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41.
不同温度及套袋处理对采后“巨峰”葡萄果梗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采用常规测量法、电导率法和比色法,研究了不同温度(0、10、25℃)及有无套袋包装条件对果实生物学特性、果柄耐拉力、果梗褐变指数、果梗不同部位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以期研究温度和套袋处理对葡萄果梗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套袋处理相同部位果梗的耐拉力和叶绿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不套袋处理,但其褐变指数和果梗细胞膜透性显著(P0.05)低于不套袋处理,而无果梗不套袋处理的耐拉力、褐变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略高于不套袋处理;对于果梗不同部位来说,相同时间的果柄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PPO活性最大,副轴次之,主轴最小。随着时间的延长,果梗各部位的褐变指数、细胞膜透性和PPO活性也随之增加,而耐拉力、叶绿素含量则随之减少,且温度越高变化越快。因此,低温和套袋对于抑制果梗的褐变、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和PPO活性的增加,以及减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有很好的作用,尤其在0℃贮藏环境中果梗各部位各个指标的变化极显著(P0.01)低于其它处理,更有利于果梗的保绿和失水的减少,而高温不套袋会加速果梗干枯和褐变。  相似文献   
42.
农村干部群众信息素养培养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村信息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是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3.
迁安市电力局是国有中一型企业,现有职工3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8人。几年来,该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讲政治,顾大局。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咬定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的奋斗目标不放松,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健康协调发...  相似文献   
44.
茄子果实中α-茄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茄子果实中α-茄碱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索不同色谱条件下α-茄碱的分离效果和保留时间,确定较优色谱条件.结果表明:采用Waters Nova-pak C18色谱柱(150mm×3.9mm,4μm),以乙腈-0.05mol·L-1K2HPO4(70:30,V/V,H3PO4调pH值4.5)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05nm的条件下,检测效果较好.α-茄碱在0.15~3.00g·L-1浓度范围内与峰高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97%,RSD=1.17%(n=5).本研究建立的茄子果实中α-茄碱的定量分析方法精密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茄子果实中α-茄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5.
海岸带沉积对于揭示特定时期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波动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位于北黄海的烟台市芝罘岛,是海洋—陆地—大气环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敏感区域.选择该区末次间冰期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进行工作,采用OSL测年方法构建年代学框架,通过CaCO3含量和pH值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平均粒径(Mz)和粘粒含量,得出结论如下:1...  相似文献   
46.
通过移动式自动气象站在突发事件应急救灾中的实际安装使用,基于对公共突发灾害事件现场气象应急保障服务的思考,得出一些移动式自动气象站日常安装使用维护的经验和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体会,以期为各地气象部门的应急救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为了防治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葡萄采后灰霉病,探讨二氧化氯(ClO_2)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本试验以葡萄采后灰霉菌为试材,在常温下(25℃)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ClO_2溶液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活体有伤接种法研究其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葡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lO_2溶液对葡萄采后灰霉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达到了67.36 mg/L和58.91 mg/L;浓度低于60 mg/L的ClO_2溶液,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浓度高于60 mg/L时,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稍有减弱,但仍高于低浓度(40 mg/L以下)处理;当ClO_2溶液浓度为60 mg/L时,培养7 d的菌丝生长和8 h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8.89%和73.38%,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选用40、60、80 mg/L ClO_2溶液进行活体有伤接种试验,结果显示,浓度为60 mg/L和80 mg/L的ClO_2溶液能够较好地抑制葡萄采后灰霉菌引起的霉烂,不同浓度ClO_2抑菌液处理葡萄果实能够有效地抑制POD、PPO和PAL防御酶的活性提高,使抗性增强。因此,无论对于离体还是活体有伤接种的葡萄采后灰霉病菌,适宜浓度的ClO_2均具有较好的抑菌防病效果,可作为新型绿色保鲜技术的一种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48.
以接种扩展青霉的苹果为材料,采用裸露、敞口、掩口3种不同的方式包装冷链运输,对果实中扩展青霉含量、棒曲霉素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公路运输对扩展青霉产生的棒曲霉素及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输会加快扩展青霉的菌落增长,3种包装方式中敞口包装和掩口包装易于扩展青霉菌落的生长。运输处理的苹果中棒曲霉素含量低于未运输处理的苹果,敞口、掩口包装的苹果中棒曲霉素含量高于裸露包装处理的苹果。此外,运输处理降低了苹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滴定酸含量,提高了苹果的失重率、乙烯释放量及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49.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明确油茶象幼体(卵+幼虫)种群动态、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以便为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在湖南常宁普通油茶林,2016年-2017年在湖南益阳小果油茶林于雌虫产卵季节进行了调查,解剖收集的果实并记录其所含幼体数。用6种聚集度指标(m~*/m、I_δ、C、I、C_a、k)和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模型分析油茶象幼体的空间格局,并探讨其关键影响因子。调查和分析表明,雌虫于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幼体种群密度呈单峰变化,2016年和2017年高峰期分别在7月25日和7月18日。小果油茶林2016年、2017年高峰期种群密度分别为17.95±1.53和16.27±1.06幼体/样株,高于普通油茶林,分别是普通油茶林种群密度(8.16±1.23幼体/样株)的2.20倍和1.99倍,差异极显著(P0.001)。聚集度指标分析显示,油茶象在普通油茶林均呈聚集分布,在小果油茶林呈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回归模型表明,该虫在两种油茶林均呈聚集分布。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2,表明油茶象幼体聚集是由亲代雌虫本身的产卵行为与寄主果实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并绘制了3种抽样精度下最适抽样数随种群密度变化的曲线图。综上,初步明确了油茶象幼体在普通油茶林和小果油茶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并探讨了其关键影响因子。试验结果可为该虫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普遍提高,工程质量被重视的程度日益加深,社会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有更高要求。因此捡测行业充满了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检测机构必须建立覆盖检测市场的信用体系。提高检测机构的信用意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