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Gambit完成流域的三维造型和网格划分,应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基于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泵内三维单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迷宫螺旋泵,探讨了环槽宽度、环槽深度对新型结构泵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设计参数,结果表明:环槽宽度、环槽深度分别为4,3 mm时泵性能最佳.通过分析模型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湍动能分布,研究泵内流体的流动和能量交换,对比分析2种模型泵的水力性能.分析表明:与原模型泵相比,新模型泵增压幅度和增压速率明显较大,螺旋环进口处增压速率高于螺旋环内部增压速率;转子流域内流体速度明显高于定子流域,间隙中面上存在强烈的质量和动量交换;流体增压速率与湍动强度有关,流体湍动强度越大,增压速率越大;新模型泵性能优于原模型泵,在最高工况点,扬程同比增加约3.42 m,水力效率提高约0.85%;流量大于最高工况点流量,新模型泵的效率明显高于原模型泵.  相似文献   
22.
1年生地被植物在山西省引种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58种1年生地被植物在山西省进行引种栽培,旨在筛选出适应性强、观赏及生态价值高的地被植物,为增加山西省1年生地被植物种类、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引种植物的花色、花型、花径、株高等18个指标建立地被植物评价模型,并对引种植物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确定适应性等级。结果表明,试验中评为I级的植物有小百日草、百日草、鸡冠花、紫茉莉,这4种植物表现为适应能力强、观赏和生态价值高;II级植物有勿忘草、凤仙、茼蒿菊等39种,长势良好,观赏效果较好;III级植物有马洛葵、花葵、五色菊等15种,观赏一般,且综合适应性差。58种植物中有43种可在山西省进行开发利用,评定为III级的植物需进一步引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依据 1971—2017年 10月到次年 3月惠州市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 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指标分析了惠州市干季的干旱趋势。结果表明: 1971—2017年, 惠州市干季总降水量在 1971—2004年呈下降趋势, 而 2004—2017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 干季干旱情况以正常为主, 而季节性干旱表现为以轻微干旱为主, 中等干旱次之, 并未出现严重干旱以及极端干旱的情况;干季干湿转换表现为突变现象, 1975年为湿润到干旱转变的突变年, 而 2015年为干旱到湿润转变的突变年; 惠州干季干湿震荡主周期为 15~32年和 5~15年, 近 46年 10年左右的时间尺度上存在着 7次干湿交替, 且小波系数大于 0的等值线到 2017年并未完全闭合, 表明未来几年惠州干季仍处于湿润化趋势阶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大樱桃栽培中的鼢鼠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样地坡向、大樱桃栽培深度、种植年限的探讨,分析大樱桃栽培中影响鼢鼠对植株危害情况变化的主要因素,总结防治鼢鼠的方法。[结果]在试验范围内,鼢鼠封洞率与种植年限不相关(P>0.05)。样地Ⅰ鼢鼠封洞率与栽培深度呈显著相关(F=46.800,P=0.000),与种植年限不相关(F=0.168,P=0.848);样地Ⅱ鼢鼠封洞率与栽培深度呈显著相关(F=48.000,P=0.000),与种植年限不相关(F=0.399,P=0.682);样地Ⅲ鼢鼠封洞率与栽培深度呈显著相关(F=58.036,P=0.000),与种植年限不相关(F=0.267,P=0.772)。鼢鼠对植株的致死率与坡向、种植年限均无显著相关(P>0.05),随着栽培深度加深,植株保存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植株存活率与栽培深度显著相关(R~2=0.723 1)。[结论]试验范围内,大樱桃栽培深度为40 cm时,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深度的植株保存率,鼢鼠防治效果最好,其结果与样地坡向、种植年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5.
1961—2012年山东省气温变化及对农业热量条件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山东省近52 年的气温变化对农业热量条件和粮食生产的影响,据1961—2012 年气象站数据,利用GIS 方法提取气温变化和农业热量条件变化指标,分析山东省气温时空分布规律、变化特征 及对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东省及鲁西、鲁中、鲁东地区年、四季平均气温整体增温显著,2000 年后增温更明显。春、冬季和全年平均气温从1990s 以后增温显著,夏、秋季近52 年来气温有波动,但整体增温较小;(2)山东省东部增温幅度最大,西部最小,呈自西向东增加趋势;(3)山东省及3个地区秋、夏季气温倾向率较小,而冬季和春季呈“暖冬”、“暖春”现象;(4)山东省≥0℃和≥10℃积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年上升幅度较大;全省≥0℃和≥10℃初终日间持续日数波动较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脑代谢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慢性肾脏疾病4期患者43例,按是否行血液透析分为非透析组23例和透析组2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4例为健康对照组.对入选者行头颅磁共振平扫、磁共振波谱成像,通过相位矫正、拟合曲线得到脑代谢波谱.利用LC Model对波谱进行后处理,得出代谢物绝对浓度,观察脑代...  相似文献   
27.
不同温度处理盆栽紫罗勒(Ocimum basilicum‘Purple Ruffles’)植株后,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自动进样(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技术分析了紫罗勒叶片芳香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各温度处理下紫罗勒叶片共检出55种化合物,其中芳樟醇是紫罗勒叶片的主要芳香成分。但不同温度处理后,紫罗勒叶片芳香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含量有所不同。综合考虑,温度为15℃(昼/夜,20℃/10℃)是紫罗勒芳香成分提取较为理想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28.
为福建光泽烟区烤烟适宜成熟度采收提供科学依据,以主栽品种K326烟叶为对象,以成熟度外观特征与习惯采收相当为对照,通过设置不同成熟度采收烟叶,研究采收成熟度对主栽品种K326各部位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采收烤前各部位烟叶SPAD值随成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降幅为上部叶>中部叶;中部叶以叶面80%~90%浅黄色,主脉变白2/3以上采收烤后烟叶经济效益最佳,以叶面90%~100%浅黄色,主脉基本变白采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最协调,但各处理间差异均较小;上部叶以叶面100%淡黄色,主脉全部变白采收烤后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含量及衍生指标均最佳,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上部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叶面100%淡黄色,主脉全部变白采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均较优。  相似文献   
29.
日光温室黄瓜烟粉虱与西花蓟马的种群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烟粉虱成虫和西花蓟马成虫在日光温室黄瓜上的种群动态,在济南市董家镇及济阳县曲堤镇两地进行了春秋两季的定点定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春季日光温室内烟粉虱与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趋势,烟粉虱成虫数量最高为0.45头/叶,西花蓟马成虫数量最高为0.34头/花;秋季日光温室内烟粉虱与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曲折上升趋势,烟粉虱成虫数量最高为52.9头/叶,西花蓟马成虫数量最高为3.33头/花。本研究为以后日光温室黄瓜上防治烟粉虱与西花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棉花打顶和保留营养枝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适应生产上对棉花简化栽培技术的需求,以‘华杂棉H318’为材料,设置打顶整枝(A)、打顶留叶枝(B)、不打顶留叶枝(C)、不打顶整枝(D)4个处理,在大田条件下,对打顶、整枝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打顶使棉花的平均成熟期延迟5~6天。打顶、留叶枝有利于棉花茎枝、叶片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留叶枝单株铃数增加,单铃重和衣分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整枝处理相当,打顶、留叶枝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大,最后得出打顶留叶枝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