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为给建立完整有效的长山核桃组培快繁体系提供基础,以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和基本培养基对腋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剂和消毒时间处理对外植体的影响较大。先用75%酒精消毒20 s,再用0.05%HgCl_2消毒7 min,外植体污染率降低到30%,且腋芽萌发率最高,可达100%。极差分析结果表明:HgCl_2浓度对污染率和萌发率影响最大,是影响茎段成活率和腋芽萌发的主要因素。不同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对外植体有显著影响。在9个处理中,WPM+6-BA 2.0 mg/L+IBA 0.01 mg/L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这种处理培养的茎段污染率较低,腋芽萌发率高,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52.
旨在研究南疆不同灌溉条件下无膜棉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以‘中棉619’为供试品种,南疆常规膜下滴灌模式为对照(CK),无膜棉田设置6次(wmm1)、8次(wmm2)、10次(wmm3)3个不同的灌水处理,开花前每个处理灌水量均为45 mm,开花后灌水量均为69 mm,wmm3最后一次灌水量为52.2 mm。结果表明:灌水次数较少的处理wmm1、wmm2,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wmm3及CK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CK与无膜处理相对湿润区域存在差异。初花期地膜覆盖保水效果明显,但是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以及灌水次数的增加,wmm3处理1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CK持平,5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wmm1处理除50~70 cm土层外,含水量下降速度最快、含量最低。盛花期前后各处理的耗水量差异显著,最大耗水量出现的日期差异显著,wmm3自开花后耗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可通过优化灌水量及次数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53.
叶面积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及产量形成的重要形态指标之一,为实现作物叶面积准确、稳定和无损化测量,该研究基于红外线成像设备,提供了一种利用热红外和可见光图像测定棉花叶片面积的方法。以苗期棉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外成像相机T660获取棉花的热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图像,分别使用GrabCut算法和Hough圆检测提取红外图像中叶片和可见光图像中已知实际面积的圆状参照物(五角硬币)的像素面积,进而根据叶片区域和圆状参照物区域的像素倍数关系计算棉花的真实叶面积,将通过该研究所提方法计算的叶面积结果与传统的剪纸称重法、Image Pro Plus软件图像法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基于所提方法的测量值与剪纸称重法、Image Pro Plus软件图像法的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6)。3种方法对5盆棉花进行8次测量,结果显示,该研究所提方法测量值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782%,在测量工作中表现稳定,为快速获取棉花苗期叶面积提供了一种准确稳健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54.
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雪宁  张明军  李亚举  马潜  李小飞 《土壤》2012,44(4):554-561
本文从影响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因素、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植物-大气"界面水分转化和循环过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水同位素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土壤水运移、降水入渗及土壤蒸发问题上优势比较明显,并且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阐明土壤水的特征及其运动规律;指出了当前土壤水分同位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并对同位素技术与方法在土壤水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利用新疆地区52个气象站1960-2010年月降水量和无雨日数资料,定义了S干旱指数,采用EOF、REOF、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分析、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来新疆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EOF分解得出,新疆干旱指数存在三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即全区一致变化型、南北反向变化型和东西反向变化型;根据REOF前四个旋转荷载向量场高载荷区分布,将新疆干旱指数分成四个区,即新疆北部地区、新疆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新疆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增大的总趋势,新疆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减小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56.
针对江西省茶园管理机械化现状,立足建立茶园耕作、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土壤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茶园灌溉等田间管理环节全程机械化体系,通过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深入茶叶生产重点县、乡镇和村调研茶园管理方式、耕作培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茶园管理机械使用情况等,查找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推进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
引进饲用小黑麦6个品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19繁015、2019繁034和2019繁024表现出丰产、抗逆和抗病的特点,适宜在海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8.
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耕作深度对第四纪红黏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依托2015年设置的红壤坡耕地合理耕作深度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免耕(NT)、翻耕10 cm(P_(10))、翻耕20 cm(P_(20))和翻耕30 cm(P_(30))共4种试验处理,利用湿筛法测定了土壤2~8 mm,0.25~2 mm,0.25~0.053 mm和0.053 mm粒径的团聚体的百分含量,并计算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R_(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WD)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4种试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含量均以0.25~2 mm粒径最高,其次是0.053~0.25 mm粒径。与NT相比,2~8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在P_(10),P_(20)和P_(30)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微团聚体(0.25 mm)含量在P_(10)和P_(30)处理下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微团聚体(0.25 mm)含量在P_(20)处理下变化较小。土壤团聚体的R_(0.25),MWD,GMD值在NT和P_(20)处理下整体上高于P_(10)和P_(30)处理,且土壤团聚体的D值在NT和P_(20)处理下低于P_(10)和P_(30)处理,表明NT和P_(20)处理的土壤性团聚体稳定性比P_(10)和P_(30)处理更好。此外,耕作扰动下(P_(10),P_(20),P_(30))花生产量与0.25~2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团聚体的R_(0.25)和GMD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红壤坡耕地0.25~2 mm粒径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能为土壤肥力的表征提供物理性诊断指标,而土壤团聚体的R_(0.25)和GMD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肥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59.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探析   总被引:47,自引:28,他引:19  
土壤污染数据的解读对于土壤污染的判断、土壤修复方法的选择、土壤管理的策略乃至土壤污染立法都有巨大的影响。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公布之后,人们普遍对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但公众也惊讶于其污染程度,也有不少人对污染程度的划分、点位超标率的判断不甚了解。本文从镉的特性、标准和时间、空间、粮食超标率等角度做一些解读,旨在帮助人们对这些静态的调查结果产生动态的理解,客观看待土壤污染,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同时期待目前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能在污染源削减问题上得到加强,整个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仅需要注意土壤重金属量的减少或者固定,更应该重视土壤环境质量的概念,以土壤健康为目标,构建土壤污染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60.
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作用的干扰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以南方典型的红壤侵蚀区朱溪河流域为代表,利用ArcGIS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流域土壤表层7种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程度不同,其中全钾、速效钾和有机质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全氮和速效氮的空间相关性中等,速效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土壤养分的含量表现为不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