异,而播种量为15.00~18.75 kg/hm~2时,鲜草产量增幅减小;白三叶草种子产量和越夏率均随播种量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播种量为11.25 kg/hm~2种子产量最高,播种量为15.00 kg/hm~2时越夏率最高。杂草生物量则随白三叶草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因此,白三叶草在丘陵红壤区幼龄果园适宜播种量为11.25~15.00 kg/hm~2。  相似文献   
66.
紫穗槐的繁殖栽培及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紫穗槐的繁殖、栽培、利用等技术要点,为促进紫穗槐的发展和科学利用紫穗槐资源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7.
68.
为筛选适合成都平原本地的大花蕙兰瓶苗移栽基质,以水苔基质为对照,设置了8种不同基质组合.结果表明,油菜秸秆(粒径10 mm~20 mm)为成都平原地区大规模生产大花蕙兰瓶苗最适宜的移栽基质,其小苗成活率和各项生长指标较好,且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69.
本文阐述了观赏草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了观赏草应用起源及国内外应用现状,并结合观赏草在本地应用情况,对成都市观赏草应用配置模式和研究、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0.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 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 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 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 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 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