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以无短绒材料为母本配置的7个转基因抗虫杂交组合进行了杂种优势和综合性状表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7个杂交组合霜前皮棉杂种优势突出,早熟性较好,衣分、铃重和子指比较协调;纤维长度较长,比强度中等,麦克隆值偏高,整齐度好,伸长率中等;生育期为中熟类型;具有株高中等、果枝始节位略高、结铃性较好的特性;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52.
53.
<正> 冀668是由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优质棉育种室最新培育的集高产、稳产、抗病虫、优质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1998年~1999年参加省区试和生产试验,连续名列第一,表现突出。1999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资助;2000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品种。200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4.
55.
病害对不同抗枯类型棉花品种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抗枯萎类型棉花品种(系),在病害胁迫时,叶片组分内SOD、POD活性呈明显规律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SOD和POD活性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不抗病的品种则表现趋势相反,膜脂过氧化水平、SOD和POD活性都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发现SOD和POD活性与田间发病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创杂棉20号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与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陆地棉品种间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5-2006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春棉组品种区试,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棉2007003).  相似文献   
57.
冀丰554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和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利用99-68为母本,国产抗虫棉GK12系选后代97G1为父本,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大铃、高产、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获得了在河北省生产应用的转基因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5第104号),2006年获得在山东省生产应用的转基因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6第097号)。  相似文献   
58.
59.
GKZ19是采用转Bt基因抗棉铃虫新品系做母本、非转基因品系做父本组配的一代抗虫杂交组合,2002-2003年参加了全国黄河流域抗虫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3和2005年分别参加了河北省抗虫棉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棉2006020),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  相似文献   
60.
2004年由于棉花苗蕾生长期间气温低、雨水多,土壤湿度大,造成棉田苗病、枯萎病较往年发病较重,但棉田发现一种新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危害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暗红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边缘紫红色,中心灰白色,潮湿时产生白色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叶易破裂。经查证该病是由尾孢霉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棉花尾孢霉叶斑病。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昆虫及风雨传播,在棉花生长季节为害叶片,经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病菌大量积累,遇有适宜条件即流行。多雨高湿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尤以秋季多雨、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